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怕艰苦就当不了个好养路工

作者:谭海波 杨 宁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09-06-29 00:00 【打印本页】

 


    在莽莽苍苍的秦岭腹地,有一道险峻挺拔的山梁,它就是海拔2299米的平河梁。这道山梁从北向南顺延,因山顶平坦积水如河而得名。210国道从这道山梁上盘绕蜿蜒而过。由于这里位于古子午道六朝以后的新路路段,所以座落在平河梁上的道班就被命名为新路道班。

    宁陕县公路段新路道班是陕西省公路系统闻名遐迩的先进道班,曾获得省交通厅、省公路局"文明道班"、全国交通系统"百佳文明道班"称号,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小家"、被交通部命名为"学习华铜海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而李德现就是这个道班的班长。

    李德现同志生于1970年12月,1990年7月参加工作,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工作18年以来,他长年坚持在环境异常艰苦的高寒山区,以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新路道班这朵盛开在秦岭山中的文明之花,把自己全部精力献给了公路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英雄的业绩和辉煌的人生,成为南来北往司乘人员有口皆碑的传颂人物。
    2009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李德现。除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度被陕西安康公路局授予“十佳”道工,中共宁陕县第十三届党代会代表。2009年元月被陕西省交通厅授予“全省十大养护标兵”和“全省交通系统十大杰出青年”。

    道友身边的“好班长”

    李德现是安康市汉滨区人,20岁时,背着铺盖卷,父亲就把他送进宁陕公路段。带着青春的梦想,带着父辈的期望,就这样远离了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安心扎根秦岭深山。
    在党组织和段领导的教育培养下,在已故老班长徐良成的言传身教下,他处处学先进、争上游,在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他先后在广货街、江口、新路、长坪等多个道班工作,这些道班全都在秦岭山中,他曾三度调入新路道班,高强度的工作,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

    李德现生就一颗赤子之心,爱路之情。他被一线道工亲切的誉为“咱们的好班长”。在李德现18年的道工生涯中,几乎都是在秦岭山中的公路道班度过。在这里,他以艰苦为伴,无私奉献,以路为业,以班为家,在天寒地冻,暴雨洪水频繁的恶劣自然条件下,把养好路、管好路、护好路,做为自己的天职,保证了养护路段的好路率指标始终位于全段前茅,为社会提供了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新路道班离宁陕县城40余公里,道班养了18公里路,这里环境气候复杂,昼夜温差20余度,几里不同天,一年210余天的霜冻期。路又是超龄的盘山路,坡陡弯急,再加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超限超载的大吨位车辆的碾压,路况是雪上加霜,他们长年累月承担着超负荷的劳动。

    在秦岭山中的漫长冬季,李德现带领他的工友们除了正常的养护保畅工作外,还肩负着繁重的高山防滑任务。他们常常冒着凛洌寒风,在零下十几度的山岭上巡路排险,遇到风雪天车辆受阻,他们则常常一路撒沙十多公里,一直护送车辆翻越平河梁。而盛夏酷暑,他们一方面以超出常人的劳作,顶着炎炎烈日修补坑槽,处治路面病害;另一方面,还要准备在自然灾害突兀而来时临危抢险。

    司机口中的“胖大哥”

    由于工作原因,李德现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西万路上的司机都亲切地喊他“胖哥”。
               
    2005年6月李德现在安康开会期间,家中突然来了一位陌生人,说是找他。妻子说李德现不在家,问有何事。来人硬要塞给妻子200元钱,妻子莫名其妙。经了解后得知,此人是宁陕县江口镇江河人,到安康办身份证准备和新婚妻子出外打工,在付出租车钱时才知道自己的钱被偷了。当他和出租车司机争执时,遇到了李德现,他们俩并不认识,李德现替他付了车钱、办证及回家的费用。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只要是来道班寻求帮助的人,李德现都会解囊相助。有时深更半夜,有时大雨滂沱,但他都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从不求回报。为此,妻子也经常深更半夜跟着起来给来人做饭、沏茶,收拾床铺让来人留宿。

    1999年春节,李德现在长坪道班值班,妻子和孩子陪他。腊月二十八下了一场大雪,他去西万路月河梁撒防滑砂时,发现一辆拉苹果的车翻于公路下,还好,司机无大伤。看到这种情况,李德现家也未回,立即找来村民帮忙将车弄上路。数九寒天,手挨上铁就冻在一起,他们硬是花了一天一夜时间,赶在除夕前将车拖上路,装在另一辆车上。司机虽然赶回去过年了,但李德现却得了重感冒。过年期间,道班附近人家稀少,又无药店,妻子便充当起“土医生”,天天给他熬生姜、子苏汤喝,才让他痊愈。

    2006年,一辆兴平油漆厂的车坏在路上,李德现帮助司机将车拖回江口道班,又帮司机联系好修理工。司机夫妻俩看他人品好,于是就把车托付给他照看。他们夫妻俩一边照看,一边请修理工修车,又帮着买了些零配件,还管修车师傅吃住。第三天车修好了,司机也来了,在付了修车师傅的钱后,司机说是“试车”,上车后头也不回便直接开车走了。事后,修车师傅说:“这司机做人太不地道,连帮他买零配件的钱也不给,甚至连一声‘谢’字也没有就走了,什么人嘛!”李德现笑着说:“可能司机确实有困难,没什么,只要他能平安回家就成。”

    妻子眼中的“傻人”

    李德现人勤口拙,说不出大道理,却能实诚地对待任何人。大家常说他是个“傻哥”。

    1996年7月,李德现养护的路段严重塌方,在清理塌方的炸药雷管都装好后,他突然发现山上有石头滚下来。情急之中,他冲上前去,拼命托住石头。就是因为他这一托,石头才未砸向炸药和雷管,一场事故避免了,周围滞留的车辆和人员安全了,而他的右手拇指却被砸掉了一节,落下了永久的残疾。当时,妻子含着眼泪为他包扎时,无奈地说:“你真是个傻人啊!”

    有一次,单位财务人员疏忽,发工资时多给他发了200元钱。李德现发现后,立即跑到几公里外打电话报告:“发工资多数了我200元”,如数退还给单位后他心里才踏实。

    2006年,有位亲戚让李德现到高速路工地上帮忙带工人,并许诺两年给他50万元。面对这么丰厚的酬劳,他婉言谢绝了,他是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养路工岗位。拿他常对妻子说的话就是:“我们穷日子穷过,钱财乃身外之物”。

    李德现非常敬老,经常教育妻儿要善待孤寡老人。大堰沟道班境内曾住着一对柯姓老夫妇,膝下无子女。他每年腊月都要送给他们一袋米,为了让老人不要有心理负担,他还说:“这是单位发的,我们双职工吃不完,送给你们过年吃。”这大米,他一直送到柯老夫妇过世。

    在采访的过程中,李德现妻子动情的对我们说:“我这些年跟着他,风里来,雨里去,尽管有苦有累,但的确为社会做了点实事,我觉得值!做一名普通的养路工和养路工的妻子,我感到很满足、很幸福。”

    “怕艰苦就当不了个好养路工!”是李德现常挂嘴边的口头禅。他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养路工,但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养路工的先进思想、观念、意识和品质。这就是爱岗敬业,以道班为家,以路为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铺路石"精神,这种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高尚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负重,特别能奉献的老黄牛精神。这不正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