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大山里走出的将军何振亚

作者:原创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08-10-15 00:00 【打印本页】

    何振亚,原名何继周,字子新。1913年出生于宁陕龙王乡绿烟树(原汉阴县北区龙王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离家只身去汉阴县立高小读书,1930年底毕业回乡。嫉恶如仇的何继周,由于支持父亲同伪职人员斗争,遭到“狗大王”(汉阴县县府沈寿伯)的报复,房子被烧,家人四逃,何继周与父亲在逃难中失散,走投无路之时到西安投靠了杨虎城的十七路军步兵军官学校。在此结识了一些共产党人,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


  1931年冬,何继周学习期满被分配到西北军警备第二旅沈玺亭部下四团九连任司务长,驻扎平利。在部队里,何继周看到国民党的上级军官抽大烟、抢老婆、打骂士兵、层层压迫的腐败作风,心中愤恨不已。加之“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救亡图存的呼声高涨,红三军、红四军先后经过陕南 ,革命军队的楷模及他们传播的革命道理,使何继周认识到只有起来革命,穷人才能翻身。
  1933年秋,何继周联合沈启贤、苟树林、徐海山等十几个同志相连的朋友,在平利黄洲会馆以换帖拜把子为名,秘密组织以反蒋为宗旨的“赤卫队”,图谋武装暴动,并喝血酒盟誓:都要培养一批人,将来投奔红军。
  1935年冬,警二旅四团奉杨虎城之令,由城固开往长安,阻击红七十二师。在长安引驾回(今引镇)部队进行整顿时,将有嫌疑的苟树林和另一位党的地下工作者押进了监狱。机智果敢的何继周见政治空气十分紧张 ,迅速与刘宝山、洪九畴等人密谋暴动。12月11日晚暴动开始,救苟树林未成,勒死了顽固的九连连长张纯武,当晚将全连120余人及全部武器拉进秦岭,在雪封大地的秦岭梁上,何振亚宣布说:我们这支部队,从现在起就是红军部队了。要同红军一样,打土豪、分田地 ,推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让穷人翻身做主。随后他又强调了纪律,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何振亚,寓意整理亚洲。他亲任部队总指挥。从此,何振亚就带着这支部队,以宁陕为主,在汉阴、石泉、安康、镇安等县,打富济贫,袭击为非作歹鱼肉百姓的国民党反动派。至1936年何振亚的游记队以发展到七八百人。国民党调集了大批兵力进行追剿,将何部围困在深山老林中。何振亚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吃兽肉,宿林间,进行着极为艰苦的斗争。为了保护实力,何遂以缓兵之计,接受了安康专员魏席儒的“招安”,何部受编后,休养生息,整顿内部,利用合法身份,策划保安大队兵变和农民暴动,继续扩大部队实力。
  1936年8月初,在中共西北特支派的杨文贤、杜俞华、沈敏等地下工作人员的积极帮助下,何振亚在安康紫荆河举行了第二次起义,并接受了中共命令,命名为“陕南抗日第一军”,何振亚任军长。时值抗日烽火席卷全国,何振亚带领陕南抗日第一军以秦岭山区为根据地,与红七十四师紧密配合,在陕南进行抗日宣传,组织群众开展土地革命,率部与敌周旋,先后打了石泉马池、云雾山,佛坪迷魂岭,柞水蔡家寨,汉阴涧池等地的国民党和占山为王的土匪。部队所到之处,不少贫民百姓主动参军。1936年“西安事变”后,“第一军”已发展到千余人。受党中央命令,何振亚忍受着母亲病故在国民党监狱的痛苦,惜别了父兄故土,率军挺进甘肃,投入到抗日战争的烽火中。
  1937年2月,“陕南抗日第一军”被我党整编为十五军团警卫团,何任团长,率团驻兵驿马关。同年三月,何由该团政委李雪山和总书记伍敬修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何振亚带兵转战南北,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中,何振亚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战等大小战斗数十次。在解放战争中,率部参加了辽沈、平津两次大战役。
  全国解放后,何振亚先后任湖南军区副参谋长,空军联合司令部参谋长,党内任空联党委员及直属队党委书记。1952年秋何执行军委和国务院的决定,参加了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空军参谋长。面对号称“空中王牌”的美帝空军,他敢于碰硬,狠狠打击了美军侵略者。1957年奉命回国后,先后调任沈阳军区空军空军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还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11月,何振亚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三级勋章,抗日战争二级独立自由勋章,解放战争一级勋章。
  何振亚虽长期在东北和首都工作,但对生他、养他的家乡仍十分的关心。1957年,他曾专程回到宁陕绿烟村探望,并为家乡的农业合作社捐赠双铧犁和其他物资。1969年,他又捐赠炸药,支援修路工程。
  何振亚的一生,在我党的历史上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和建设四个时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祖国繁荣昌盛,为人民大众的幸福献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