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宁陕

新场古街

作者:彭东雁 来源:安康日报 发布时间:2006-02-24 00:00 【打印本页】
>    位于宁陕北部高山峡谷中的新场乡政府驻地,是一个不足百米的古老小街。无论是人口还是集镇规模,均是全县14个乡镇中最小的。

    然而,就是这个弹丸之地,却有着一段辉煌的历史。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清代置厅初期,由于山中赋税微薄.垦荒种植亦易,川、楚、皖、晋、豫等地流民源源而来,始则茅屋依山,继而街衢布岭,至道光三年(1823)全县人口骤增到12.9万人。因新场乡位于宁陕、户县、周至三县交界处,这里盛产党参、木坊,故商贾云集,俨然成市,据说当时驻有5省16县的商人,有“八大字号”,兴“二、五、八”逢场)乡境内从事木材采伐、搬运以及漆、麻、耳、倍等种植和贩运的入住流民就达3万人之多,是陕南与关中物资交流的重要场所,故在清道光年间得名新场。后因战争、匪患、瘟疫和自然灾害,其繁华的景象随着清王朝灭亡殆尽。

    走进今日的新场古街,早已没有传说中的喧啸繁华了。街上只有两家总共十几个床位的私人旅馆,三两个小卖部,唯有在孩子放学的时候小街上才有人流走动的生机。我打听过这里的住户,问他们是何方流民的后裔,为何要从遥远的文明之地搬来这深山老林,他们吱吱唔唔,也许有什么隐情,不愿也不便向我这个外姓人透露,但他们门额上悬挂的“吞口”图符仍在证明他们是客住这方的异乡人,仍在传承老家的习俗,思念着故园。

    也许是经历了太长的岁月,那陈封的往事早已被风雨带走。唯有当年大木材商郑氏的两处大院子还在
新场街上摇摇欲坠的兀立着,透过厚重的麻石条、大块砖、四方天井、雕花窗棂和绘有飞禽走兽的风火墙能感受到一丝昔日的雄风。我试图朝那个年代走的更近些、想在那残垣断壁上发现点什么,外墙上多处留下“抓革命、促生产”之类的毛主席语录,内墙上糊了一层上世纪70年代的《人民日报》,没有我想看到的小姐、公子留下的什么图符记号。我倒是发现在围墙上有一排向外了望的射击孔,在河谷中有一座乌黑发亮的铁索桥、在对门的山头上有一座大王寨,这是与那个时代有关联的三件物品。最重要的是,在郑家老屋的墙垛上画了一朵大大的白底黑瓣的莲花,据说这与“白莲教”农民起义军有关,也与新场街后来的衰落有关。

    尽管这里地处偏僻,但蜂蜜、猪苓、秦党等产品在全省有名,当地群众生活自足有余。加之这里植被茂密,天华山、兰花湖、溶洞等自然景观丽秀,天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天然滑雪场正在筹建中,到2006年西汉高速公路即可全线贯通。到那时,你不妨到这深山中的古街一游,兴许会比我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