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发展旅游业的调查与思考
即将于10月份开通的西汉高速公路将成为宁陕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届时大大缩短宁陕与西安大都市和周边市县的距离,全县很快形成“两纵六横”的交通网络,困绕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交通“瓶颈”会迎刃而解,前往宁陕景区景点多在半日车程,为此,到当地观光休闲的游客必须骤增。如何抢抓机遇,谋求同步发展,积极应对高速贯通。我部会同市委政研室领导及其同仁对邻县柞水的旅游业和我县广货街、皇冠、筒车湾、城关等乡镇重点区域旅游开发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察看,并与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了解,深感宁陕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形势非常喜人,同时从中也领会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真正含义。
一、发展现状
西汉高速公路建设与贯通,宁陕融入西安半日经济圈即可变为现实。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宁陕与西安等近邻市场对接起来,县委、县政府通过调研,带领干群赴外县考察学习,分析对比,深刻认识到,对于山大人稀,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收入水平低的山区贫困县来说,独特的气候特征和地理条件决定了不能在某一产业上拼规模,抓发展,只有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通过一业带多业,才能把“三农”直接推向市场,将产品变成商品,实现富民强县,突破发展的目标。
发展旅游业,最重要的是要把旅客引得来,留得住,玩得好。为此,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全力做好“吃、住、行、游、购、娱”六篇文章,形成了农业围绕旅游调结构,工业围绕旅游出产品,基础设施围绕旅游上项目,三产围绕旅游增效益,管理服务围绕旅游上水平,社会围绕旅游聚合力的发展态势。
1、景点开发势头强劲。坚持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并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结合,规划指导与自主开发协调一致的原则,招商引资,统筹开发六大景区。通过成立旅游工作委员会,协调力量抓落实,通过项目包装,扩大宣传搞推介,吸引大批客商到宁陕开发旅游项目。其中西安海荣集团投资5亿人民币开发建设朝阳沟度假山庄,已完成景区道路建设等基础项目,今年启动了皇冠集镇四星级酒店建设。西安双龙公司投资1000万元开发建设旬河水上漂流已于去年5月1日投入运营。今年对接待中心进行完善的同时,启动了二期自驾漂流项目建设,已完成大坝工程的70%,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完善了配套服务设施,今年“五一”已正式对游客开放。县城一日游项目逐步形成。改善了城隍庙、十八丈瀑布、老母台等景点的道路及配套设施。今年,又在老城寨沟村建成朱鹮野化放飞基地,成为游览参观的新亮点。汶水河漂流项目已正式启动,已完成投资330万元,清理了河道,码头设计建设正在进行。
2、产品基地初具规模。按照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无公害化的要求,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建成一批专业大户和特色强村。目前,板栗、核桃园面积达27万余亩,产量达到1800吨,袋料食用菌规模有1000万袋,产量1400余吨。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产量达2.5万吨。全县肉类总产量达4450吨,其中生猪饲养量10.35万头,牛0.86万头,羊2.41万只,家禽42.4万只。在发展基地的同时,引导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近年来,相继建起了秦宝农产品公司,正旺食品,秦岭长春酒厂和豆制品加工企业,推出了以食用菌、山野菜、生态保健酒、豆制品、蜂蜜为主的绿色食品。形成了以肉禽加工、粮食加工、酒类加工、山野菜加工、传统食品加工为主的绿色产品供应体系。
3、城乡面貌焕燃一新。以绿色、亮化、美化为重点,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县城”建设进程,每年投资700万元以上实施县城“五个一”工程,先后铺平了一条街道,整修了一套供水管网,改造了一批背街小巷,扩建了一批农贸市场,建成了一个街心花园,完善了一个滨河公园。今年正在建设美化一条街道垂面。启动了环城森林公园一期工程,加快了薛家榜小区开发。围绕建设“旅游村镇”这条主线,以道路改造、旅游宾馆和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先后投资300万元对皇冠、筒车湾、江口、广货街等重点集镇,街道路面、供水、供电等实施了改造。城镇功能不断完善。按照建设生态旅游新村这一方向,引导群众规划修建具有宁陕特色的民居,逐步形成“一村一景,一街一容,一院一貌”的格局。全县共发展具有陕南特色的农家乐71户,新修通村水泥路80余公里,改造民居384间。并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栽植竹子,桂花等花卉,果树25758万株。建成垃圾池20余处。先后投入扶贫资金6000余万元,新建涉及3.15万人的47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实施异地移民搬迁4000余户,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10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4、发展环境日趋优越。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认真落实天然林,野生动植物,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任务,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9.4万亩,工程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6万亩,天保管护240万亩,先后治理小流域19条85平方公里。