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您现在的位置:宁陕县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 >> 宁政办发 >> 正文详情
  • 主动公开

    14253条
  • 申请办理中

    0条
  • 依申请数量

    40条
  • 依申请办结数量

    40条
  •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32613
  • 宁陕县财政局

    5292
  • 宁陕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342
  • 宁陕县自然资源局

    2952
  • 宁陕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358
  • 宁陕县交通运输局

    2349
  • 宁陕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

    1767
  • 宁陕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1674
  • 市生态环境局宁陕分局

    1410
  • 宁陕县民政局

    1338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健康宁陕2030”行动纲要》主要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zfbmnsxzfxxb/2018-0307 公开责任部门: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日期: 2018-12-08 17:56 成文日期: 2018-12-08 00:00
发布文号: 宁政办发〔2018〕152号 公开目录: 宁政办发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健康宁陕2030”行动纲要>主要任务分工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128


 “健康宁陕2030”行动纲要主要任务分工方案


《“健康宁陕2030”行动纲要》(宁发〔201817)已制定下发,为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全面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成,现将主要任务分工如下:

一、普及健康生活

(一)完善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健全县、镇、村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建设全县健康教育服务示范基地。开展全县居民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构建以县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中心)为引领,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支撑的健康教育体系。建立以健康促进为核心,镇村(社区)为基础,家庭为单位、学校与企业和公共场所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各镇、县教体局、县编委办、县人社局、县经贸局负责)

(二)推动健康传播全民覆盖。创新健康宣传形式和内容,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资源建设健康科普传播平台。围绕影响群众健康的主要因素和问题,建立共建共享的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播资源库,完善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实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进医院、进学校、进机关、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村镇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发展健康文化。(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牵头,各镇、县旅发委、县卫计局负责)

(三)强化学校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每学期安排6~7课时。在600 人以上规模学校(幼儿园)配备卫生室和校医。制定健康教育课和体育课质量评价指标,纳入各教育阶段课程体系和学校考核指标体系,开展学生体质监测,加强校园传染病、常见病预防和控制。(责任单位:县教体局牵头,县编委办、县卫计局负责)

(四)引导合理膳食。制定全县食物与营养发展实施计划,推进以减盐、减油、减糖及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为重点的健康生活方式专项行动,实现全覆盖。实施临床营养干预计划,二级以上医院配备营养师。针对我县居民饮食特点、制定发布居民膳食指南,引导居民自觉优化食物结构,养成科学膳食习惯。以控油限盐降脂为核心,以控制慢性病发生为目标,开展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创建活动。加强学校标准化食堂建设。(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县市场监管局、县教体局负责)

(五)开展控烟限酒。继续开展无烟宁陕建设,创建无烟机关、无烟学校、无烟单位,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推动党政机关、教育和卫生计生系统等率先建成无烟环境。全面开展公共场所禁烟工作,严禁向未成年人提供销售烟草。加强和规范戒烟咨询、干预指导服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戒烟门诊。2020年,全县成人吸烟率下降到26%以下。2030年,实现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全县成人吸烟率下降到20%以下,加强限酒健康教育,开展有害使用酒精监测,控制酒精过度使用,减少酗酒。(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各镇、县市场监管局、县教体局负责)

(六)促进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工作网络建设,制定实施心理健康指导专业人才培训规划,推进心理健康服务规范化管理。县医院建设心理健康咨询科,提供临床心理护理服务。加强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心理援助热线、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咨询志愿者队伍建设,在学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流动人口聚集地推广设立心理咨询室,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等重点人群,加大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调节技巧教育。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管理服务。2020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80%以上。2030年,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全覆盖。(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各镇、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教体局、县公安局、县妇联、团县委、县总工会、县残联负责)

(七)控制不良行为。以青少年、育龄妇女、流动人群及性传播风险高危行为人群为重点,开展性健康、性道德和性安全宣传教育与干预,加大安全套免费发放范围和覆盖人群,减少意外妊娠和性病、艾滋病等疾病传播。大力普及有关毒品危害、应对措施和治疗途径等知识,强化社会综合治理,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推进戒毒网点建设,加强药物维持治疗与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和社会康复的衔接,最大限度减少毒品危害。(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各镇、县司法局、县教体局、县公安局、县妇联、团县委负责)

