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委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巡视巡察新部署新要求,坚持“县统筹、组实施、人交叉”工作模式,推动镇村党组织一体化巡察全覆盖,探索出一条统筹镇村巡察有效路径。
坚持政治站位,镇村党组织一体化巡察
把村党组织纳入《十五届县委巡察工作规划》,制定《村级巡察工作方案》,由县委巡察领导小组牵头,采取县级提级巡察、各镇适度交叉,结合扶贫领域作风问题、扫黑除恶专项巡察等形式,4年完成80个村(社区)全覆盖。以县委巡察组为主体,抽选镇纪委干部、镇财政审计人员,组建联合巡察组,镇之间人员交叉参与巡察村级党组织。2年来,巡镇延伸到27个村,扶贫领域暨扫黑除恶“机动式”巡察40个贫困村,发现问题178个,移交涉及村组干部、农村党员的线索120条、立案 35件、处分32人,移送司法机关3案6人,诫勉谈话40人。
以群众为中心,优化流程务实有效
巡察内容紧扣群众利益。重点检查村级党组织建设、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三资”管理、信访办理、惠民资金兑现、“四风”等方面问题,对村级党组织进行“体检”。巡察用语让群众听懂。在人口密集区、院落张贴巡察公告,把巡察语言翻译成群众的家常话,便于他们准确理解巡察监督的内容、目的、意义。方法贴近群众生活。巡村开始后,分成财务、党建、“三资”等小组,针对某个专项问题以流水作业方式独立行动、逐村巡察,精准梳理共性、个性问题。坚持出门开展巡察,白天到地头走访群众、了解项目等情况,傍晚入户个别谈、召开院落座谈会议。
压实政治责任,以镇带村强化落实
坚持一份《巡察反馈意见》,提级移交线索。将镇村(社区)作为一个巡察整体,以镇为单位召开动员会、反馈会议。巡察后形成1份《巡察反馈意见》,各村问题附列“清单”。党委书记对“体检”结果签字背书,为整改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为主要责任人。巡察发现问题线索,移交县纪委监委处置,纳入黄红牌督办,实行差错登记。
坚持两份《巡察整改方案》,镇为主村为辅。镇党委制定整改方案,安排部署镇村整改,同步建立“问题、任务、责任”三张清单,发至村党支部。村党支部依据镇级《整改方案》,制定村级《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镇党委对镇村两级整改进行日常检查,推动整改,对账销号。
坚持三项联动,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一是建章立制联动。一些问题发生在村组,“病因”在镇党委政府,针对此类问题,从镇级建制度堵漏洞,从村级纠错规范工作,管人管事管长效。二是专项治理联动。如在扶贫专项巡察中发现一些村产业互助资金未专款专用、村级财务借款长期挂账等问题,县镇村开展村级财务、互助资金管理等专项治理,从县级建制度堵漏洞,从镇村纠错规范工作。三是人员问责联动。对反馈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查找镇村关联人员的责任,实施“第一种形态”,抓早抓小。对侵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通报到镇、村,警示教育党员干部,增强群众对巡察的信任度。
夯实整改责任,确保巡察监督效果
建立从问题发现到整改落实的闭环管理链条。印发《宁陕县巡察发现问题线索和信访件管理处置办法(暂行)》《巡察反馈工作制度》《巡察整改情况公开工作制度》《巡察整改资料立卷归档工作制度》《巡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评价办法(试行)》。规定村党组织巡察整改必须做到“一学、一案、三单、三会、五到位、两公开、专卷展示”,推进整改长效化。“一学”,即学习中、省巡视工作条例、规划,中省市县领导关于巡视巡察工作的讲话精神和及文件。“一案”,集体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经巡察组审核后印发。制定巡察整改问题、任务、责任“三个清单”,对账抓整改。适时召开专题会议、干群会议、半月例会等“三个会议”,研究剖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向本单位全体干部职工通报巡察反馈问题,安排部署整改工作;听取整改工作进度、解决整改难题、推进整改任务落实。整改成效“五个到位”,即问题解决到位、人员问责到位、制度建立到位、信访件及其他交办问题处置到位、一岗双责到位。“两公开”,整改情况报告见人见事,每个问题整改都有具体结果,在党内通报,向社会公开。“专卷展示”,形成巡察整改专卷、存档。
督镇促村,增强主体责任压力。县委巡察办牵头,做实“单位自查、回访督查、日常检查、结果考评”四项检查,督查、评价结果通报全县,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年度考核依据。巡察整改纳入镇党委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镇村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内容,推动任务落实。对不按要求配合巡察工作的镇村党组织和干部严肃问责。截至目前,2名镇党委书记因整改不力被问责,2名镇纪委书记因问题线索处置不到位被问责,8个单位被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