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为什么要进行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4-10-12 00:00 【打印本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很快,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2003年,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已接近1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左右。但目前我们对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把握还不够全面,了解还不够深入。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效益等信息,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和统计数据库系统。经济普查是我国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首先,开展经济普查,是掌握国情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科学依据的重要工作。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本世纪前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实现工业化。通过这次普查,可以进一步认识国情,更好地发挥国力,在此基础上落实国策,更好地贯彻国法。可以跟踪产业发展动态,了解产业发展状况,摸清家底,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供科学的统计依据。这对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拓新的就业渠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开展经济普查,是履行政府职责,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任务。随着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方面对统计信息的需求迅速增长,信息已经成为生产要素,统计数据带有公共产品属性。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统计信息,已成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和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另外,企业和个人对统计信息也很关注。普查得到的信息,能够引导企业正确判断行业发展和市场走向,适时作出生产经营决策,赢得市场先机和竞争优势;能够引导公众正确了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积极参与国家事务,更好地发表意见,自主作出就业、消费、投资等选择。因此,进行这次普查有利于深化改革,完善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统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市场经济各类主体。

    第三,开展经济普查,是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推进统计改革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这次经济普查,是我国对现行统计普查内容进行改革后的第一次普查。通过普查弥补基础统计资料特别是服务业统计资料的缺口,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和数据库系统,能够提高国民经济核算的质量,为今后开展各类统计调查乃至实行电子政务提供抽样框架和参照系,为今后做好周期性普查与经常性抽样调查的衔接摸索经验。同时,积极采用符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一般规则相衔接的统计指标、调查方法和标准,也为下一步统计改革打下基础。

    第四,合并进行经济普查,是减轻基层负担,提高统计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这次改革普查制度,把第三产业普查、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合并为经济普查,并把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使普查的项目和次数都比以往减少,周期安排也更加合理。这不仅减轻了基层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多次填报普查表的负担,而且提高了普查资料的可用性和可比性,有利于推进统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社会共享。这是在统计管理中体现服务于基层、提高工作效率的具体行动。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含编码)及其数据库系统。这对于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经济结构,改进宏观调控,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改革统计调查体系,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健全统计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