(八)完善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加快推进秦岭国家健身步道和“一场两馆”(县级公共体育场、公共体育馆、公共游泳馆)等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在现有公园、园林增设健身步道、健身器材,形成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支持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鼓励社会资本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投入,促进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扶持和引导社区体育组织和体育社团发展,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2020年以前建成各类健身步道800公里,形成县城社区“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1平方米。2030年,农村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具备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面向社会开放率均达到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全县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350人以上,体育协会达到30个以上。(责任单位:县教体局牵头,各镇、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住建局、县林业局、县总工会负责)

(九)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运动。加强与文化、旅游、体育融合,依托体育健身专业机构开发推广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继续完善各类体育赛事,形成品牌化、特色化。利用重大节假日,鼓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镇村(社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形成一批群众参与、健康有趣的全民健身文化产品。全面推行广播操、工间操制度,组织开展健步走、登山、游泳、骑行等经常性活动,积极支持新兴体育项目。精心打造“中国·大秦岭(宁陕)山地越野挑战赛”“秦岭山地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2020年和2030年,国民体质合格率分别达到93%95%以上,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分别达到3万人和4万人。(责任单位:县教体局牵头,各镇、县财政局、县旅发委、团县委、县妇联、县总工会负责)

(十)推动体育健身与医疗融合发展。树立“大健康”理念,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转化,将全民健身变被动健康为主动健康,推进疾病防治关口前移,强化“治未病”功能,减少亚健康。制定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促进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融合发展,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和慢性病预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责任单位:县教体局牵头,各镇、县卫计局负责)

(十一)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优化体育课时和运动项目设置,培养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每名学生均能掌握1—2项体育健身项目,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全面推行义务阶段学校每周4节体育课,高中每周3节体育课。办好两年一届的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一年一届的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2020年,全县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配备基本达标。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加强科学指导,促进妇女、老年人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责任单位:县教体局牵头,各镇、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总工会、县残联、县妇联、团县委负责)

二、建设健康环境

(一)打赢蓝天保卫战役。全面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和《宁陕县2018年度铁腕治霾.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1892号),坚持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措并举,开展铁腕降霾.保卫蓝天行动,加快推进燃煤企业、燃煤锅炉、机动车尾气、道路及建筑工地扬尘等重点污染源整治,推广清洁能源,实施煤改气”“油改气工程。加强城乡生产生活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处置管理。建立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控制联动机制,全面落实网格化环境监管,加强对重污染天气的应对水平,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建筑,加快城区及周边绿化建设,推进城区空气质量持续提高。2020年,实现全县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3%以上。2030年,全年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5%以上。(责任单位:县环保局牵头,各镇、县经贸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住建局、县农水科技局、县交通局、县公安局负责)

(二)加强水质保护。开展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安全生产、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农业面源污染、工业点源污染、违法运输处理危险化学品及废弃物、水污染项目建设、规范两厂(场)运营、保护母亲河等专项整治行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全面建成从源头到龙头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2020年,污水处理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县城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5%,主要河流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2030年,全县河流水质持续保持Ⅱ类水质标准。(责任单位:县环保局牵头,各镇、县经贸局、县住建局、县农水科技局、县安监局、县移民局负责)

(三)全面实施土壤环境整治计划。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强化固体废物资源利用和环境监管。建立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制度,实行绿、黄、红分级管理,全面规范农业面源污染处置。实施工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和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加强工业园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立排污台账,实现持证排污。加强工矿企业环境监管和风险排查,加快淘汰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工艺、设备和产品,推进企业达标排放改造。2020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2030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责任单位:县环保局牵头,各镇、县经贸局、县住建局、县农水科技局、县安监局、县工业园区负责)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加大综合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发展节能产业和环保产业,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改造和新型绿色建筑项目。全面实施尾矿库治理,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保护工程。保护和改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开展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及建立自然保护区监测数据库。建设涉重金属风险单元围堰和事故应急池,加强污水深度治理后的回用。推进废矿物油、金属废液等资源化利用,开展废荧光灯管、废铅酸蓄电池等收集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各镇、县林业局、县移民局、县经贸局、县住建局、县安监局、县环保局、皇冠山管理局负责)

