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回族镇竹山村:沉睡的资产活了

作者:冯凡来源:江口镇发布时间:冯凡

位于江口集镇东南方的竹山村是宁陕县最大的贫困村,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通过推进股权改革,壮大集体经济,使群众增收渠道变宽,致富门路变多,村容村貌和乡风民风焕然一新,整个村子也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激活“沉睡资产”,做大集体经济

竹山村辖7个村民小组共1600余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03户566人,户多、人多居住散是村里的最大特点。由于生产劳作观念及劳作方式比较传统,全村超过60%的林地未发挥林下种植价值,致使群众的收入也上不去。

为破解这一难题,竹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宁陕县“十百千”工程为契机,按程序流转整合了村林地、土地320亩,按照土地类别、位置、现状等因素,打造了以天麻产业为主的林下中药材产业园区。

据竹山村村支书兼村主任、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安明建介绍:“竹山村盘活集体和农户闲散资产,在整合撂荒林土地的同时还将新建天麻加工厂一处,通过竹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组织,鼓励天麻种植大户参与,借助大户在种植经验、资金、管理方面的优势带动贫困户参与种植。目前,已有天麻种植示范点5处,带动贫困户30户,种植天麻110亩”。

探索股权投资,培育产业经济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竹山村通过资金入股的方式将166贫困户配股资金99.6万元投入到飞地园区中,2019年实现户均分红167.76元。

贫困户高中翠已尝到分红的甜头。他将家中的林地流转给竹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再由合作社分配给需要的天麻大户,流转林地后,高中翠已收获10000元的收入。

目前,竹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已收到天麻种植大户的种植协议,大户也与贫困户签订了入股、劳务等相关合同。竹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对今年园区内种植的110亩天麻进行围网,防止野生动物的破坏,园内的生产道路、看护点、供水点已经竣工投入使用。

竹山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放活土地经营权,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将产业发展与农户利益有机连接,有效调动农户参与积极性。合作社将打造竹山村天麻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户生产劳作产生的价值。

强化“新民风”措施,增添脱贫动力

据村负责人介绍,在推进股权改革,壮大集体经济,整合土地资源,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等靠要”的精神贫困还不同程度存在,给发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被动。

为此,竹山村强化“新民风”建设措施,致力于改变贫困户思想,改善村容村貌。首先,常态化开展道德评议、评选先进典型、积极发挥“一约四会”组织作用、倡导宴席简办、不收礼金等新风新俗工作,从制度上约束群众,从行为上引导群众。其次,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通过组织技能技术培训、落实产业奖补政策等措施,使得群众思想彻底改变,因发展产业致富增收走上了脱贫的道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