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老城故里添“新愁” ——关于打造宁陕老城“康养+非遗文化”特色旅游小镇的思考

作者:付国涛 来源:安康日报 发布时间:2021-09-01 11:20 【打印本页】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巩固成果逐步转为乡村振兴过渡之年,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宁陕县委、县政府实施“生态立县、文旅兴县、产业富民”发展战略,笔者先后深入老城村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发挥非遗文化资源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医疗优势,加快推进康养、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独具地方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将老城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有生活、有文化、有旅游、有灵魂的全国“康养+非遗文化”特色旅游小镇,进一步加快乡村振兴,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推进宁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将打造宁陕老城“康养+非遗文化”特色旅游小镇思考罗列如下:

城关镇老城村,距县城5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据《宁陕县志》记载:“嘉庆三年(1798)宁陕通判左观澜劝募人民捐工捐钱而筑。嘉庆十一年(1806),宁陕兵变,烧毁厅署和民房,城堡倒塌。嘉庆十六年(1811),宁陕厅同知胡晋康报上级拨款重新修建。次年动工,十九年(1814)竣工。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一直是各级政府办公,商家经商的要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曾经在老城两进两出解放宁陕,老城也成为红色革命遗址。清朝政府曾经在此设厅,民国时期县政府驻地,兴盛时期,有多家会馆,剧馆,学校等,是宁陕军事政治文化活动中心。村境内保留完好的有石佛台,古城墙,峰火台,以及部分老宅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2003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老城城隍庙,分别由门楼、戏楼、山门、过殿、东西庑、东西厢房、正殿、寝宫、财神殿、药王殿、斋房、东西陪殿、后山门组建而成,总面积近六千平方米。城隍庙庙会2012年被陕西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自2008年4月8恢复城隍出巡项目以来,已成功出巡11届。宁陕厅故城城墙用三合土夯筑,垛口1020个,青砖砌炮台13座,马道6处,堆积房5间,城门3座。南谓治安门,北曰迎恩门,东称清正门。2014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第六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城竹马传统舞蹈2010年被命名为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

老城村省级非遗项目1个(城隍庙庙会),市级非遗项目1个(老城竹马)。全县非遗项目6项(省级1个:宁陕城隍庙庙会,市级4个:跑竹马、神仙豆腐、宁陕曲子、宁陕木雕,县级1个:宁陕面塑技艺。

目前老城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缺少城关镇幸福桥至老城村北关的康养+非遗小镇的整体规划,目前在做《老城文化旅游区规划》编制;二是缺少宁陕厅故城及老宅子保护利用规划;三是缺少老城村群众建房和民居改在提升规划,群众按照个人意愿修建,房屋高矮不齐,风格不一致,街道路面预留宽窄不一致,导致街道狭窄,路面建设铺设水泥路面,将原来石板路面破坏。农家乐、乡村酒店、商铺缺少标准化管理和规范化经营,缺少统一文化主题的招牌(匾额);四是缺少土地利用空间规划;五是缺少农民增收产业发展规划;六是缺少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规划。

缺少投资开发的旅游龙头企业,更没有市场化运作的康养机构,康养配套设施、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医疗产品,文学创作的团队和知名的书法、美术、作家、非遗传承人或全国有名人士在此设立创作的基地或工作室也亟待培育建立。

旅游配套设施尚不完善,旅游标识标牌、旅游厕所、旅游咨询中心、停车场、旅游导览图、讲解员等缺少。

目前,全村群众主要是外出务工、部分从事三产服务,缺少以农业和工业为主的产业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或合作社,虽然有个秦岭长春酒厂,但规模较小,产业支撑后继乏力。而由于村级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缺少文化和旅游、农业、国土、林业、住建等部门的项目投入,市场主体投资开发建设康养、旅游项目的意愿并不强烈。

城隍庙、古城墙、石佛台、朱鹮基地、十八丈、农家乐、酒厂、庙会、老宅子、竹马等,自然景观、人文景点基础配套设施不到位,缺少深入挖掘整理,游客停留时间短,游客参与的旅游产品单一,庙会和竹马只能过节或过年才举办,平常吸引不了游客参与。县衙、武衙、洪学馆、古水井、黄州会馆等古建筑遭到破坏和拆除,原址重新建设了小学、养老院、酒厂、居民房屋,保留下来的只有两口水井和黄州会馆部分建筑,存在旅游业态单一的问题,文创产品也相对匮乏。