(五)实施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全面建成覆盖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人群暴露监测和健康效应监测的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网络及风险评估体系。推进统一共享的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建立全县空气质量信息和对人群健康影响信息发布机制。制定全县环境健康高风险区域和重点项目清单,建立重点项目健康风险评估机制和重大决策听证论证制度。2030年,形成科学完善的环境与健康综合检测网络体系。(责任单位:县环保局牵头,各镇、县发改局、县国土局、县农水科技局、县卫计局负责)

(六)开展健康县城、健康村镇建设。健康细胞示范建设为基础,持续推进健康县城建设。针对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和主要健康问题,将健康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市政建设、道路交通、空气质量管理、饮水和食品安全、社会保障和医疗服务等各方面,建立公共政策健康评估机制。2020年,健康机关、健康军营、健康社区、健康村庄、健康学校、健康医院、健康企业、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广泛开展。2030年,实现健康县城建设目标,80%的镇、村开展健康村镇建设。(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各镇、县直机关工委、县公安局、县消防大队、县民政局、县农水科技局、县住建局、县教体局、县经贸局、县环保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交通局、县妇联负责)

(七)深化卫生城镇创建。进一步强化国家、省、市、县级卫生单位创建,巩固国家卫生县城、镇创建成果,完善创建工作机制,强化健康政策融入、规划建设保障和持久管理能力。2020年,国家卫生县城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家卫生镇数量达到2个。2030年,国家卫生镇数量力争提高到全县乡镇总数的50%。(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各镇、县住建局、县发改局、县创建办负责)

(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环境改善工程,组织开展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采取政府倡导、政策激励、规范标准、城乡联动等方式,加快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环卫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推广秸秆生物学处理、沼气等高效低碳环保技术和产品,建立污水排放、无害化厕所建设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理新模式。2020年,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30个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转和处理率达到9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5%,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2030年,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转和处理率达到95%以上,农村卫生厕所和秸秆综合利用全覆盖。(责任单位:县环保局牵头,各镇、县住建局、县农水科技局、县国土局、县交通局、县创建办、县卫计局负责)

(九)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严格食品安全经营许可,全面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餐饮企业和消费环节监督检查,持续开展以小作坊、小餐饮、食品流动摊贩和食品网络销售企业为重点的高风险食品安全整治。完善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全面实施食品安全风险动态分级管理,实现监督抽检、风险监测、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络全覆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发展。全面推行标准化、清洁化农业生产,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建立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协作机制和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落实问题产品主动召回制度。加强保健食品和进口食品监管。加快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黑红榜制度。强化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2020年,以县为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率达到100%2030年,主要食品安全追溯覆盖率达95%。(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各镇、县农水科技局、县卫计局、县住建局负责)

(十)强化药品安全保障。实施药物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全品种电子监管,完善药品生产及医疗机构制剂等质量管理规范。强化放射性药品、麻醉药品、毒性药品及精神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管理,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监测制度、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制度。实行药品及医疗器械全过程质量管理,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集中采购政策和药品抽验工作机制,健全问题药品与退市药品召回处置制度。开展虚假广告整治。建立药品信息全品种、全过程追溯体系,规范临床用药行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合理用药。2020年,基本建成药品医疗器械安全重点产品追溯体系。2030年,全县实现药品医疗器械安全质量全系统联动、全过程监管、全品种覆盖等全链条追溯。(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各镇、县卫计局负责)

(十一)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完善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办法,有效防范较大社会影响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降低事故危害后果。推动建立完善职业健康责任体系,健全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一体化监管执法体制。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对职业病危害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强化行业自律和监督管理职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持续开展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强化职业病报告制度,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促进工作,预防和控制安全生产事故及职业病发生。(责任单位:县安监局牵头,各镇、县总工会、县卫计局负责)

(十二)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提高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划和建设水平,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治理公路安全隐患。全面推行农村交通道路安全“125”联合管理模式和危化品道路运输“三项机制”,严格道路运输和交通安全监管,落实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提升企业安全自律意识,提高机动车驾驶人和交通参与者综合素质。强化安全运行监管能力和安全生产基础支撑,加强城市交通安全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机动车总量调控并引导合理使用。大力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和安全常识,倡导文明出行,规范交通秩序,切实维护校车安全,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2020年和2030年,力争实现道路安全事故万车死亡率较2015年分别下降15%30%。(责任单位:县公安局牵头,各镇、县安监局、县教体局、县交通局、县公路段负责)

