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体会

一份调查问卷引发的思考

作者:蒲河九年制学校 朱彩霞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0-04-20 00:00 【打印本页】


    我是一位山区初级中学的数学教师,从教约20年,去年9月刚接手初一新生,感觉学生不管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态度都很糟,为了便于更好的施教,我制定了一份问卷对三乡两镇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主要调查个人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程度及价值观),从问卷中反映出以下问题:

    1、学习无主动性,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2、家长几乎不参与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

    3、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几乎无读课外书的习惯

    4、没有价值观念

    宁陕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却能率先实施蛋奶营养工程,耗资巨大为的就是让在校学生能在营养充足的前提下更好的学习,然后回报社会。当今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有健全的身体,还要有一定的知识做后盾,可过分安逸舒适的环境是否真正的让他们明白好政策下的真正意图呢?

    思考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接受完义务教育之后学生能干什么?

    现在的初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唯我独尊。父母对已经是初中的学生仍视为“没有长大的孩子”,疼爱有加,尽量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宁可自己吃苦,也不能委屈了孩子”。不让干家务,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不放手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缺少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立能力。溺爱、呵护的结果,造成学生心理素质先天不足,意志品质得不到良好的培养,“骄”、“娇”二气严重,适应性不强 ,不能承爱挫折的考验,依赖性大,解决问题能力差,劳动技能差,缺乏独立的个性。如此下去,将会使学生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不利于将来走向社会适应激烈竞争的时代环境。

    思考二:家长不能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养孩子不能光使孩子有饭吃有衣穿就够了,如何培养?

    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如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信心等)还不成熟,没有树立起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的责任心,学习的积极性和意志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教育和要求。而不少家长只是依靠学校,不是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和刻苦精神,想起来催问几句,忙起来不闻不问,甚至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平时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是怎样学习的。仅把目光盯在考试分数上,如果“分”上不去,埋怨学校没抓好、教师没教好。

    思考三:怎样树立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自己以后用何方式回报社会?

    处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最后阶段的初中生,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或升学或就业,他们的价值观如何,有何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变革中,尤为重要。说狭隘一点,他们将来如何生计?

    随着社会风气的日益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要想将学生培养成一个能为社会出力的合格人才,光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杯水车薪的事。很早以前就有报道说5小于1,的确,学校的五天教育远远小于家庭两天耳濡目染的影响。若能将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沿着正确的人生轨道前行,做一个有责任的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