村内7户农家,菜品单一,住宿条件不高,特色不鲜明,服务水平不高。村内沿210国道两旁、城墙周边、住户周围存在乱搭乱建、城墙上种菜,垃圾清理不及时,乱设停车收费等现象,治理水平有待提升。

当下,国内康养+文旅小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文旅地产市场发展进入新一轮的高峰,文旅养老融合产品备受追捧。文旅康养小镇的整体打造是一个复合型的,系统性的工作,现就老城村实际,如何打造全国知名的“康养+非遗文化”特色旅游小镇,作出如下建议:

按照政府主导、项目捆绑、市场运作、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产业富民、群众参与的原则,采取整体规划,统一风貌,突出重点,完善业态,分类实施的推进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行各业项目优势,盘活闲置资源,引进市场主体,调动群众参与,以拉大县城北移骨架,利用在建宁陕县委党校、养老院、中医院、瑞泉康养中心、五味子酒厂、宁陕厅故城、城隍庙、石佛台、朱鹮放飞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十八丈等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以老城村为中心,将老城村打造成健康养老、非遗展示展销、非遗文化论坛交流、文艺展演、商贸交易、产业集聚、休闲度假融为一体的全国知名“康养+非遗文化”特色旅游小镇。

建议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工作专班,负责项目整体策划包装,出台优惠政策,对外招商引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推进措施。建议由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牵头组织设计单位做好《老城文化旅游区规划》,将老城打造成“康养+非遗文化”特色旅游小镇,建成陕西省非遗文化展示区。在“十四五”期间,将老城建成国家AAAA景区,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联系旅行社组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做好城墙项目修复利用和历史故事挖掘整理工作;建议由县自然资源局负责老城片区国土利用空间规划,对部分基本农田进行调整便于项目顺利落地;建议由卫健部门牵头联系省内外知名医疗机构,结合中医院建立康养、治疗为一体的康养基地。建议由县住建局负责做好小镇的风貌控制规划,制定老城村的房屋改造提升方案、小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规划,并做好落户客商建房手续的办理工作;建议由党史办、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做好红色历史故事挖掘整理展示工作。建议由城关镇负责做好规划区域内的土地、林地、宅基地摸底调查工作,排查矛盾纠纷,组织村上成立管理委员会,负责配合各单位、旅游企业落实项目建设。

围绕“一核、一线、四园、五区、五景”的空间布局。做好小镇的项目策划包装,将幸福桥至南门坡区域作为康养区,老城村作为历史文化古村落,引进有实力的康养和旅游企业,投资开发建设。在现村委会、南门坡、石佛台、朱鹮基地、十八丈瀑布、康养基地规划修建生态停车场、卫生间,在乔家农家至城隍庙桥规划恢复修建宁陕老县衙、武衙、黄州会馆等老城损坏古建筑,既丰富了旅游业态,又恢复了原有风貌,旅游产品内容多样,增加了看点和卖点。

建议由老城村委会牵头组织群众对城隍庙东侧土地采取群众入股,建立城隍庙庙会商贸集中展示展销区和儿童乐园区,在城墙西南角建立古镇瞭望塔,做成不到城墙非好汉网红打卡点,在老城村组织竹马编制艺人做成非遗竹艺编制加工区,组织群众开展城隍出巡业余娱乐展示文化活动;建议由县委党校在寨沟党性教育基地,围绕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做成干部培训教育的红色旅游基地;建议由林业部门牵头在寨沟朱鹮放飞基地,做成野生动植物种植种植、养殖展示展销基地;建议由国土局牵头对石材厂整治后,建成摩崖石刻观赏基地;建议由农水局牵头,经贸局配合组织秦岭长春酒厂在寨沟建立五味子种植基地,做成种植基地+采摘+加工为一体的工业产业基地;建议由寨沟村委会牵头,整合农村闲置土地,采取入股、联合经营的方式,在十八丈瀑布入口周围建立自驾营地、农副产品交易销售市场;通过农业、工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业态,丰富旅游产品,吸引并留住过往游客,拉动消费,带动当地群众增收,打造成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提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议由城关镇牵头组织专班负责推进此项工作;建议出台《宁陕县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对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和在本县范围内从事旅游及旅游服务业投资经营的各类市场主体进行一定的补助奖励;建议文旅产业地方财政预算不低于地方财政预算10%,设立文旅产业发展基金。根据老城文化旅游区创建实际,建议政府整合项目资金,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项目建设,同时推进工业、农业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