(十三)加强全社会安全教育。坚持以“安全生产活动月”、各类安全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面加强社会安全教育,严格落实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切实做到先培训、后上岗。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警示教育、职业健康公益宣传和舆论监督,依法维护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建立伤害综合检测体系,制定以社区和儿童游乐场所为重点的公共设施安全性评估标准,实施校外和社区伤害干预计划,减少儿童溺水和老年人跌落,预防和减少自杀,意外中毒事件发生。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和产品伤害监测体系,推进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减少消费品安全伤害。(责任单位:县安监局牵头,各镇、县公安局、县教体局、县市场监管局负责)

(十四)提升突发事件应急能力。修订完善《宁陕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和联防联控机制,依托县消防大队构建应对灾害的预案、队伍、物资保障、监测预警体系,提升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能力。建设县、镇应急平台、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和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加大重点行业视频监控系统和事故处置远程传输系统的运用,提升重特大突发事件快速处置能力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加强防震、防火、防汛、防滑演练,提升公众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2020年,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响应率达到95%以上。2030年,建立起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突发事件防控和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应急核心能力不断提升。(责任单位:县安监局牵头,各镇、县应急办、县公安局、县消防大队、县林业局、县国土局、县农水科技局、县环保局、县卫计局负责)

三、优化健康服务

(一)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狠抓全县疾病预防控制、综合执法监督、健康教育、妇幼卫生、院前急救等专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县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要健全全科医学、精神卫生、传染病、老年康复等公共卫生科室。2020年,县疾控中心达到国家标准,县妇计中心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2030年,建成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各镇、县财政局负责)

(二)实施重大疾病防控。全面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规范疫苗流通管理,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机制。健全重大疾病防控统筹协调机制,完善和推进艾滋病、结核病、乙肝、出血热、手足口病、狂犬病、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布病、梅毒等十大传染病专病专防策略,加强输入性、突发急性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防控工作。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创建活动,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高危害疾病早诊早治。加强重点寄生虫病、地方病防治。2020 年,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较2015年降低10%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比2015年降低30%。(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各镇、县财政局、县农水科技局负责)

(三)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围绕群众健康共性需求,拓展服务内容,补助标准与国家同步提高,完善过程考核、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规范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标准,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开展流动人口健康促进行动,提高服务均等化、同质化水平。关怀关爱留守人群特别是留守儿童,促进社会融合。(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各镇、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团县委、县妇联负责)

(四)织牢母婴健康安全网。健全全县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体系,实施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建成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诊救治中心。扎实做好“养育未来”项目工作,积极创建妇幼优质服务示范县,实施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基本服务项目,提供从孕期到产后全程服务。倡导优生优育,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完善妇女病普查普治和更(老)年期保健服务,建立完善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等政策体系,引导群众负责任、有计划、按政策生育。(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各镇、团县委、县妇联、县教体局、县财政局负责)

(五)重视青少年健康。开展学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加强学生近视、龋齿、肥胖等常见病防治工作。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提高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加强学校集体供餐食品安全和营养质量监管,建立学生营养与健康监测评估制度。关爱青少年生殖健康,开展青春期保健服务。加强幼托机构卫生保健服务,强化留守儿童教育和孤残儿童、艾滋病孤儿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责任单位:县教体局牵头,各镇、县民政局、县卫计局、县残联、团县委负责)

