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脱贫攻坚"百日会战"行动(四十五)

作者:宁陕扶贫来源:宁陕扶贫发布时间:宁陕扶贫

2019年以来新场镇坚持以“追赶超越、循环发展”为主线,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干部作风和新民风“双风”提升为保障,狠抓重点项目、产业就业、城乡建设、扶志扶智、生态环境、民生事业等重点工作,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全面实现脱贫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脱贫产业强力推进。今年以来,新场镇以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致富为工作重心,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方式,持续抓好养猪、养蜂、中药材种植等传统产业,优化模式发展米椒、猕猴桃种植项目,稳步推进林麝、梅花鹿等特色养殖产业。紧抓“十百千”工程建设机遇,争取县财政涉农整合资金328万元,发展建设产业园区4个。目前,同心村猕猴桃产业园区种植猕猴桃200亩,园区搭架水泥柱、蓄水池、管道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基本完成,贫困户园区务工收入超10万元;新场村宝峰种养产业园区,新建养猪厂蓄水池1个、育苗大棚20个,种植辣椒 1000 亩,带动贫困户70余户,贫困户园区务工收入超15万元;新场村福兴梅花鹿养殖产业园区,现有养殖圈舍2000平方米,养殖梅花鹿70头,新扩建标准化养殖圈舍1000平方米已完成基础建设,贫困户园区务工收入超16万元;花石村农业综合园区,现已栽育草莓种苗20亩,养殖生态黑猪300余头,销售150余头,贫困户园区务工超12万元。

查看园区辣椒育苗长势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配合县交通局完成新五公路路面拓宽硬化项目,已于6月20日正式通车,为全面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交通保障;配合县交通局完成了同心周家梁道路安全护栏工程;配合宁西林业局完成集镇至花石村、集镇至板房沟道路路肩、排水沟配套项目;5月底前完成了新场村污水处理项目后续工程,对花石村和新场村污水处理站设备进行安全调试,达到正式运行条件。争取县总工会项目资金扶持,完成集镇滨河小型公园绿化、亮化提升项目。对2016年以来实施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建立了台账,以村组干部和公益性岗位、生态护林员、护河员为主体划片包干,明确专人进行后期管理维护。

花石村集中安置点

保障政策精准落实。每月定期组织各村开展产业技术培训,截至目前,累计培训300余人。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参保参合率均达到100%。贫困人口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均达到80%以上。7月中旬,镇党委、政府积极联系西安市森工医院到镇开展了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建立了健康台账,落实了慢病签约服务,健康医疗服务达到全覆盖。严格执行城乡低保政策,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全镇低保户42户110人,五保23户26人,贫困残疾76人(其中重度残疾45人)均已落实相关政策。上半年共救助救济贫困人口54余人次,发放救助金12800余元。全镇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全部在校就读,享受“两免一补一计划”政策,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针对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在校生落实了贫困大学生资助、社会资助等政策。

猕猴桃产业园区种植技术培训会

群众免费体检现场

扶智扶志持续聚力。一是大力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持续加强“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深化道德评议,各村每季度开展一次道德评议会(截至目前,共开展评议会6次)。并于6月底成功举办“建党九十八周年暨新民风建设先进典型表彰大会”,表彰“自强标兵”“产业致富带头”等39人。二是大力开展“五星”村竞赛,村村创建、户户争星,助力脱贫攻坚,镇党委政府7月中旬经过会议审定,已向五星村评定单位提交申报材料,确保下半年三个村都达到三颗星以上,力争创建一个五星村。三是坚持扶智扶志,规范“爱心超市”管理,探索建立奖勤罚懒机制,表彰自强自立标兵,树立勤劳致富典型,运用“一教二奖三评四罚”(教育培训、奖扶带动、评先帮后、罚处约束),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扶贫扶志宣讲会

城乡环境日益改善。上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结合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认真抓好“三创一巩固”各项工作,坚持开展集镇环境大扫除活动,每月组织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等对集镇街区环境卫生进行一次大清理,确保集镇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并定期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卫生环境评比工作,对于环境整洁户授予卫生示范户流动红旗,发放爱心超市积分卡,后进典型户悬挂“后进提醒”旗,督促立即整改,优化居住环境。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建筑工地、餐饮油烟、垃圾秸秆焚烧整治,确保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对卫生示范户进行授旗

