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作者:冯舟安 权博伟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8-12-09 00:00 【打印本页】

    严格准入,市场主体规范到位。一是要强化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大无证查处力度,全面推进食品及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加大发证前的抽查力度,严格执行许可工作“六严格”要求;加大对违法获证企业的处理力度,明确整改目标、时限,认真复查整改结果。对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其生产许可证。二是要继续完善小作坊承诺书制度。所有小作坊必须签订全省统一印制的质量安全承诺书,必须在承诺书上注明产品销售的具体范围,并实行承诺书年度报告及更换制度;必须在原辅材料管理、生产加工场所、生产加工设施及工具、生产加工卫生管理、产品包装、标识、检验与储运等环节持续保证符合各地制定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实施细则》的规定要求;小作坊的产品只能为了满足群众日常生活的需要在本地区销售,或仅在特定的集贸市场销售,不得进入商场、超市销售,不得批发销售,同时还应在其产品包装上标明(无包装产品应在其销售地点悬挂)经允许销售的区域范围。巩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全面落实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4548”长效监管机制,(即:推行行业龙头带动、专业合作、股份联合经营、园区集中4种监管模式;健全“食品检验监测、食品监管信息化网络、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和诚信、各种监管”5个体系;完善“品牌培育、市场准入、区域监管责任制工作、监管人员业务培训”4个机制;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红黑榜、缺陷食品召回、企业法人要谈和企业建档、动态管理、三员四定、三进四图、两书一报告”8项制度)

    强化巡查,食品安全监管到位。一是建立健全食品生产加工者动态质量档案,将所有食品生产加工者都纳入监管范围,实施分类监管;健全进销台帐和索证索票制度,监督所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小作坊都建立原辅料进货台账和产品销售台账;加强食品添加物质备案管理,对企业和小作坊生产的每一种产品所使用的所有添加物质的品种、数量、生产厂、相关证书等情况均进行备案;全面建立回收食品登记处理(销毁)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使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行为。二是加强巡查、抽查等日常监管。将所有企业和小作坊都纳入巡查范围,按照分别针对企业和小作坊制定的巡查规定,制订巡查计划,确定巡查重点,开展巡查活动;加大对食品的抽查力度,进一步扩大抽查覆盖面,突出安全卫生指标、食品添加剂等重点项目,加强跟踪抽查,加大后处理力度,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隐患。三是深入开展专项检查和整治。针对重点食品、节令食品和突发事件食品,继续组织各种形式的专项检查;针对小作坊集中区域和安全隐患集中区域,继续开展区域整治。 在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和强化日常监管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县情积极摸索,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完善制度,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到位。一是进一步完善风险监控、问题报告和分析制度。针对我市特色食品、特色小吃量大面广,以非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为重点,开展食品风险监控活动。二是强化应急机制建设。制定、修订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升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三是积极推进不安全食品召回。鼓励企业主动召回,加大对企业召回过程跟踪监督,确保不安全食品有效召回;强化食品召回信息的披露制度,让公众获知召回信息,有效控制不安全食品影响范围。四是大力开展“帮扶”活动。继续加强对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积极帮扶小生产经营者联强做大;推动相关产业园区建设,开展服务园区活动;结合安康实际,制定完善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社区、放心街道、放心乡镇和放心县标准、评定办法及实施方案。五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强食品市场准入专家技术小组建设,加大食品安全监督员教育和培训力度,加强基层县一级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