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政协宁陕县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45号提案的复函

作者:宁陕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来源:宁陕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发布时间:2019-09-20 11:16


类别:A

宁文旅广函〔2019〕53号                         签发人:吕宣强

对县政协宁陕县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第145号提案的复函


郭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宁陕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坚持贯彻党中央关于文化发展系列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 “生态立县、文化兴县、旅游富民”发展战略,很抓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把文化建设工作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全力推进覆盖县、镇、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工作,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保障了群众的文化权益。

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持续提速

一是投资2300万元修建了总建筑面积为12000平方米的宁陕县文化大厦,县图书馆、文化馆建筑面积均达到1500平方米。修建了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100平方米的升降舞台,按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服务内容和功能要求,设立了比较齐全的服务窗口和服务阵地;在县城建成了1个400米标准化的公共体育场、1个标准化室内体育馆和1个标准化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在全县中心学校和部分镇、村修建了达到30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广场20个,满足了室外室内开展文体活动场地的需求。二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全覆盖。完成了全县11个镇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总建筑面积累计达到3500平方米。文化站内部布局合理功能科室齐全,设置了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多功能室、棋牌室,配备了灯光音响、服装道具、器乐、书柜、书刊、阅览桌椅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施设备;四基础文化阵地设施逐步完善。全县完善了68个村、12各社区、14个100户以上移民安置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依托村委会活动室建成了68个村级农家书屋,配齐了农村开展文化活动器乐、服装、音响、资源共享等设施设备。按照“十三五”规划,2016年制定印发了《宁陕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每年按照20%工作目标推进。2017年一季度,已经完成了20个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改建扩建方案和14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规划方案。

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日益丰盛

实现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达到百分之百的目标。城镇居民依托现有的文化服务中心、文体广场、公园、健身路径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文化服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文化馆组织开展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和艺术培训活动每年到达50场次以上,建立各类协会组织20余个,每年开展广场群众文艺展演活动18场次以上,打造了一个“欢乐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服务中心结合实际,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文化服务每年达到6次以上,服务群众呈现递增态势。成立了6个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服务队,按照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在全县巡回放映。公共文化馆、图书馆年举办公益性展览累计达到4次以上,开展公益性培训、讲座年累计达到100场次,建立流动图书馆1个,馆外图书馆和阅读点10个,积极组织开展读书竞赛和“三秦书月”活动;目前,“两馆”均实现了数字化服务,建立了面向群众服务的网站,设施内免费提供wifi。举办中国大秦岭(宁陕)山地越野挑战赛八届,期间开展广场大型群众性艺术表演、赛事活动累计达到15场次,逐步形成了“我参与、我展示、我快乐”的良好局面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态势。通过扎实工作,2015年宁陕县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文化先进县,在全国第六次文化馆评估定级中宁陕县文化馆被评定为国家二级文化馆.

三、公共文化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制定印发了《宁陕县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宁陕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宁陕县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方案的通知》,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建设协调机制,将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对各镇、部门年度责任考核。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建立了宁陕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理事会,让群众参与和监督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加强文化队伍建设,面向社会陆续招聘文化专干补充到各镇,截至目前全县在职在岗文化专干累计达到37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资金逐年递增。每年由财政拿出1100万元预算作为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同时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2016年12月,宁陕县人民政府与陕西广电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购买广播电视信息公共服务项目协议,按照“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百姓出一点”的原则,由县级财政拿出1200万元为全县1.5万户群众购买有线电视节目,2018年将实现全县有线广播电视节目的全覆盖。社会参与文化建设成为新常态。西安华鑫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上坝河景区建设了“大秦岭艺术创作基地”,宁陕山水文体旅游公司投资打造,每年举行的大秦岭(宁陕)山地音乐节开创了文化旅游融合的新模式。据统计,2015至今年,由财政拨付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累计397万元,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23.4万元,群众文化活动经费49.5万元,文化事业经费2089万元,年人均文化事业经费分别为133.5元、148.7元。逐步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