关停了环境不达标的23家小矿小厂,对15户环境不过关的建设项目不予审批,生态环境更具优势。“软”环境方面,本着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理念出台了一系列招商优惠政策,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在遵守国家基本法规的前提下,对投资额度大有影响力的重点旅游企业和纳税大户实行一定范围的特殊政策。集中财力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外,对农产品加工,旅游产品开发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对景点景区自然环境实行保护,杜绝与经营无关的检查,评比和“三乱”行为,并鼓励党政机关和干部参与景区景点开发,兴办文化娱乐项目。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游客和来宁陕投资开发的客商人身财产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在“硬”环境方面,公路通村率达100%,景区景点和重点开发区域实现了通电、通路、通讯、通自来水、通电视、通宽带等,为地方发展和旅游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发展空间。
二、差距透析
高速贯通,宁陕的准备工作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到位,才能与高速对接。通过对邻县柞水的实地考察了解,从比较中受到许多启示。
随着国家重点工程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贯通,对于柞水而言,每个周末都是“黄金周”为了应对旅游带来的压力,县上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旅游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实行县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包抓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四套班子通力协作,分管领导常驻一线,全县下活“一盘棋”。该县整合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下大力气解决旅游六要素中旅客反映最强烈的“吃饭难、住宿难、行车难、停车难、购物难”问题,市县相关部门挤出190余万元资金,扶持建成各种档次农家乐252家,同一时段接待能力达14000多人,城区7家宾馆相继开始改造,新开农特产品购销门店35家。黄金周期间成立了假日旅游服务中心,在乾佑河、杜川河沿线设立了8个旅游咨询服务点和24小时旅游专用投诉咨询电话,抽调150余名干部组成溶洞、凤凰古镇旅游服务组,同时投资25万元建设旅游标识系统,在县城和旅游景点划定了2500户停车位,在营盘建成6个星级农家乐集群点。投资150万元为景区配制垃圾箱改造公厕等配套设施。沿途及景区新建公厕8座,新安路灯、街灯1600盏,启动了牛背梁森林公园和秦楚古道建设,新招协警30名,导游员40名,与280多家旅行社签订了旅游的接待合同,从高速开通到目前共接待旅客42万人次,仅今年“五一”黄金周门票直接收入340余万元,旅游综合收入3177.99万元,7天收入超过去7年的总和。
柞水之所以成为旅游的热点和全省关注的焦点,原因有三:一是高速路通车后,真正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到柞水方便快捷,车辆直达,特别是“ 世界第一双洞长隧”的建成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光。二是农家乐为载体乡村旅游迅速兴起,住农家店,吃农家饭,购农家特产倍受游客欢迎。三是在陕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柞水溶洞,被称为“西北一绝”和新开发的凤凰古镇颇具吸引力。
我县与柞水同处秦岭南坡,旅游资源和发展模式极为相似,交通区位优势同等明显,客源市场同属西安。不同之处在于,宁陕旅游开发起步晚,景区景点基础设施正在建设,配套服务正在完善,高速公路不是直达,但生态环境更显优越,气候特征更适宜避暑休闲,西汉高速贯通,游客骤增,这是必然。
为应对高速贯通,做好通车后的准备工作,县委、县政府近日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究通车后带来的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新问题,决定由8名县级领导牵头,负责做好游客来宁陕后的吃住、购物、停车、安全和环境治理等前期工作。目前,一手抓星级宾馆建设,一手抓农家乐建设,计划建设的秦岭大酒店和水井湾农家乐示范园区前期准备工作已到位。县级部门共包抓161户农户民居改造,可于9月底前完成,从而形成特色农家乐群体。可容纳500辆车的大型停车场已完成土地平整和绿化工作。同时,加大了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强化城镇管理,将以崭新面貌迎接客人。
高速贯通后,如果来宁陕的游客按3000至4000人次/天来估计,目前的情况怎样,据调查了解,吃住行方面:县城及重点旅游集镇目前可接纳4200余人同时就餐,供1174人住宿。其中,城区共有中型酒店、宾馆7家,标准间床位342个;小型旅社、旅馆20家,标准间床位82个,普通床位330个;县城农家乐20家,城区可供2000人同时就餐,供754人住宿。城关、皇冠、筒车湾、江口、广货街、旬阳坝6个重点旅游集镇共有旅馆15家,标准床位320个,有农家乐70家,床位100个同时可接纳2000人就餐,420人住宿。虽然有了一定基础,但与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旅客集中到某一区域就显得十分紧张,而且在服务质量上有待于提高,多数宾馆、饭店服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言行举止服务程序不规范,而且上等级的宾馆太少,接待能力十分有限。
在游购娱方面:全县各大景区开发不平衡,招商引资10多亿,现在只完成投资的20%左右,精品旅游线路尚未形成,在建的旅游项目,只有蒿沟漂流项目正式营业,其它正在建设当中,且配套设施不完善,加之,目前建设的景点分散,接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