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当第一缕阳光洒向秦岭深处的油房村,58岁的李志林已经拄着木棍在鹿舍忙活开了。他佝偻着身子给梅花鹿添饲料,残疾的右腿使不上力,就靠左腿支撑着全身重量。看着鹿群欢实地吃着草料,这个饱经风霜的汉子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香菇棚里的逆袭
2岁确诊先天性脚踝大骨节病,5次手术花光家底。为了养活老父亲和年幼的儿子,李志林拖着病腿四处找活干,却总被婉拒。“那时候站在工地门口,包工头瞅见我的腿就直摆手。”回忆往事,他搓着布满老茧的手说。
转机出现在2006年。听说种香菇能挣钱,他借来5000元启动资金。没有大棚,就用树枝搭架子;腿脚不便,就跪在地上装菌袋。寒冬腊月里,他裹着棉被守在烘干机旁,一守就是三天三夜。从5000袋扩大到15000袋,又摸索着养母猪、种药材,这个不服输的庄稼汉硬是拼出了年收入3万元的好光景。
(注:李志林照顾年迈的父亲起居)
小鹿驮起大希望
2018年,脱贫攻坚的春风吹进大山。在镇村干部帮扶下,李志林牵头成立合作社,带着56户贫困户养起了梅花鹿。首批30只鹿进场那天,全村人都来围观。
“刚开始连鹿茸都不敢割。他笑着比划,后来跟着技术员学了半个月,现在闭着眼都能找到下刀位置。为了照顾母鹿生产,他在鹿舍边搭了个窝棚,半夜听见动静就拄着拐往圈里跑。有次暴雨冲垮山路,他硬是背着兽药蹚过齐腰深的河水,救活了难产的母鹿。
“好日子要带着大伙儿过”
如今,合作社每年稳定出产鹿茸50多公斤,户均分红2000多元。村民唐纪军患淋巴癌干不了重活,李志林就安排他负责收草料;贫困户老张家的玉米,合作社永远按市场价上浮10%收购。
(注:李志林在给梅花鹿喂草料)
“没有党的好政策,哪有我的今天?”站在挂满奖状的堂屋里,李志林摩挲着“脱贫攻坚自强标兵”的奖牌。院外的鹿舍里,新生的幼鹿正踉跄学步,就像他正筹划的鹿茸深加工项目,虽然刚刚起步,却充满希望。
夕阳西下,李志林又背着竹篓去割草了。深一脚浅一脚的背影,在秦岭的青山绿水间,绘就了一幅最美的乡村振兴画卷。(通讯员:王芋杭 审核:曹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