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

浆粑馍

作者:张宣强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5-05-26 00:00 【打印本页】

    进城二十余年了,我仍是改不了在乡下农村时的“口味”,喜欢那些土生土长的洋芋、包谷、瓜、豆之类的食品,常随季节变换吩咐妻去买一些享用。

    最令我口馋的是浆耙馍。
          
    包谷还是“青壳子”的时节,扳下棒子,撕去壳子,将籽粒抹下来。这时的籽粒嫩嫩的有饱满的浆汁。籽粒够了一升两升便一勺一勺喂进石磨里磨,磨呼呼转,浆汁从磨缝汩汩淌出,白白净净散发出甜丝丝的气息。磨毕,把包谷浆置入盆中发酵,第二天便涨成满满一盆。于是去摘来阔硕的油桐树叶,取一张,卷为盒状,舀一勺包谷浆进去,将叶折转封住,便是一个三角形的浆粑馍了。数十个浆粑馍放入锅中去,用不了一个时辰便熟了。取出,一边揭油桐叶一边吃它。馍上清晰地印有油桐叶的脉络,煞是好看。口中是一种甜甜酸酸的味儿,很是爽口。且嚼起来细腻柔韧绵软,口感好极了。

    人们也常把麦粒磨浆做浆耙馍。馍为棕色,因为未去麸皮。不过这馍当地不叫浆把馍,叫“麦拉子馍”,口感跟浆耙馍差不多,比馒头别具滋味。
               
    去年夏,几位西安朋友来,早点我以浆耙馍相待、他们边吃边赞不绝口,竟是一日三餐皆要浆耙馍。我告诉说是乡下农民卖的,过了中午便买不上了,他们便问何不开发这一风味食品?我说这浆耙馍季节性太强,只有嫩包谷浆才好吃。包谷老了泡一泡也可以磨浆,但吃起来总觉得糙,因为里面有糠皮。朋友说,可以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嫩包谷保鲜。我说那恐怕造价就高了。我告诉他们,在高山地区,人们将嫩包谷磨浆后用大缸封存起来,可以吃到第二年,不过有一股酒糟气,总不如鲜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