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体会

对宁陕县“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作者:吕宣强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1-04-11 00:00 【打印本页】

 

  “十一五”时期,宁陕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富民”发展战略,实现了旅游产业在全市的率先突破发展,为“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科学分析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十二五”时期,宁陕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具备一系列优势条件:从发展战略上看,中省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将其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优先发展。《陕西省大秦岭旅游发展规划》将我县作为秦岭片区旅游资源最为富集、发展潜力巨大、开发优势最为明显的重点区域。市委、市政府将我县作为全市四大旅游板块之一来打造,要求在全市率先突破发展。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旅游富民、文化兴县”发展战略,将旅游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发展现状上看,西汉高速公路贯通前,相对于安康中等城市而言,我县处于全市的边缘板块。西汉高速公路贯通后,我县凭借丰富的资源优势、良好的生态优势、便捷的交通优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强劲的开发优势融入了西安半日经济圈,实现了由全市的边缘板块向以西安国际大都市为轴心的全省中心经济板块的历史性跨越。从发展成效上看,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县成功创建为全省旅游强县,跻身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行列。“绿都宁陕、休闲胜地”的特色印象品牌开始跳出秦岭,走向全国。这些都为我县生态旅游产业在陕南乃至全省的率先突破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着力推动“十二五”旅游产业突破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旅游富民、文化兴县”为发展战略,以“绿都宁陕、休闲胜地”为形象定位,坚持“政府引导、企业投入、社会参与、共赢发展”的模式,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地科学规划,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发建设,突出地方旅游特色,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加快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进程,把我县建成一个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的综合性的中国西部一流的旅游胜地。

  (一)科学制定发展目标。

  一是旅游经济增长目标。到2015年,全县接待游客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5亿元,旅游产业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

  二是旅游景区景点建设目标。完成旅游区的景观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形成吃、住、行、游、购、娱比较完善和规范的旅游服务体系。以西汉高速公路为依托,以特色生态旅游产品为品牌,使我县成为省内一流生态旅游胜地和西安市民首选的度假休闲中心。到2015年,建成AAAA级景区(点)2个,AAA级景区(点)5个,景区年接待游客达到300万人次以上。

  三是旅游企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星级饭店达到10家,其中四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饭店3家、二星级饭店5家;旅行社2家,旅游运输公司2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15家,所有旅游企业适应全县旅游产业发展需要。

  (二)精心编制旅游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规划的原则,精心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体系,以高品质的规划引领开发与经营。根据我县区位因素、交通条件、自然环境及风景资源开发状况,旅游开发应采取分步实施、重点特色开发和协同发展相结合的开发策略。景观建设采取完善提高、突出特色的原则,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采取突出重点、系统完善、形成服务网络和产品体系的原则,进行合理布局。旅游开发格局在地域空间上基本可以概括为两条开发带、六大风景旅游区和七个旅游集镇。两条开发带:西汉高速公路生态开发带和子午古栈道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带。六大风景旅游区:一是以山地观光度假为主题的秦岭山地度假风景旅游区;二是以江口回族民俗为主题的旬河、江河流域风景旅游区;三是以生态科普旅游为主题的平河梁自然生态风景旅游区;四是以大秦岭文化为主题的上坝河国家森林公园风景旅游区;五是以生态观光、科考探险、避暑度假和水上娱乐为主题的天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六是以自然山水观光为主题的十里长峡自然山水风景旅游区。七个旅游集镇:城关、皇冠、广货街、筒车湾、江口、四亩地及蒿沟秦岭集镇等。

  (三)强化发展任务落实。

  一是加快景区开发建设。继续抓好旅游招商,积极引进一批大项目。加快签约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明确管理者与经营者的职能职责,促使景区景点建设步入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轨道。积极升级景区公路,加快景区步游道、停车场、标示牌、供电供水、通讯、旅游厕所、垃圾清运站、污水处理场的修建,完善县城旅游客运中心设施等。加快经营城市步伐,实现经营城市与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

  二是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按照《宁陕县加快旅游接待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旅游新村暨农家乐建设发展规划》要求,认真实施“突出一个极核,依托两条轴线,联动八大片区,打造七个旅游集镇,建设四十个旅游新村”的发展规划,将我县打造成陕南旅游接待服务的中心。组建专业开发公司,加快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形成旅游商品体系。

  三是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继续办好五大赛事活动,积极联办省内外体育旅游赛事活动。集中精力建好大秦岭艺术创作中心,争取文学、音乐创作基地落户我县。积极筹建国家和省上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基地,举办秦岭笔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

  四是强化旅游宣传营销。制定旅游宣传营销总体方案,明确营销主体,加快城市形象设计,进行整体策划、整体包装、整体营销,扩大整体宣传效应。

  (四)创新发展保障机制。

  一是突出政府主导。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方针,建立“政府主导、旅游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机制,突出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加强涉旅部门人员和经费保障。按照突出重点、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强部门合作,建立有效的考核奖励机制、规划引领机制、发展创新机制。突出旅游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二是完善配套政策。制定更为宽松的政策,按规划实施项目建设,以市场运作的方式筹措吸纳建设资金。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用更加优惠的政策整合现有生产力要素,认真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完善人才导入机制,制定相关人才引进、培训的奖励政策,通过信贷支持等多种办法,适度引进旅游专业人才,着力培养旅游人才,推进旅游人才市场建设,为旅游产业突破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是强化策划规划。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开发的策划工作,依靠一流的策划机构和人才进行一流的策划。坚持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客源市场开发为目标,以社会经济实力及区位条件作后盾,以旅游资源的调查及评价为依据,搞好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四是实施联动开发。与周边景区景点深度互动,突出农村特色资源,发挥民俗文化优势,重点发展区位条件较好的乡村,建设现代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以“环境生态化、居住文明化、餐饮本地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来建设旅游村,实现城乡互动,逐步构建以陕南文化为主题的特色鲜明的乡村休闲游群落。加快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专项改革试点,推进旅游产业与城乡统筹发展,探索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互动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

  五是优化服务环境。实施旅游标准化服务管理,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设置旅游咨询热线,向游客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咨询服务。扶持组建专业旅游运输公司,提高车辆档次和运输能力。突出对涉旅队伍和从业人员的培养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文化修养、组织能力和奉献精神的培训,从源头上解决游客关注的问题,建立诚信、安全、舒心、满意的旅游市场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