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城关镇青龙娅村的汪时明想让村里人过上好日子

作者:牟娜 来源:城关镇 发布时间:2020-08-11 15:40 【打印本页】

汪时明,今年52岁,初中文化,城关镇青龙娅村三组人,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从事食用菌母种生产栽培二十余年。他是村里的企业家,是产业的领路者,是脱贫致富带头人,是群众心里的“乡贤”。

勇于坚持 探索发展新出路

1992年他开始接触段木香菇菌种生产栽培,初步获得一定效益,96年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1999年担任原石沟村组长,为了让村里人过上好日子,他开始专注于食用菌的培育,在浙江专家的帮助下探索制袋技术,自种食用菌一万余袋,通过不断尝试与改进,汪时明摸索出了一条制袋、售菌种、销菌材、回收材料、收购成品、出售干湿香菇的产业发展链,他的成功鼓舞了石沟村人,跟着他的步伐,整个石沟村100余户农民开始从事香菇食用菌生产,20多户石沟村民靠着这项产业在县城买了房,蓬勃发展的“石沟模式”就这样形成了。

2006年,在全县刮起的学习“石沟模式”热潮下,作为食用菌种植带头人的汪时明成立了菌种厂,在宁陕县及周边各县提供母种及材料,进行技术推广。经历了几年食用菌种植的成熟期,县里香菇市场开始出现饱和,价钱逐年下跌,种植户纷纷改行,但汪时明仍然坚持,并于2011年初,在他的发起下成立了“青龙菌业专业合作社”,他冒着血本无归的风险,自种10万余袋食用菌,向全县100余户农民提供300万袋菌种,再将生产出的干、湿香菇回购,亲自到西安、浙江等地联系客户,拓宽销路。

抢抓机遇 逐步走上致富路

2018年,通过宁陕县城关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争取,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区建设项目落到了青龙娅村,汪时明看到了此项目巨大的发展前景,他抢抓机遇,自筹50万元,从农业、农商两家银行借贷120万元,毅然决然地投入到青龙娅村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区建设项目,购买自动化设备,招揽技术人才,聘用贫困劳动力,扩大合作社规模,实现食用菌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发展。

2019年,青龙娅村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区基本建成,该村的食用菌种植、销售户达到60余户,占全村人口的20%,食用菌年总收入达160万元,占该村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以上,人均增收1000余元。仅汪时明的“青龙菌业专业合作社”就带动了来自全县多个镇村的50余户贫困户,生产的菌种甚至远销汉中、汉阴、石泉、镇坪等市县。

辐射周边 共赴长效脱贫路

“除了种香菇我啥都不会,是汪时明带我一家人走上了致富之路”这是在汪时明的合作社里务工的一名贫困户洪兴易说的话。洪兴易的父亲洪良潮从2000年就开始跟着汪时明种植食用菌,家里生活一直很困难,洪兴易的母亲患有萎缩性胃炎,只有一半劳动能力。哥哥患有精神病,神情恍惚,不但不能劳动,反而需要家人看管。儿子年龄幼小更加需要人照顾,随着父亲年迈,患上冠心病,整个家的重担都压在了洪兴易肩上。汪时明了解他家里的情况,不仅让他在合作社务工,每月发4000元的工资,还每年给他提供2万袋菌种,帮助他发展产业,实现年收入3万元。洪兴易于2018年顺利脱贫,住上了县城的房子,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

还有因缺技术致贫的贫困户汪时山,他在汪时明的帮助下学会了食用菌种植,每年发展约2万袋袋料,平时也在合作社务工,一家四口2015年就早早摆脱了贫困,修建了新房子。

2020年4月,汪时山成立了“宁陕安民易成菌业有限公司”,总投资500万,生产菌种200万袋,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时刻在通过自身的努力影响着周边人,发展着食用菌种植产业,引领着农户增收致富,推动着家乡经济发展,他用二十余年的坚持奋斗,不断践行着让村里人过上好日子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