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服气”到“不服输” --太山庙镇长坪村“翠姐”脱贫侧记

作者:雷莹来源:太山庙镇发布时间:雷莹

说话声音不大,慢斯条理,是我对翠姐的第一印象,写一手字娟秀大气,是对翠姐的第二印象,后来入户走访多次,才慢慢了解到这个五十多岁的普通的农村妇女,还是她们那个年代的高材生,高中文凭,说话办事有条有理,也是他们这一家4口人的顶梁柱。

“翠姐”大名叫做程光翠,丈夫袁德祥身患结核病、肺气肿、肾囊肿等疾病,干不了重活,儿子袁长江和孙子袁万瑞均为智力残疾。几年前,因为对一项政策补偿不满,“翠姐”便经常性的到县镇村“要补偿”“找说法”,是村内有名的带头上访户,拦车、哭闹进行闹访、缠访,那时候的翠姐对谁都不满意、“不服气”,干部们对她很是“头疼”,“翠姐”的名字也因此叫响。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袁德祥一家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明确了包帮干部。对政策不满意,干部们多次入户走访调查做解释,最终把当年的政策补偿落实;没有固定收入来源,镇村对“翠姐”一家4口评定了低保、办理了残疾人补助,全年光低保和残疾人补助两项收入25000元;发展产业没有资金,驻村工作队为其协调办理了脱贫贷款3万元,“翠姐”做主,今年养了5头猪,还发展了魔芋种植,镇村还为其申报落实了产业奖补3000元;一家人看病花费大,通过医疗报销“四重保障”,全年住院共计花费8400多元,自付为522元,报销比例达到了93%......

特别是,全镇的新民风建设实施以来,通过道德评议活动对先进模范典型事迹的宣传、对村规民约的宣传,镇村坚持扶贫先扶志的思想动员,全镇“诚、孝、俭、勤、和”蔚然成风,“翠姐”也彻底转变了思想,不再进行闹访、缠访,安心发展产业,操持这个家。2019年,袁德祥一家被民主评议为今年的拟脱贫户,今年的人均纯收入也达到了9100多元。

各项政策有了保障,帮扶干部也成了知心人,翠姐抛开了包袱,开始规划今后的生活:“村上最近施工项目多,把房子打扫两间出来,专门租给那些工人,这是一笔收入”、“儿子也三十多岁了,虽然智力有问题,能不能让他报个名也去参加一下技能培训,重活做不了,培训一下修脚”、“老袁今年就不出门了,看对面的敬老院里面缺不缺零工,去打扫个卫生啥的,也能找点事情做”、“等儿子培训出来了,明年看情况让老袁经管着他一起出去,儿子找个修脚的工作,老袁找个别的啥事情做一下”。

从信访路上的“不服气”到脱贫路上的“不服输”,“翠姐”一家的华丽变身,是镇村干部倾心帮扶的结果,也是大太山人民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写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