(六)构建老龄健康服务体系。按照“兜底养老出亮点、景区养老聚合力、园区养老创特色、居家养老全覆盖”的基本思路,加快构建完善覆盖城乡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和社会环境。全面推进景区养老和园区养老建设步伐,以健康养老带动全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配合搬迁办做好城关、太山、江口兜底安置社区工程、失能托养中心二期、农村互助幸福院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示范化建设。探索建立社区居家“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县老年公寓与全市老年公寓实现联动联营,实现本地“互动式”养老与外地来宁“候鸟式”养老互融互通。推进医养结合,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医养结合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养老健康服务行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发展普惠性老年健康体检、医疗救治、老年教育等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建立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养老财政补贴制度。完善计划生育扶助保障政策,着力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在生活保障、养老照料、大病医疗、精神慰藉等方面问题。加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提供照料护理服务。推广以慢性病管理、中医药和老年营养运动干预为主的适宜技术,改善老年人群营养健康状况。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心理关怀服务。2020年,兜底养老集中供养率达到80%2030年,建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机构床位总数30%以上,农村互助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标准化管理全覆盖。(责任单位:县民政局牵头,各镇、县财政局、县卫计局、县旅发委负责)

(七)维护残疾人健康。制定实施全县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致残因素预防和致残疾病防控。进一步完善筛查、诊断、随报、评估一体的残疾监测网络,建立残疾报告制度。以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为重点,实施精准康复行动。加强残疾人康复定点机构规范化建设。推进政府机关、公共服务、公共交通、社区等场所、设施的无障碍改造,新(改、扩)建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达到国家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强化防盲治盲和防聋治聋工作,逐步将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范围,完善贫困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贴政策。2020年,残疾预防工作体系基本建成,防控网络进一步完善,残疾预防意识与能力显著提高,可比口径残疾发生率不超过国家控制水平。(责任单位:县残联牵头,各镇、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卫计局、县民政局、县住建局负责)

(八)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制度,完善新农合、大病保险和民政救助政策,提高报销比例和保障水平。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深入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患者集中救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病患者签约服务保障帮扶体系、服务实现全覆盖,健全对口帮扶体系、精准结对帮扶体系,开展基层卫生计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实施全科医师特设岗位计划,深化远程会诊系统运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控制因病致贫、返贫增量。2020年,贫困人口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接近全市平均水平。(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各镇、县民政局、县扶贫局、县财政局负责)

(九)优化医疗服务体系。以补短板、调结构、强基层为重点,加大与省、市三级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协作力度,依托现有医疗资源和县域版图特点,着力构建以县医院为中心,江口、四亩地、龙王为延伸点的“一心三点”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医疗卫生资源分区域统筹配置、均衡化布局、均质化服务。实施县级重大疾病诊疗能力建设项目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县医院建设1-2个市级重点专科,江口、四亩地、龙王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20年,30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2.5人,县城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2030年,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3人。(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各镇、县财政局负责)

(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制定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等管理制度,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实行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健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落实管理自主权。改革公立医院编制管理,科学合理核定人员总量,逐步实行编制备案管理。完善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机制,全面推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建立科学规范的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动态调整服务价格,健全绩效考评和第三方评价体系,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县财政局、县编委办、县人社局负责)

(十一)发展社会办医。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科学核定社会办医数量、单体规模和床位总量,推动公立和民办医疗服务错位发展。全面落实规划、土地、建设、税收、金融、保险等方面优惠政策,将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和大型活动医疗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指令性任务的支出纳入政府补助范围。贯彻落实社会办医与公立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职称评定、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科研立项、医师多点执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政策。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统一纳入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范围,建立负面清单、不良行为积分管理和退出机制。(责任单位:县发改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人社局、县卫计局、县住建局负责)

(十二)创新服务供给模式。建设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医共体、医疗集团或健康联合体,推行以全科医师为主体的责任医师团队服务,推动省市县联动、县镇村一体化发展,形成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预防、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链。大力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医保、医药和医疗价格配套政策,建立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2020年,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全县各类人群。(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县财政局、县人社局负责)

(十三)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建设全县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平台,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全面实施标准化、表单化的临床路径管理,提高针对重大疾病的规范化诊疗与管理水平。建设市、县、镇医联体三级脑卒中、心猝死等绿色抢救体系和新发传染病诊疗体系。持续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提高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2020年,全县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建成感染管理质量与控制中心。(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县财政局负责)

(十四)强化中医药服务。建立完善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制度,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诊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报销范围,发挥中医药在分级诊疗签约服务等方面优势作用。开展县中医院专科专病建设,提高慢性病、传染病、疑难疾病、危急重症的中医诊疗服务能力,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和非药物疗法,加快推进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2030年,建成优质高效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农水科技局、县人社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林业局负责)

