交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

作者:交通局来源:廖德谦发布时间:交通局

2016年以来,宁陕县把突破交通瓶颈制约做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抓细、抓实、抓成效,多方筹措资金4.5亿元,累计新修、扩建、改造和水泥硬化农村公路500余公里。全县交通面貌显著改善,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脱贫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加快实施一批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大工程,其中,推进百万公里农村公路的建设将成为重中之重。

因为交通问题,制约了宁陕县偏远村镇的经济发展,没有便利的交通,扶贫就是一句空话。交通基础设施薄弱,会让一些公共政策和社会发展红利都无法正常落地,一些村里的农副产品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烂在地里,没有便利的交通,孩子上学就难,教育问题直接影响到下一代人口素质,没有路,“互联网+”就更无从谈起。交通闭塞,还会堵住人才和项目,投资资金进不来,扶贫工作就无法开展,由此形成恶劣循环,穷根始终难断。

要想富,先修路。在许多不发达地区,交通设施落后,甚至道路不通,是造成贫穷的重要原因之一。想要拔掉穷根子,首先就要先将道路修好,让农民出行不再受阻,让农产品可以顺利进入市场,这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

“十三五”期间是宁陕县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关键时期,更是扶贫开发工作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必须全力以赴打好交通攻坚大会战,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构建起外联内通、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此,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中省市交通精准扶贫脱贫攻坚项目等机遇,积极改善提升宁陕交通条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交通部门多次到中省市争取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宁石高速项目2017年12月已开工建设。丹宁高速镇安至宁陕段2018年上半年已启动项目前期线路选线工作;积极争取并协助相关部门实施国省干线项目。2016年协助市公路局实施国道210宁陕至两河段二级公路改造项目,已于2018年基本完工。2017年对国道345宁陕至镇安段的项目立项及计划下达,2018年完成了对项目可行性分析、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计划于2019年开工建设;争取并实施县乡道路改造项目,先后组织实施了新五路、筒油路、油梅路、关吃路、钢皇路、月太路、蒿沟公路等七条县乡公路改造项目,完善了六纵六横的县乡公路交通网,实现了百分之百的乡镇通油路(水泥路)的目标;争取并实施了筒车湾镇龙王潭村、梅子镇南昌村、龙王镇棋盘村、皇冠镇的兴隆村、广货街镇园潭村、城关镇八亩村等通村水泥路项目,实现了百分百行政村通水泥路目标;先后实施了筒车湾镇海棠苑村小园组公路、城关镇狮子坝的乡沟组公路、梅子镇生丰村小堰组公路、江口镇冷水沟村乔家沟组公路等38条通组路建设项目,实现了百分之八十的村民小组(百人以上)通水泥路的建设目标;实施了龙王集镇桥、筒车湾胶州桥、皇冠八宝桥等九座渡改桥项目,解决了道路晴通雨阻的问题,提高了通行能力;实施了筒车湾大桥、沙坪大桥、蒲河大桥等12座危桥改造项目,消除了危桥隐患;实施了对十一五修建的通村公路完善工程。先后对城关镇渔湾村通村水泥路、江口镇竹山村通村水泥路、金川镇兴隆村通村水泥路等十六条条通村路完善,修复了破损路面、硬化了路肩、畅通了排水沟,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提高了畅通能力;先后对筒四路、关吃路、筒伍路、江口镇冷水沟通村水泥路、梅子镇生丰路实施了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消除了安全隐患,增强了道路安全性能。现在,宁陕偏远村民日常出行、走亲访友多是开摩托车和搭乘小客车,不用再走山路出行。

道路通则百业通。交通条件的改善,为农村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基础,托起了贫困户脱贫的希望。道路修通后,宁陕县40个贫困村都成立了农村合作社,不少贫困户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收入增长,实现了脱贫摘帽。畅通乡村交通,推动了当地“交通+特色产业”等扶贫模式的发展,让交通能够有力的支撑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成功的经验再次告诉我们,只有让烂路变通途,荒山才能变宝盆。

脱贫攻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精准发力,才能事半功倍。交通不闭塞,路畅通了,扶贫才能少走弯路,唯有精准破除交通制约的瓶颈,奋力补齐交通发展短板,贫困地区的群众才能通过双手苦干、巧干致富,这也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