四、抓好文化保护传承工程

一是加强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工作,夯实了基层文保员队伍基础,抢救保护了一批田野文物,从群众手中收藏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对全县重点保护区域传统老院子、濒危古建筑和古民居进行了摸底调查;其中我县的卢氏民宅、吕氏祠堂、许氏民居列为全市首批重点保护的对象。二是完成我县8处第六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明确了保护单位,划定了保护范围,完善了保护标识,文物档案已经完成并通过省级验收。太山庙老街、戏楼已完成修复任务。三是进一步加大了可移动文物的征集力度,文物藏品数量年年递增,类别日益丰富。目前我县馆藏文物由单一类增加到10多种,另有部分有价值的民俗文物,共计315件套。极大的丰富了文物的种类和数量。并对所有馆藏文物建档、建卡、拍照、登记,建立了整套文物电子档案,馆藏文物得到有效管理。文物建筑保护和修缮力度不断加大。四是继续加大对省保重点单位城隍庙的保护和修复,完成了城隍庙的消防工程项目。通过严把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方案论证和审批,工程质量检查、建立和验收等各个环节,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城隍庙现已初具规模。五是在“引汉济渭”工程实施阶段制定印发《宁陕县移民库区民间文物及民俗用具的征集方案》,加强文物巡查工作力度,对有价值的文物及时进行回收。共计筹资近15万元收回有重大文研价值的社会流散文物5件、古建筑1处;对三河口水库梅子镇区域环湖公路经过县级文物保护点白崖子崖居遗址一事,积极和县移民局进行衔接处理,最后对公路进行了改线设计;文物得到有效保护。

五、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框架。以秦岭峡谷漂流、汶水河漂流、上坝河国际狩猎场为龙头,加快皇冠朝阳沟万亩竹海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道等山地体育运动项目建设。实施重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对重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做好全面跟踪和协调配套服务,推动重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落地,充分发挥重点旅游文化产业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凸显其协调效应、示范效应、集聚效应,带动招商引资、聚集发展要素、扩大产业规模,实现旅游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二是培育旅游文化产业园区。按照整合提高的要求,重点培育产业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的旅游文化产业区块,进一步增强重点旅游文化区块的特色优势和集聚辐射能力,将其建设成为旅游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核心载体。按照“一核两带”的布局,即以县城为核心,沿西汉高速着力打造子午河流域生态文化产业带、沿210国道(含池河流域)着力打造子午道文化产业带,力争在2020年前规划建设大秦岭文艺创作中心(依托上坝河景区,力争全县所有4a以上景区均有一至三个省级以上文艺社团挂牌入驻)、筒车湾水文化产业园(依托筒车湾景区、引汉济渭库区)、筒车湾七里沟农耕文化观光园、筒车湾桅杆坝秦岭文化产业园、广货街山地休闲文化谷、朝阳沟秦岭生态文化园、平河梁山地运动区、大江河伊斯兰文化园(依托江口大江河景区)、寨沟朱鹮观光园、宁陕秦岭人文自然园(依托老城、城隍庙、老母台景区)、陕南美食文化街(升级改造县城小吃步行街)、五郎关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基地(对县城周边的食品厂、酒厂、根雕坊、木制品厂等相关厂坊升级改造)、五郎关文化长廊、影视拍摄制作基地(依托全县具备条件的景区、景点),动漫创作基地(依托筒车湾景区、引汉济渭库区),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三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省、市已出台的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逐步完善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的原则,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为宁陕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四是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关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充分调动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重点培育一批民营文化企业。指导目前已投入运营的旅游企业加大文化包装力度、引导即将落地实施的旅游企业将文化特色纳入规划;提升五郎关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基地品位,对县城周边的食品厂、酒厂、根雕坊、木制品厂等相关厂坊进行升级包装改造,赋予文化内涵;动员扶持县内的文化艺术及其他各界人士创办各类文化工作室、文化创意公司。

最后,衷心感谢你对我县文化事业的关心,希望你能一如既往的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给予我们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把我县的文化事业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宁陕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2019年7月26日


联系人:吕宣强          联系电话:13700250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