(十五)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建立融合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其他公立医疗机构设立中医药科室,提供中医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干预调理、康复护理、训练指导、随访管理等综合服务。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特色康复、健康养老和旅游等相结合的服务新业态,积极实践探索建立中医养生保健和特色康复服务示范基地、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示范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2020年,县中医院设立治未病科。2030年,中医药服务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和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县旅发委负责)

(十六)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开展地方中医药学术流派传承、秦岭道地中药材药性机理和历代名家经典名方研究,挖掘整理民间中医特色诊疗、传统中药技术,全面继承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学术思想、诊疗经验,推进成果转化应用。加强中医住院医师、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批县级名中医。(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各镇、县农水科技局负责)

(十七)实施中医药科研创新计划。建立多学科、跨部门共同参与的中医药协同创新机制,积极引进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针对疑难、传染等疾病开展联合攻关,形成和推广一批疗效显著的防治方案、技术成果。2030年,县中医院建设1-2个中西医结合市级重点学科。(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县农水科技局、县人社局负责)

四、完善健康保障

(一)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健全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它多种形式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动城乡基本医保整合,构建城乡一体、便民高效的基本医保制度。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建立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方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实现基金预算平衡。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逐步建立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与居民可支配收入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以家庭为单位参保。完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管理办法,开展门诊统筹。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发挥社会慈善组织作用,加强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之间的衔接。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各镇、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负责)

(二)提高经办管理水平。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应急救助、医疗救助和商业保险经办衔接机制,实现一站式服务。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报销政策和手段,实现跨省异地住院就医费用直接结算。强化基本医保精算管理和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建立医疗费用控制约束激励机制和医保分级评价体系。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协商谈判机制和医疗费用负担风险分担机制,全面推行按病种、按人头、按床日、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方式,探索实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方式。完善全民健康体检制度,制定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体检项目和标准,推进基本医保制度建设从保医疗保健康转变。(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各镇、县人社局、县民政局负责)

(三)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以政府购买方式参与基本医保经办承办服务,开发长期护理保险、特殊大病保险以及健康管理、运动健身、养老服务等相关健康保险产品。推进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开展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及医师执业保险等多种形式补充保险。2030年,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显著提高。(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县人社局负责)

(四)建立药品现代流通新体系。按照质量优先、价格合理、性价比适宜的要求,完善药品三统一政策,推进药品器械阳光采购。推行分类采购,常用低价药实行直接挂网采购,特种药实行定点生产、集中供应。支持医联体、跨区域采购联盟开展联合带量采购,形成药品实际交易价格竞争性谈判机制。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实行药品、耗材采购两票制。组建药品专职监管队伍。规范临床用药指南和处方集,促进合理用药。(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县市场监管局、县发改局负责)

(五)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根据省基本药物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和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管理办法,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补偿政策与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制度衔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基本药物品种使用全覆盖。(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县发改局、县人社局、县市场监管局负责)

五、发展健康产业

(一)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加快完善健康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土地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投融资等配套政策。采取引进来的办法开展产业项目合作,开拓健康服务市场,促进健康产业融合、创新、开放发展。(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人社局、县发改局、县农水科技局、县招商局负责)

(二)加强产业载体建设。根据全县产业规划布局,支持整合资源要素,加强健康产业载体建设,促进健康产业发展。聚焦国内健康产业领域发展制高点,准确把握健康产业发展趋势,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试点建设健康产业发展园区,积极发展各类健康产业,推动我县健康产业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县经贸局牵头,各镇、县教体局、县卫计局、县旅发委、县发改局、县工业园区负责)

(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全县农业、旅游、中医药等领域优势,推动健康与养老、旅游、医疗、健身休闲、食品五大领城跨界融合和细分发展,打造健康产业集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共享,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老年护理和临终关怀机构。制定健康养生、医疗旅游行业规范,挖掘特色优势资源,打造知名健康养生、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信息化建设,推进健康医疗临床和科研大数据应用,培育智慧健康新型业态,增强信息技术对卫生与健康领域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推动体育项目协会改革和体育场馆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运动休闲产业,以户外运动、山地运动、水上运动为重点,加强运动休闲设施、运动休闲基地、品牌赛事体育和体育制造业集群建设。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壮大健康休闲运动产业。加快健康食品产业,强化标准生产、绿色管控、品牌引领,培育一批健康特色名品餐饮业和食品加工企业。(责任单位:县发改局牵头,各镇、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卫计局、县农水科技局、县经贸局、县民政局、县教体局、县旅发委、县市场监管局、县人社局负责)

