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我的父亲母亲

作者:李鹏 来源:江口镇 发布时间:2021-02-08 15:12 【打印本页】

冬的夜里,总喜欢在脑海里回首过往,想想身边的人和事,出现最多的人是爸爸妈妈,想的最多的事也是有关爸妈的事,本想以“爸妈那些事”为题,记录一下生活中的简单美好,后写着写着我便把题目改成了《我的父亲母亲》。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出生后7天都没有睁眼睛的我,着实把父母吓了一跳,好在经验老道的奶奶说应该没事,父母这才放了心,但幼时的我特别吵闹,这也让父母多操了不少心,因为除了爸妈其他人一概是不让碰的。

父亲是我们那人称有铁饭碗的人,体面的工作,固定的收入,是大家羡慕的对象,可我总觉得父亲很少回家,有一次许久回来的父亲给母亲说:“快开学了,去借点钱给孩子报名,最近工资发不下来”,即将迈入学堂的我在不远处呆呆坐着,听完后心里第一次有了酸楚的感觉,那是1991年。

父亲不多言,细斟慢酌冒出的话语自然是有分量。小时候,骨子里是怕父亲的他不常将笑容挂在脸上内心柔软温和,神态总归是严肃的心里委屈事,多半是在母亲前抱怨撒娇,极少找父亲诉说

儿时的我喜欢在河里玩耍,游泳也罢、钓鱼也罢,总之有时间是泡在水里的。有一次隔壁小伙伴兴高采烈跑来约我一起去钓鱼,正好遇见父亲在家,我鼓气勇气拿着鱼竿往外走,被父亲的严厉声拦下,心有不甘的我争吵了几句,最终还是败下阵来。心生委屈,一个人便在房子里闷坐着,父亲也没有哄我,母亲送来一碗饭,打破僵局,告知我不让我去河里,是因为小小年纪不能长时间在河里泡着,再加之中午太阳大,容易中暑,面对这些大道理我显然是无动于衷,母亲随后又说道:“单位有事,你爸一会就回去上班了......”,母亲就是这样,总能找到你内心深处情感最柔软的地方,把一家人紧紧的抱在一起。

母亲没读过几年书,但我总觉得他是个文化人,因为书中讲的大道理她不会说,但她都做的很好。兄弟姊妹七个,身为大姐的她,从小就干着一家之主的活,十五六岁就在大集体干活挣工分,抬石头、挖火地、守野猪棚,甚至一个人用架子车拉着外公去医院......,光听她讲这些,我的眼眶就会不由自主的湿润。

出嫁后,母亲生了我和姐姐,由于父亲长时间的在外工作,除了地里的活,生活中的琐碎母亲也承担了大半,记忆最为深刻的就是,每天早上母亲会用扁担挑着桶去门前的河里挑水,来回十分钟的路程,要歇上好几次,除了做好一日三餐,其他的零碎家务活总是干个没完,唯一能闲下来的时候那就是晚上。

漫天大雪的冬夜里,一个小火炉、一盏煤油灯、两三个小板凳,和母亲、姐姐围坐在一起,外面呼啸的北风声中,不时地夹杂着几声狗叫,火盆上煮着过年才能喝上的醪糟,只冒着热气......,这场景、这味道,到现在我还经常想起。

2000年十五岁的我初中毕业,在县城高中新生军训完后,我选择去了中专院校,当时母亲陪父亲在西安看病,我第一次自主做了人生最大的决定。第二年去学校,刚到西安务工的姐姐,用她月工资一半的钱给我买了身新衣服,我一时感动竟说不出来话来,等车中,母亲也哽咽了话语,车来了,她微笑着递过我的背包,叮嘱了几句,还没等车门关上,就转身离去,班车缓缓行驶,我扭头回望时,她已在擦拭着眼角,我知道那是不放心,因为在父母心中,我们永远都是孩子。

寒假回家校园中的琐事被问了个遍,在得知一切都安好后,才放下心来。不久因地域气温差异,还没完全适应的我得了一次重感冒引发咽炎,疼到坐立难安的我把父母也折腾的够呛。父亲问我还疼吗?回话中发现自己的舌头有点碍事,于是一句“等会要是肿到喉咙怎们办”的话语,吓得父亲、母亲快速穿上衣服,领着我朝着村里的卫生室走去。冰冷的冬夜刺骨的寒风,一条坑洼的公路,个手电筒,三条被拉长的身影,大家没有言语交流,只顾快速走着,现回想起来都觉冷的我,在那时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暖和的。

2001年在基层乡镇工作了近20年的父亲放弃了去县城的机会,一年后的6月9日,特大洪灾爆发,因病休学的我,在家亲眼目睹了这一切,满河的巨浪拍打着石头发出巨大的吼声,河面漂浮着大型的杂物......,道路、通讯基本处于瘫痪,而雨还一直下着。许多天后,父亲步行了30多公里回来了,满脸的胡须和疲惫不堪的神情,看着好让人心疼,父亲却说不放心我们,只为回家换身衣服和看我们一眼,接着又要赶紧赶回单位,望着父亲背着背包远去的背影,我哭了......。

两年后父亲从领导岗位退下后,便调回了离家近的单位,年老的爷爷需要照顾,我和姐姐都尚未成家,面对家里的现状,父亲的调回,母亲显然是高兴的,就这样父亲一辆摩托车风里来、雨里去,三点一线,一干就是十几年......

2016年因脱贫攻坚这个伟大的事业,我也走进了政府大院和父亲在一个单位工作,而母亲也就365天如一日的照顾着我们的生活起居,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母亲总是第一个起床,做好早餐,端到我们面前,然后在下午做好晚饭,等我们回来。

2018年我结婚那年,父亲退休了,给母亲染发时,发现母亲鬓角的白发也变得多了,突然我才发现父母老了,心里不觉得一惊,感觉什么都没有做,父母就这样老了,反倒是父母仍有操不完的心和干不完的活,平日里换洗的脏衣服,母亲会主动洗好、晒干,再叠的整整齐齐,鞋子、杯子脏了父亲会给我们刷的干干净净,就连出门在外,还要打电话问我们吃好穿暖,甚至我们简单的一言一动,他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一次在姐姐家,我好奇的拿着小外甥的微型魔方拧着,欣喜的表情引起了父亲的注意,一次去菜市场买菜路过一家商店,父亲进去就买了一个塞到我的手中说和那个是一模一样的,有时候真的不忍心他们再这么劳累,但他们一直都在默默付出。

2019年,90岁的爷爷生了一场大病,全身不能动了,那段时间里,父亲忙里忙外,给爷爷喂饭、换尿布、擦洗身子,和叔叔轮流彻夜照顾,想吃什么就赶忙给他买什么,最后爷爷在睡梦中安详走了,邻居们都说儿女们照顾的周全,老人很享福没有受什么罪,父亲也说母亲有很大的功劳,而母亲总把这一切归功于这是应该做的。现在,家里一做点什么好吃的,父亲第一个想起的人就是要给外公外婆送点去,父亲说以前住的远不方便,现在住的近了方便,两个老人身体不是很好要多照顾,正因如此吧,叔叔、姑妈和舅舅、姨妈对父亲和母亲都十分尊敬,这或许就是应了那句俗话:“付出总有回报”,可他们在做这一切时,又何曾想过回报......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做父母的不曾想过什么回报,但做子女的必须懂得感恩,要感恩父母、感恩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