每月集中开展集镇街区环境卫生大扫除


宁陕县地处秦岭腹地,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山大沟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卫生工作底子薄、基础差。全县有县镇村医疗卫生机构113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5个、镇卫生院14所、村卫生室87个、个体诊所7个,共设床位315张,在岗专业技术人员451人。由于县内医疗机构功能科室不全、医技人员匮乏、诊疗技术落后、医疗设备陈旧,长期以来难以满足老百姓的就医需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县卫健局始终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这一目标,将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坚持“一手抓精准施治减存量,一手抓疾病预防控增量”,不断加大保障投入,夯实工作责任,优化政策供给,狠抓任务落实,较好地解决了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和少生病的问题,有力的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截止今年6月,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174户、20160人,享受健康扶贫政策贫困人口5057户12995人,未脱贫、返贫人口2758户5338人,其中因病致贫425户993人,占总贫困人口的15.4%,较2017年因病致贫864户2172人分别下降103%和54.3%。


健康扶贫推进会

完善保障政策,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一是认真落实财政补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合政策,积极组织动员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对一般贫困人口每人补助70元参合资金,对五保户、低保户、计划生育贫困人口给予全额补助,确保贫困人口参合率达到100%;二是建立了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补充医疗“四重保障”机制,对全县贫困人口实行全覆盖;三是推行贫困人口看病报销“4321”机制,通过运行县域外大病应急保障机制,帮助贫困大病患者实现了县域外就医的“先诊疗后付费”,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看病就医报销比例,使贫困人口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四是开通了贫困人口就诊报销绿色通道,将涉及贫困群众看病报销的政策、流程汇聚到“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了县内、县外贫困群众看病报销只用跑一次。今年1-6月,全县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总计1300余万元,享受健康扶贫报销救助1066余万元,贫困人口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

健康自助监测点

提升服务能力,让贫困群众看得好病。一是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在中央办公厅的真情帮扶下,进一步加强与解放军305医院、江苏省金坛区人民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和西电集团医院对口支援的力度,不断拉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解放军305医院每年开展3次义诊,捐赠3.0T核磁共振和价值160余万元医疗设备,接收5名骨干医师进修学习。江苏省金坛区人民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电集团医院与县医院建成协作医院,先后派遣医务人员300人次,无偿支援0.4T核磁共振等价值500余万元医疗设备,指导新建ICU等空白科室6个,开展新手术10余项,接受骨干医师进修学习150余人;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的6400万元县中医院建设项目已经开工,2021年投入使用。投资1780万元新建(改造)镇卫生院6个、村卫生室35个,改建中医馆5个,建成远程会诊点19个,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均达到标准化设置;三是推进医疗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医学研究生、本科生和乡村医生订单定向培养办法,利用订单培养、公开竞聘、专项招聘等方式招聘、培养医学生186人、村医12名,有效缓解了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有人看病的问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5医院专家敲门服务为长期慢性病的贫困户患者看病

苏陕协作交流会

陕西省中医院对口帮扶宁陕县中医院揭牌仪式

宁陕县医院与西电医院远程会诊解决疑难杂症

强化健康管理,让贫困群众不得病少得病。加强健康宁陕和健康细胞建设,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积极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狠抓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和“天使健康扶贫行动”,落实家庭医师签约服务、贫困人口健康体检和“三个一批”集中救治,变“坐诊医生”为“敲门医生”,定期开展“三控四健”活动,大力提升贫困人口生活居住环境,引导重点人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投资1.5亿元在贫困村开展“八改四清四化”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建成12处村级污水处理站,投放3200个垃圾桶,完成2800户改厕、改厨、改圈工作,绿化院落3500多户。县政府出资100万元为慢性病患者免费发药,完成季度上门随访19100人,开展免费健康体检16800人,慢性病签约服务1911人,大病集中救治40人。认真执行大骨节病救治政策,集中筛查大骨节病653人,手术治疗34人48例,集中救治率达到100%。建成健康小屋5个、健康自助监测点22个、健康文化园20处,开展健康教育巡讲68场,印发健康教育资料6.2万份,举办健康教育宣讲18.5万人次。

为贫困户及65岁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

卫生“三下乡”活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