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脱贫攻坚"百日会战"行动(四十三)

作者:宁陕扶贫来源:宁陕扶贫发布时间:宁陕扶贫

年初以来,江口回族镇以脱贫攻坚“一补两送一议”活动开展为契机,认清决战决胜和目标冲刺的形势,明确工作目标任务,理清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凝聚全镇回汉干群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通过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提升,推进水、电、路、讯、室等基础设施配套,使得全镇上下呈现出冲刺脱贫攻坚战的喜人局面。

“两业”提升上水平。全镇上下始终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十百千”工程,确定县级园区3个、镇级园区3个,产业大户169户,其中贫困户产业大户43户。冷水沟村猕猴桃园区已栽种猕猴桃200余亩,冷水沟村裕民畜牧农业园区养殖肉牛100头;竹山林下经济园区已完成天麻种植100余亩,佳慧农业牧业园区已养殖生猪1200头,种植牧草95亩,新建屠宰场及有机肥加工厂1个,建国天麻种植园区养蜂380箱,种植黄花70亩,新建加工点1个;江河村核桃产业园区已完成550亩核桃示范区建设任务;江镇村猕猴桃园区已完成200亩建设任务;新庄村惠农药材种植园区新增天麻180亩、猪苓160亩;沙坪村板栗园区已科管板栗500亩;合兴牧业、伊丰合作社分别养殖肉牛360头。新庄社区工厂已于6月12日投入运营,带动了27户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务工;陕西欧亚克电子有限公司预计7月底竣工投产;开展了以养蜂、天麻种植为主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场次,培训贫困劳动力50余人,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138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367人。按照“果”“药”“畜”“菌”发展布局,已完成板栗科管1000亩、核桃科管500亩,天麻地存115亩、猪苓地存530亩,牛、羊、家禽养殖分别达586 头、8773 头、27510只,发展袋料食用菌60万袋,新兴产业羊肚菌也得到试点种植。



项目建设换新颜。以“改造镇区、新建社区、提升园区”为思路,以“两房两设施”为重点,完成建设搬迁社区4个,安置搬迁群众700余户;建成人畜饮水项目6个,设置集镇停车位150余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即将竣工投入使用,实施农网改造30余千米,镇、村卫生院(室)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卫生医疗、教育教学条件、镇村面貌明显改善;累计建设镇村道路85公里、连户路102公里、便民桥60余座、防洪堤坝20千米、渠道5.8千米,新修梯地1090亩、恢复农田400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00亩,电力、自来水、通讯、电视入户实现全覆盖,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关乎江口区域长远发展的西汉高速江口连接线项目得到批复并开工建设。


志智双扶增动力。近年来,该镇持续推进新民风建设,大力宣传和引导践行扶志扶智思想,认真开展扶智“六法”工作,积极组织各类技能培训,整合农民夜校、扶贫大讲台等培训渠道,建立了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在全镇开展评选“好媳妇”、“好婆婆”、“脱贫攻坚自强标兵”等表彰活动。积极发挥“一约四会”制度作用,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和群众教育管理。通过召开道德评议会,奖勤罚懒,培育先进、树立典型,增强群众内生动力。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思路,以点带面树立标杆,开展“党支部+互助组+农户”试点,将贫困户根据自然院落分成互助组,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开展“晒任务、比进度、户监督、增动力”活动。通过学习宣传脱贫政策,对照脱贫任务查找不足、互助解决脱贫困难、定期通报脱贫进展、及时纠正陈规陋习、推荐评比脱贫榜样、树立脱贫自强标兵,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来充分调动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内生动力,为贫困户脱贫越线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在竹山村开展了“垃圾超市”试点,制定统一回收标准,实行垃圾回收换取积分制度,积分通过爱心超市兑现生活日用品,让全村群众都参与,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发展,清洁环境的目标。建立“爱心超市”3个,制定完善了管理办法,截至目前,兑换14次546户,兑换物资折合人民币4万余元。


