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体会

对宁陕县皇冠镇河心堡村养猪业情况的调研

作者:张修根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0-12-22 00:00 【打印本页】

   

对宁陕县皇冠镇河心堡村养猪业情况的调研

  近些年来,“民生”二字已成为各级党政部门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更是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和着手解决的首要问题。带着探索、研究的心理,笔者于2009年底与宁陕县皇冠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签订了一份为期一年的《河心堡村养猪防疫合同》。按照《合同》约定,笔者每月得到村上一次,旨在了解该村养猪业发展现状、查看防疫到位情况、研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一年时间的走访调查和实地观察,笔者发现,边远山区在发展养猪业方面存在的问题颇多,总体印象是:边远山区发展养猪业弊多利少。

  一、河心堡村基本现状

  宁陕县皇冠镇河心堡村,位于秦岭腹地的皇冠山自然保护区境内,平均海拔1100m。全村实有耕地面积547亩,临时性耕地面积106亩,水田面积175亩。全村农户总数为83户,总人口297人,其中外出务工人数110人,留村人数     为187人(其中60岁以上44人)。

  2010年畜牧业现状是:生猪总饲养量报表数为397    头(实际为202头),其中出栏135头(实际98头),存栏262头(实际104头);牛饲养量148头,其中出栏83头,存栏65头;山羊饲养量336只,出栏158只,存栏178只;禽饲养量2780只,出栏1800只,存栏980只。蜜蜂饲养量216箱。

  二、2010年全村养猪生产效益

  该村83户中仅有48户养猪,其中有11户只养1头,饲养2—4头的有28户,且大多以自食为主,很少出售,基本未摆脱“养猪为过年”的传统模式。由于他们养猪周期很长(一般饲养12—14个月),且无任何数据记录,故无法对其进行效益核算。现对其中一户系皇冠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重点扶持的养猪大户王某2010年的效益情况核算如下:

  (一)总收入:37350元

  1、实际出售仔猪43头,收入9340元。

  2、出售肥猪3头,收入6260元。

  3、现存栏猪折算收入20800元 :①存栏种猪7头(其中公猪1头、母猪6头),价值11000元;②存栏育肥猪10头,价值9000元;③存栏仔猪8头,价值800元。

  4、其他收入:950元。①使用猪粪后当年减少化肥使用量折算收入500元;②对外配种收入450元。

  (二)总支出:59545元

  1、购买饲料支出16015元;

  2、自产玉米、黄豆等用于饲料折算投入8000元;

  3、药品、治疗费及外购精液费用630元;

  4、水、电等杂费投入600元;

  5、人工费(按一个男劳力月收入2000元计算)计24000元;

  6、年初存栏种猪6头(其中公猪1头、母猪5头),价值8000元;

  7、九月份购买母猪一头,支出1300元;

  8、圈舍等固定资产折旧(按10%计算)1000元。

  (三)当年利润为:

  总收入37350元-总支出59545=-22195元

  如果不计劳动力成本和固定资产折旧,该户当年的生产性纯收入仅为2805元。而实际经营性利润则体现为亏损22195元。

  三、制约养猪业发展的原因分析

  以上数据表明,边远山区发展养猪业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商品意识差,饲养管理不科学

  大多农户还没有摆脱“养猪为过年”传统意识,没有把养猪当做一项产业来发展,故而养猪数量很少。在饲养管理方面很不科学,一是饲料搭配不科学。不注意饲料营养搭配,多是有什么喂什么;二是饲喂的方式方法不科学。不注意按不同日龄、月龄和不同用途猪只的生理需要和生产目标进行分段、分料饲喂,多是所有猪只同吃一锅食(煮熟的玉米粥)、同喂一种料或同按一个标准每天饲喂两次,造成仔猪、商品猪不能正常生长,种猪失去种用功能;三是疾病预防、治疗不科学。大部分人防疫意识差,不接受或很被动接受防疫。在卫生消毒、常规驱虫和疾病治疗方面更是问题多多;四是圈舍修建和日常管理不科学。大部分猪常年生存在“水深火热”之中。有的农户近年来虽然已改造了圈舍,但有的圈舍只能养商品猪却用来养种猪,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例如:前面列举的养猪大户王某,2010年亏损的原因,其中就有饲养管理不科学的因素所致。尽管在笔者多次的提醒和现场指导下有了一定的改进,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二)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事物能力差

  村里凡是有文化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或外嫁他乡,留守家中的大多年龄偏大,他们的文化功底普遍很低,对配发的资料无法看懂、弄通。虽然笔者在村上也组织过培训,但参加人数寥寥无几,根本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

  猪是高耗粮型动物,发展养猪生产必须要有可靠的饲料保障。特别是近些年推广的瘦肉型良种猪,更是需要工厂化生产的成品配合饲料或浓缩饲料或预混饲料。然而,边远山区大多交通闭塞,有些地方虽然能够通车,但由于运距太远,费用自然就高,不但加大了成本,而且一遇到连阴雨或其他原因,饲料就无法按时购回,势必影响正常生产。在产品销售上也同样因为交通不便,商贩不愿去,就是有人去买也因运距远、费用高,成交价必然很低。再就是药品费、治疗费等均较其他地方偏高许多。因此,养猪的成本自然很高。据初步核算,边远山区每出售一头商品猪要比川道地区或城镇周围平均少收入150元—200元。按照近几年安康市养猪业总体效益情况看,平均每头商品猪的利润在100—200元之间。由此可见,在正常情况下,边远山区农户每出栏一头猪,效益最好时只能保本。倘若猪价出现下滑,农户必亏无疑。

  四、边远山区发展养殖业的意见和建议

  从上述情况看,边远山区发展养猪业的确存在不少问题。而宁陕县乃至整个安康市诸如河心堡村这样的偏僻山区还很多,如果统统要求他们发展养猪业甚至要求饲养“外三元”猪,必然事与愿违、得不偿失。因此,笔者认为:如河心堡村这样的偏僻山区,不宜发展高耗粮型畜牧业(如猪、鸡等),而应根据当地所处的海拔位置、人口居住、植被分布等自然状况,注重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如牛、羊等)或其他产业。

  建议:1.农户居住分散、海拔较高、蜜源丰富的村组,注重发展养蜂业。其规模应根据农户居住情况和蜜源状况而定,户与户之间相隔两公里以上,且蜜源较好,每户以30—50箱为宜;住户较多者每户以10—20箱比较合适。

  2.农户居住比较分散,海拔在800—1200m之间、牧草资源较好和灌丛面积较大地段的农户,宜发展当地黄牛和山羊等食草动物。其规模应控制在:养牛每户5—10头,养羊每户30—50只比较合适。因为规模过小了不合算,过大了草地载畜量有限,而且也难以管理。

  3.农户居住相对较多,人均土地面积较大,粮食自给有余地段的农户,可利用周围的林地或在房前屋后围栏饲养土鸡。其规模可根据各户的实际情况和市场行情而定,但每个群体应控制住500只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