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四大培养工程”力度加大。“在党员中培养绿色产业建设标兵,在绿色产业标兵中培养发展党员,在绿色产业建设标兵中培养选拔基层后备干部,在实施经营绿色战略中培养基层组织先进典型”工作得到落实。全县共培育党员绿色产业建设标兵116名;在绿色产业建设标兵中发展党员51名;在绿色产业建设中培养选拔基层后备干部128名;在经营绿色战略发展中培养基层组织先进典型42个。
二是“旗帜工程”深入推进。各级党组织坚持以学习白河“三苦”精神和陈分新先进事迹为载体,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培育乡镇、村、户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充分发现、挖掘自己身边的典型,做了大量工作。培育种植大户、养殖大户,树立了一批基层组织中的新典型,极大地坚定了我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建设绿色小康县中建功立业的信心和决心。县委表彰农村“双带两示范”先进基层党组织16个,机关事、企业先进党组织24个,基层干部标兵14个,优秀共产党员61人,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41个。
三是“素质工程”不断强化。各乡镇、各部门都将党员、干部学习放在首位,创学习型机关,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加强学习和培训,取得了良好实效。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38场次,培训干部2166人;深入基层举办绿色产业技术培训182场次,培训3776人次;组织49名村干部、后备干部参加了农广校中专学历教育培训。
四是“输血工程”取得实效。县直各部门党委广泛开展结对帮扶,积极为基层排忧解难。各包挂部门、联系点领导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民忧、排民困、帮民难,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深受农民拥护和赞誉。县级各部门党员干部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项目124个,促进绿色产业建设,实现板栗丰产园管理21万亩,发展中药材2800余亩、畜禽养殖8万余头(只),为板栗产业发展捐赠化肥200吨,为恢复重建捐资、捐物折合人民币30余万元。
五是 “堡垒工程”成效显著。针对全县党员活动室水毁严重的实际,各乡镇加大了村级党员活动室恢复重建力度,今年新修村党员活动室14个,全县农村党员阵地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党员活动阵地公房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