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固本强基抓创安 维护稳定促发展

作者:刘彬智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5-02-16 00:00 【打印本页】

    宁陕县地处秦岭南麓,国土面积3678平方公里,辖10镇4乡98个行政村、36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4万人,其中农业户16438户59823人。县境内有210国道130.7公里,地方公路13000余公里,县境内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和生态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农产品有板栗、核桃、食用菌、中药材等。近两年,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第二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退耕还林示范县、“天保”工程重点县、水电农村中级电气化和中药材种植基地县。版图大县、人口小县,资源富县,经济穷县,是宁陕县的基本县情特点。针对县情,县委、县政府立足于改革、着眼于发展,用功于稳定,采取综合措施抓好“安全宁陕”创建工作。

  一、认真把握形势,不断开拓创新。

  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综治、维稳工作,按照“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的工作思路,狠抓治安防控基层基础,强化综治工作各项措施落实,深入扎实开展创建“安全宁陕”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继续保持了社会稳定、人心安定、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经受住了连续两年特大自然灾害给维稳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通过几年的努力,特别是通过“严打”整治斗争,健全治安防控网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基本实现了刑事、治安案件逐年下降、社会治安秩序稳定的目标。去年底,省委、省政府作出创建“安全陕西”的决定后,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我县的稳定工作,认真分析了我县创建“安全宁陕”所面临的形势和有利因素。全县的治安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社会治安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不断出现,影响社会治安的因素仍大量存在。一是人口居住分散,群众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自我防范能力较差;二是连续两年的特大洪水泥石流自然灾害,部分农民群众失去土地和财产,矛盾纠纷大量增多;三是治安防控网络虽然健全,在维护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受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的限制,防范措施还不够到位,盗窃等侵财性案件时有发生,个别地方还呈上升趋势;四是随着西汉高速公路和灾后恢复重建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工建设,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涌入,既给我县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又给治安防范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五是警力偏少,全县只有政法干警231名(包括政法委机关和森林公安分局),面对山高谷深,人口稀少、治安状况复杂,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通过分析形势,找准薄弱点,增强了县委一班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既看到了在维护稳定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看到了在加快发展中维护稳定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有利因素,进一步提高了对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在全县树立“第一要务是发展,敌以责任是稳定”的观念,形成“越是要加快经济恢复性发展,越是要重视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工作”的共识,及时做出了创建“安全宁陕”的决定,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参与,扎扎实实开展安全创建活动,不断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二、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夯实责任。

  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几大班子高度重视,政法各部门、综合成员各单位及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认真履行职责。为了加强领导,夯实责任,确保“创安”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一是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分管工作的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府副县长、政协副主席为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安全宁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县“创安”工作实施方案,抽调政法及有关部门人员组建了“创安”办公室。二是坚持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政法综治和“创安”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在经费保障上除正常综治经费预算外,安排了一定的“创安”工作经费,并要求乡镇和部门都要有专门经费投入。三是在全县抓落实工作会上专题安排全县“创安”工作,县与乡镇、部门,乡镇、部门与村组及下属单位层层签订了综治目标责任书,确定了严格的考核、奖惩办法。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制,今年初,在隆重表彰各类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同时,还对综治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处理,对1个市级社会治安先进镇和1个县级治安先进村进行了摘牌,对1个镇在全县进行了通报批评;同时对相应的人员做出了组织处理。把“发展经济是政绩,维护社会稳定也是政绩”的科学发展观落到了实处。四是实行乡镇综治委主任由党委书记兼任,综治办主任由分管副书记或副乡镇长担任。五是实行县级领导联乡镇,政法部门领导包乡镇、包安全小区,乡镇领导包村,村组干部包户的责任层层落实制度。六是选派县级机关到村任职干部担任该村综治工作督查指导员。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综治责任体系。

