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我的宁陕情怀

作者:白智民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5-11-30 00:00 【打印本页】
    我出生在长安县(现西安市长安区)农村,小学、中学在本地就读,好不容易考上并上完大学。1968年8月西北农学院毕业,正好遇上“四面向”(面向山区、基层、厂矿、边疆)的分配政策,我和许多同志一样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来到了当时山大人稀、交通不便、经济贫困的宁陕县,在这儿扑下身子,无怨无悔;扎扎实实地工作了二十一年。可以说,这一段是我人生最主要、最宝贵、最难忘的经历,很值得回味、深思和怀念。


认识宁陕

    最早知道宁陕,是中学时学地理课看地图之后,那时只晓得它地处陕南,隶属安康地区,用关中人的话说在山的那边(山里头);后来接触宁陕,是在西北农学院学习期间,曾到宁陕境内的火地塘林场实习过,那时对它的印象是山清水秀,自然风光不错,就是距西安有些远,可不知条件艰苦,属贫困地区的一面;真正.认识于陕,是从学校步入社会,成为宁陕的一名正式千部,起初对它的感觉是既企盼又陌生,后来经过较长时间的接触、观察和分析,使我看到了于陕的本质、优势和潜力,对它的感受是既熟悉又亲近。

    在我的印象中,宁陕起码有三个明显特色:

    一是具有特殊地位。

    宁陕地处秦岭南麓,地形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南北为长、东西为宽,海拔最高处2965米,最低处540米,总面积为365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人。县城在西安、安康之间,处于承南启北的位置。西万公路(210国道)贯穿南北,是通往陕南乃至四川、重庆的重要通道,无论是“三线”建设时期还是时至今日,都承担着重要运输任务。今日的宁陕还有西安后花园、安康北大门之喻。

    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到清乾隆48年(1783年),政府在此设五郎厅机构,直属西安管辖。清嘉庆5年(1860年),在其关口筑城建镇并命名“宁陕镇”,意为“镇守五郎关口,确保陕西安宁”。为此,曾多处安营扎寨,驻兵防守。民间3年(1913年)改为宁陕县,当时政府强化统治,国民党(团)组织健全,反动势力活动猖狂,人民处于苦难之中。

    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属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辖区之一。我们党在此先后建过中共陕南特委、中共宁佛工委、中共四亩地支部、中共汉南交通站、中共江口中心县委等,宣传党的主张,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建立扩展苏维埃政权。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在此成立并开展武装斗争,打击当地反动势力,支援国家前线抗日。我的岳父刘汉杰就是这支部队的一员,曾在宁陕、镇安、柞水等地开展游击活动,后整编人红二十五军。红军队伍曾在此八进八出,受到当地群众积极支持配合,为巩固革命成果,实现战略转移,促进全国解放做出了贡献。毛泽东的侄子毛楚雄等三烈士,就牺牲在江口,现修有纪念碑。  

    二是具有资源优势。  

    林木资源丰富。境内有林地面积395万亩,林地覆盖率达71%。活立木总储蓄量2760万立方米,人均385立方米,是全国人均的46倍,全省人均的54倍。林木年生产量150万立方米,年可提供商品材10万立方米。省属宁东、宁西两林业局在境内。原为重要的商品材生产基地,现划为天然林保护区。林业的发展,不仅为木材供应创造了条件,也为涵养秦岭山脉的水源起着重要作用。

    野生资源丰富。国家挂牌收购的林特产品达580余种,大宗品种有生漆、木耳、核桃、板栗、栓皮等。动植物药材达1000多种,其中300多种被列入《中国药典》,主要有天麻、杜仲、党参、柴胡等。有动物资源236种,野生种子植物136科,591属,1178种。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铅、锌、钼、石墨、白云岩、水泥灰岩、大理石等等。其中铁矿储量为295万吨,铅锌矿储量为2万吨,白云岩储量为8264万吨,水泥灰岩储量为3358万吨。石墨矿·储量属中型矿床;是西北地区唯一矿种。省上1958年曾在沙讲建炼铁厂。

    三是具有内在动力。

    祖祖辈辈居住在这儿的宁陕人民,具有勤劳、朴实、刻苦、奋进的品质。他们长期与这块土地相依为命,用自己的智慧、辛劳和力量,不断地与艰苦环境、自然灾害、各种困难作斗争,不仅逐步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同大自然和谐相处,而且使自己的生活一天一天地好起来;他们把自己的前途同国家命运紧紧相连,无论是历史上、战争年代和全国解放之后,都能以维护大局为重,从不同角度为国家做出贡献;他们不甘自满、贫困和落后,有改变面貌的强烈愿望、坚定信心和实际行动,并不断取得了可喜成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各方面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这儿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久经考验,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很好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革命战争年代他们信念坚定,不怕牺牲,冲锋在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信心百倍,不怕困难,实干在前;进入改革开放之后他们解放思想,不怕阻力,奋进在前。从而,为改变宁陕面貌发挥着有力的带动作用。

    宁陕的各级干部责任感强,作风扎实。乐于奉献。一大批南下西进的革命老干部,扎根山区长期奋进,为宁陕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也带出了良好的干部作风。分配来工作的外地干部,牺牲个人利益,克服种种困难,爱岗敬业奉献,为加快宁陕发展建功立业,留下’了很好的口碑。当地成长起来的干部,满怀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以埋头苦干的精神不懈工作,为改变宁陕面貌做出了积极努力。

    特殊地位、资源优势和内在动力,使宁陕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关键在于深化认识;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挖掘动力,这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干部的共同职责。(上)


    作者简介:白智民,现任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曾先后在宁陕县、原安康地区行政公署、省委宣传部担任领导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