(四)创新驱动医药产业发展。加大对医药产业前沿研究邻域创新支持力度,推动形成产业创新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健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合作,促进各类创新主体高效协同。加快医药全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绿色智能制造,培育新型商业模式,促进医药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发展。2030年,全县医药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责任单位:县农水科技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经贸局、县卫计局、县市场监管局负责)

六、保障支持措施

(一)建立人才使用激励机制。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编制备案制管理,合理提高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岗位比例,紧缺人才优先聘用录用、优先晋升职称。建立适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完善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实现同岗同酬同待遇。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扶持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到基层工作。加强村医队伍建设,建立村医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人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最大限度释放医疗生产力的潜能。(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县财政局、县编委办、县人社局负责)

(二)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利用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大数据和3D技术,推动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在智慧医疗、生殖健康和出生缺陷防控等领城,实施公益性科研专项。在慢性病、肿瘤、传染病防控等关键技术和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医养结合等实现路径上取得突破(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县农水科技局、县财政局配合)

(三)加快健康信息化建设。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实现与省、市无缝对接,完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和全员人口数据库,全面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2020年,实现与省、市级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2030年,全面实现人口健康信息规范管理和使用,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积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推进互联网+健康服务新模式,规范医疗物联网和健康医疗应用程序(APP) 管理,发展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服务。推进健康大数据在行业治理、精心管理、科学决策等领域应用。(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网信办负责)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健康宁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卫生计生工作副县长任副组长,各镇和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推进健康宁陕建设工作,审议健康宁陕建设的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要工作安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卫计局,承担行动方案的组织实施、协调指导、考核评估和工作督促等职能。各镇、各部门要将健康宁陕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健全领导机制,围绕规划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形成党委统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健康宁陕建设取得实效。(责任单位:县政府办牵头,健康宁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

(五)改善健康发展环境。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医药、医保联动,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完善卫生与健康政府规章,健全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强化政府监管职责,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新机制。推进健康相关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进一步深化药品、医疗机构等审批改革。加强卫生与健康综合监督执法,创新医疗服务、药品供给、医疗保障等领域监管方式,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探索应用信用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形成公平有序、统一高效的监督体系。(责任单位:县卫计局牵头,健康宁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

(六)完善健康筹资机制。健全政府健康领域投入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卫生与健康投入纳入优先保障领城,全面履行政府保障基本健康服务责任。公共财政重点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民健康促进、全民医疗保障、健康环境改善等重点领城和贫困村等薄弱环节投入。建立卫生健康投入专项督查机制,开展健康投资绩效监测和评价。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卫生与健康领域,开拓公益事业投资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各界投入和捐赠,形成多元化卫生与健康筹资格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牵头,县卫计局、县人社局负责)

(七)强化人才培养培训。健全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继续推行医学本科生、乡村医生订单定向培养政策,调整完善培养专业设置,增加儿科、精神医学、老年病学、全科医学等方向专业,扩大紧缺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加大养老护理员、心理咨询师等健康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住院医师、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全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推进卫生与健康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责任单位:县人社局牵头,县财政局、县教体局、县卫计局负责)

(八)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宣传健康宁陕建设的重大意义、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宣传健康宁陕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定期向社会公布健康宁陕建设推进情况和全县居民健康状况。加强正面宣传和典型引导,及时传递健康领域正能量和政府声音,增强社会对健康宁陕建设的普遍认知,形成全社会宣传健康、关注健康和支持健康宁陕建设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旅发委、县卫计局负责)

(九)加大考核评估力度。实行健康宁陕建设专项考核,主要规划指标纳入各镇、各部门年度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三项机制结合。建立健康宁陕建设年度工作情况报告、通报制度,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建立激励表彰和问责追究制度。(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牵头,健康宁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

 

 

 

抄送:市政府办,健康安康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办,县政协办,县人武部。

县监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各人民团体。

省市驻宁各单位。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2月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