  三、强化基层基础,形成安全网络格局。

  针对全县地域现状和社会治安的特殊环境,我县特别重视基层基础工作,狠抓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建设。按照“面上抓排查,内部抓网络,城镇抓社区,农村抓中心户长”的工作思路,下功夫构筑治安防控体系。1999年在全县开展基层治安防控网络建设,率先推行了农村治安中心户长工作新机制以来,随着综治工作的不断推进,又在农村组建了治安联防队和城(镇)镇楼院长。通过几年的运作,对基层综治防控网络机构不断进行充实调整,配齐了乡镇综治办工作人员,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在城关镇城南、城北两个社区挂牌成立时,为切实担负起社区在维护社会治安和“创安”工作的重要职能,县综治办积极协助指导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进行综治工作业务培训,使其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为转化乡镇职能,增强服务功能,有效整合乡镇维稳工作人力资源,经县委常委会会议决定,对乡镇综治办、司法所、信访办的机构职能进行合并,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三位一体”新机制,目前正在三个乡镇进行试点后将在全县全面推开。经过对综治机构的不断充实调整,全县14个乡镇98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设有调委会114个633人、治保会100个601人、治安联防队121个1257人,农村治安中心户长1019人,城(集)镇楼院长191人。宁陕县境内有森林面积32244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5.6%。根据林业大县的特点,加大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力度,建立森林消防长效机制,确保林区森林资源安全,全县设立了14个乡镇森林管护站,配备专职森林管护员52人,组建了14个247人的半专业化森林消防队,乡镇、村、组聘请兼职护林员375人。针对210国道在宁陕境内130余公里,地方道路1300公里的复杂路况,公路交警部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600余万元,建设平河梁区段安全样板路段,进一步加强道路安全管理,杜绝农用车载人,大型客车夜间行驶,坚决查处“三超一会”等严重违规车辆,减少和防止了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健全的安全防控网络,实现了全县综治工作在基层有人抓、有人办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综治工作新格局。

  四、突出整治重点,坚持打防结合。

  在两年“严打”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查找存在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严打”长效机制,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针对不同时期的社会治安状况,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上级政法部门的统一部署,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公检法司协同作战,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紧紧抓住“打现行、破积案、挖团伙、追逃犯”这一主线,继续保持了“严打”高压态势。去冬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先后开展了“冬春严打”、“打击盗窃犯罪”、“夏季严打严防”等专项斗争,巩固了“严打”斗争的成果。同时,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先后集中开展了城区治安秩序、交通秩序、校园周边环境、企业周边环境、民爆、剧毒、易燃危险物品管理等专项整治活动,继续保持了刑事、治安案件稳步下降的趋势。截止7月底,全县发刑事案件42起破33起,破案率为78.6%,发案率同比下降29.8%;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46名,其中网上追逃6名,破积案6起;查处各类治安案件105起,治安案件与去年同比下降30.5%,保持了社会治安的持续稳定。

  五、坚持警务前移,做到警力下移。

  政法各部门按照“警务前移抓基层,警力下移抓防范”的原则,充分发挥基层政法单位在惩治犯罪、治安防范、法制宣传和安全创建活动的主力军作用。各基层公安派出所、森林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和人民法庭均实行了所长(庭长)包片、干警包村、包小区责任制度,开展经常性地法规政策宣传教育,深入村组农户指导基层治安防控组织开展工作,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加强治安防范,掌握社情动态,提供破案线索,及时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和不安全隐患,使基层治安防控网络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有力地打击和预防了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入室盗窃、抢劫等多发性犯罪和盗伐、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案件的发生,城乡治安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六、坚持“预防为主”,化解矛盾纠纷。

  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调处、防止激化”的原则,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是消除不稳定隐患的重要基础。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均建立健全和坚持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完善排查调处工作网络,落实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基层政法单位、综治、治保、调解组织和治安中心户长在调解民间纠纷、组织群众自防自治、掌握社情民意、宣传法律法规、帮教“两劳”释放人员等项工作中的作用。加大化解矛盾力度,妥善处理民间纠纷,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对重大矛盾隐患实行定单位、定领导、定责任、定措施、定时限的“五定”责任制和调查回访、督查督办制度,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做到制度健全、排查及时、调处有效,及时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