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体会

点亮我心中的那盏灯 ---夜读《梁家河》有感

作者:钟鸿彬 来源:县供销社 发布时间:2020-05-06 11:12 【打印本页】

恬淡闲适的夜晚,褪去了白天的繁忙与喧嚣,透过窗纱微风徐徐吹佛脸庞,我静坐书房一角,又一次翻开了《梁家河》,享受“她”给我带来的静谧时光,心灵顿时沉寂了许多。这是我第三次翻阅这本书了,每次读都直击心灵深处,回味无穷!微弱的台灯和隽永的文字照耀着我的内心,抚慰着我的灵魂,一直鼓励着我前行!

“我把心留在了这里”

上世纪60年代末,十几岁的习近平,就从北京来到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插队当农民,在那儿度过了七年时光……年轻的他,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他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那个年代,被扣上“黑帮子弟”的帽子足以压垮任何一个挺直的脊梁。真正的强者,是在人生的每一步都能清楚自己的定位。不到16岁的习近平做到了!作为“黑帮子弟”,“上山下乡”是自己最好选择的情况下,他却能在命运的拐角处给自己一个壮丽的答案。

扎根梁家河,经历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经历了艰难困苦和脱胎换骨的蜕变,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淘地、挑粪、耕种、收割、担粮、办铁业社、修沼气池、新建大坝,他从村里的实际出发,心系梁家河的村民,为村民办实实在在的事情,村民们都称赞“近平”是一位好后生呐!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回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他深情地说:“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到了梁家河。在这里一待就是七年。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总书记的这句引起了多少人的情感共鸣!

“要为人民做实事”

从梁家河到文安驿,一个来回30多公里,社员买日用品步行一次得花大半天时间。这个事一直让习近平惦记着。他带领社员普及沼气后,就继续谋划着给村里人办更多的事。

村子里有人会铁匠手艺,习近平想:“何不让他发挥特长,服务村民,为村民打农具、修农具?”于是,梁家河盖了一间铁打的“小车间”,成立了铁业社。

那时,白天有繁重的劳动,要带领村民解决温饱问题,夜晚就在煤油灯下读书。在梁家河人的印象里,他常看砖头一样的书,他说:“读书是他最大的爱好”。他还鼓励和带动当地社员学习识字,办起了农民夜校。坚定的意志,促使他在艰苦的岁月里,学到了无穷的知识,这种知识与现实的理性结合,使他扎根在基层尝尽了青春的繁华,给农民办了许多实事。

“当干部,就要当人民的好干部。”1993年,2015年,总书记两次回梁家河,时时不忘人民,不忘农民的疾苦,不忘贫困山区的脱贫致富,每一个踏踏实实的脚印下,都印证了他的初心:“当干部,就是要为老百姓干些实事!”字里行间里真切的流露了总书记当年艰苦奋斗,追求卓越,务实为民的崇高力量。

试想,咱们每个人从事的职业和所处的环境,如果把它看成是自己心中的梁家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总书记一样拥有那份赤子初心和敬业情怀,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关心同胞,那我们每一个人及周围的环境将会变得越来越和谐,生活越来越美好,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会越来越高!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必须要深思和践行的新时代课题。浩瀚时空,群星闪烁,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走过的路。

“走进新时代”

伟大的时代,孕育着伟大的梦想。梁家河人民一直秉持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发展思想和先进理念,多年下来,梁家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放眼望去,通村道路拓宽了,培训中心建成了、社区服务中心运行了,太阳能路灯安装了,乡村旅游发展了,还成立了养猪专业合作社、苹果专业合作社,加上小商品生产、农家乐等,各种致富形式聚合在一起,农民都变身了上班族,把梁家河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轨道。

“咱不能忘了过去的苦,不能忘了今天的好光景是咋来的!”“进入新时代,把咱的旅游办好,把产业发展好,把村子建设好!”

回顾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岁月,对比梁家河的今昔变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又该有怎样的思考和实践呢?

我是一名来自供销社的职工,单位就是我们心目中的“梁家河”---供销社经历了改革开放40余年的风雨历程,经历了由高潮至低谷、再振兴发展的曲折过程,但始终没有脱离为农服务的初心。近年来中省市县加大了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力度,健全为农服务体系,依托电商模式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供销社很好地发挥了自身职能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我也坚信全县广大干部职工也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珍惜岗位,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乡村振兴中大力发扬“梁家河”精神,勤奋学习,务实工作,开拓创新,增强本领,在各自的人生舞台上绽放光彩。

梁家河对于总书记而言,是他人生成长的第一步,7年艰难的环境造就了他今天的智慧和才干,梁家河人民也因此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绵绵乡愁浸润着时光,庚子年的谷雨季节,总书记再回陕西考察,就深深的饱含了对三秦故土的热爱和眷念。

很多年前,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亲都是普通老百姓,每当我读起这本书,都觉得回味无穷,滋味万千,朴实的文字总能点亮我心中的那盏灯,总是给我以自信和快乐,给我以勇气和希望,给我以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