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内容与形式创新之我见

作者:彭东雁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08-11-14 00:00 【打印本页】

 

县级电视台作为基层的主流媒体,肩负着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的职能。其自身的特点导致了采访范围受到局限,新闻来源较少,加上软件硬件资源限制,其新闻节目质量往往不尽如人意。就县级台如何提高新闻栏目质量,创新新闻节目内容和形式,本人抛开制度管理、人才素质、团队精神等诸多原因不谈,专就节目本身说点粗浅的意见。

    一、自办新闻节目质量不高的主要表现:
 
一是新闻内容单调。存在“三多三少”,即一般性的动态报道多,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报道少;会议报道多,反映基层、反映群众实践活动报道少; 浮在面上的报道多,紧贴生活、紧贴实际的报道少。每组新闻除了会议报道、领导活动的消息外,其它类的新闻很少。


二是节目形式单一。编串生硬,主持人不注意去理解新闻内容,往往是一个语调读完一组新闻,既没有个性化体现,更没有语透荧屏的感觉。新闻包装、播音形态多年不变,显得老态龙钟、陈腔滥调。新闻编排也没有体现编辑思想。
  
    二、对创新新闻节目的几点建议:

 

一.让内容更精彩。将本县新闻划分为“主题新闻”、“时政要闻”和“民生新闻”三个板块,以时政要闻为核心,同时做足主题新闻和民生民情的动态报道和资讯含量,使其成为地方党政领导和普通观众想看、爱看、必看的新闻节目。
重点改进时政新闻版块,解决好上文所提到的县级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三多三少”问题。观众不喜欢看浮于表面的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观众不关心本县时政。问题在于怎样报道,报道的内容和形式能否适应观众的需求。所以,要按照“三贴近”原则,将会议报道从观众“应知、想知”出发选准报道的切入点,切忌面面俱到。从适应观众心理需求入手创新报道方式,在报道的深度上下功夫,对重要新闻报道配合开辟《新闻背景》、《新闻资料》、《新闻链接》、《记者感言》等栏目来满足观众对资讯的深层次的需求。同时强化舆论监督,在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也对不良行为公开曝光,弘扬社会正气。此外,在一项项新政策、新规划、新措施出台时,时政新闻板块要给予解读,使观众能够了解其原因和意义。这样做时政新闻既能服务于地方中心工作,又能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话题进行,两者都满意。


加强对主题新闻的策划,改变这一块有“等米下锅”的现象。主题报道思想突出、新闻性强、反映社会和时代的亮点,具有较强的引导性。要围绕县上主要工作、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制定好全年宣传计划,每月要有宣传方案,对重大事件要作出系列或连续报道安排。


坚持做好民生报道,真正反映老百姓的心声。在内容上,这一板块紧紧围绕老百姓日常生活,围绕老百姓希望解决的、政府考虑解决的、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来报道。在形式上,做足沟通和服务的文章。创新采编思想和采编视角,使民生新闻具冲击力、震撼力和影响力,切实做到更贴近、更迅捷、更生动,使民生新闻成为县级电视台重要的“新闻增长点”,成为百姓的贴心人,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二、让栏目更贴近。在以亲和力、贴近观众见长的民生新闻板块中,开办现场新闻、新闻特写栏目,带观众一道现场聚焦全县三个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些大事要事。开办“新闻资讯”、“记者跑街”、“热心观众”、“市民话题”等小栏目,适时推出互动话题引导观众参与,并提供来源于网站或报纸上的与本县干部群众贴近性强、有指导性的简明信息或生活资讯。这些小栏目突显公众对新闻的参与性、互动性,也体现了本县新闻的贴近性、服务性。


三、让编排更精良。整个编排要显得新颖,有张有弛,节奏和谐,生动活泼,善于把不同的报道形式加以巧妙安排,灵活穿插,使其互相辉映,相得益彰。对于某些重大事件、典型经验、 突出问题,还应配发短小精悍、尖锐泼辣、针对性强的评论、编前话、编后语等,使观众深受感染和启迪,保持浓厚的收看兴趣,以增强新闻的表达力和影响力。还应注意节目中的转换技巧,承上启下串联,做到首尾相映。


四、让播音更亲切。提倡主持人个性化语言,培养庄重、大气、亲切、自然、真诚的播音特色。播音、主持人在注重有声语言的规范性、艺术性的同时,还应注重语言的自然、平易,力求贴近生活,尽量平和地与听众交流,使稿件锦上添花。


五、让包装更时尚。大家常说,人靠衣装,三分人才,七分打扮。电视新闻节目也要巧加包装,打扮的漂亮得体,才能留住观众的目光。包装的内容包括台标、新闻节目片头、片花、宣传片、字幕乃至于标准字和标准色等,同时在音乐的运用上也注意和谐、统一,形成独特、鲜明的包装风格。


县级电视台要想走出旧框框,赢得一片新天地,就要不断地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这样才能通过县台新闻节目这个窗口,来体现我们县级电视台从业人员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的精神,来展示县级电视新闻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