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坑栽培。“石沟模式”所采用的袋料食用菌“地坑栽培”技术是在总结生产经验、汲取外来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地坑栽培满足了菌类适生的温暖、潮湿的环境,菌袋成活率、成品率大大提高;水稻种植、袋料栽培均在同一地块内倒茬运作,地坑栽培食用菌满足了土壤轮歇需求,不误农时,且一年内“稻菌两熟”,提高了农田利用率;采用地坑栽培技术,生产场所从山间林下走到了田间地头,劳动强度降低,工作量减少,且男女老少均能胜任,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更有利于以户为单位进行发展。
——适度规模。袋料食用菌制袋、下田、管理、采摘等生产环节相当繁琐,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效益值实际上是劳动力的劳务回报。因此,若生产规模过小,则投资大部分进入成本部分,收益甚微;若生产规模过大,一方面可能由于购买劳动力增大生产成本,导致收益下降,一方面可能由于顾及不周导致管理不善而失败。从“石沟模式”中可以看出,一般农户(2个劳力)年适宜生产3000至6000袋,大户(3至4个劳力)则以6000至12000袋为限。
——分户经营。以户为单位,充分利用农户现有条件(即自家房屋、田地、劳动力),无强制措施,完全由农户自愿发展,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相适应,责、权、利统一,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同时分散经营,自负盈亏,有利于化解和降低市场波动导致的经营风险。
——统一服务。石沟组袋料食用菌引种地浙江省丽水市松原县的3名技术人员常年驻村负责生产的全程服务。他们具体提供技术服务,负责提供碎料机、装袋机、烘干灶、锅炉等机械以及菌种、菌袋、消毒液等原料的租赁和销售,同时与农户签订合同,明确承诺保证菌袋成活率达到80%以上,否则提供经济赔偿。而农户按照新户每袋0.15元、老户按照生产年限100至280元不等的标准支付服务费,形成了“兴衰与共”的利益共同体。而这种“统一供应菌种,统一技术指导”的发展模式又有利于食用菌产业的区域性布局,形成规模产业和批量产品。
——定点收购。目前农民由于积累不足、资金有限,发展产业最怕的是没有销路。而“石沟模式”采取定点收购的方法,把市场引到了农户的家门口,根据西安行情,兼顾产、运、销三方利益确定收购价格,农户早晨采摘,中间商按时收购,连夜装车发往西安,次日凌晨上市交易,形成了诚信稳固的合作关系,满足了供销需求。
——集中销售。生产大户及当地能人组建了10余人的专业销售队伍,在西安开辟固定销售网点,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也有了解行情的外地客商、商贩上门收购。目前鲜菇主要销往西安,干菇主要销给河南、福建、浙江个体工商贩。
(本文作者系宁陕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