五星竞赛添活力。将“红黄绿”跟踪管理与五星创建有机结合,按照“以三色管理推动五星创建,以五星创建验证三色管理”的思路,扎实推进了脱贫攻坚、基层党建等各项工作,全镇累计摘得“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层党建”、“乡风文明”、“美丽乡村”等12颗星,全镇上下呈现出村村创星、人人参与的大好局面。

扎实整改补短板。3月以来,该镇通过专题会议研判,制定整改方案、落实了整改责任,与包帮干部签订《脱贫退出深度排查(研判)问题整改责任书》等方式扎实推进了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问题整改,主动认领整改问题,制定整改清单和台账,扎实推进整改工作。同时,与中央成效考核反馈问题、县深度研判排查发现问题有效结合,共同推进,分别完成了当前阶段工作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宁陕县财政局积极开展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效益,创新涉农资金使用体制机制,坚持集中投入、精准使用,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有力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

脱贫攻坚工作专题推进会

坚持“应整尽整”,集中财力支持脱贫攻坚。制定了《宁陕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宁陕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把规定范围内的中省市和县级配套涉农资金全部整合,统一归集到设立的财政涉农整合资金专户,同时积极盘活结转结余资金,将闲置资金及时收回,统筹安排用于脱贫攻坚,形成了“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投入机制,有效解决了涉农资金种类多、多头管、散而小、效益低的问题,逐步形成了涉农资金归并合理、安排科学、使用高效、运行规范的使用管理机制。

扶贫项目资金“趴窝'集中整治开展情况检查部署会

强化统筹调度,确保资金投入精准。成立了宁陕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围绕脱贫攻坚考核指标、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实际工作需要,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和轻重缓急的原则,通过村申报、镇把关、行业部门审核、领导小组会议确定的方式,分批次下达整合资金使用计划,排出具体项目清单,明确项目实施地点、资金规模、建设任务、进度计划、责任单位等。同时严格资金使用申报,村镇县三级均采用书面审查和实地审查现结合的方式,对涉农整合资金申报进行审核公示,实现了资金精准投入、精准使用。

优化拨付流程,提高资金使用绩效。采取设专人、开专户、建专账的方法,严格上下级财政支付系统和部门间的业务程序,及时修订完善相关制度,精简文件传递、预算下达、资金拨付等环节,缩短资金运转时间。严格遵循项目资金专账核算、专人管理,实行财政管资金,扶贫管项目,项目计划按项目进度下达的原则,所有资金下达均按照当年可实施进度安排,加快了资金支出进度,有效杜绝了涉农整合资金滞留问题。所有涉农整合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度,以正式发票作为报账凭证,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严格监督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制定出台了《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宁陕县财政涉农整合资金监督检查制度》、《宁陕县扶贫领域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及《宁陕县社会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宁陕县扶贫资金信息公开公示公告制度》《宁陕县扶贫资金信息公开和公告公示实施细则》等,成立了扶贫资金专项督查检查小组,联合县扶贫局、审计局、农水局定期不定期对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工作,对不符合规定、资料不全的项目一律不予拨款。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和扶贫资金使用公示、公告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把资金运行全过程打造成阳光行动。严格执行《宁陕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宁陕县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确保资金运行安全,项目管理规范有序。


财政涉农资金检查

大胆探索实践,创新建立新机制。2018年,财政局大胆探索实践,开出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宁陕“良方”,探索建立了“财政出资、扶持到村、配股到户、金融委托、主体联动”四方融合推进的“1+4”财政资金扶贫新机制,有效激活了各方资源,通过“村集体(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主体+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人口增收。2019年,该局在“1+4”财政扶贫新机制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投入,实施农业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为全县60个农业产业“十百千”园区建设项目投入资金5638.5万元,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并联合农水局、发改局、林业局制定了《宁陕县农业园区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加强和规范了我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资金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助力脱贫攻坚和农业产业振兴。

宁陕县“1+4”机制提升财政资金扶贫绩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