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老街景

作者:刘长兵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1-08-15 00:00 【打印本页】


    我的记忆里,像盐店街那样的老院子在家乡这片天地并不多见,也都不知建于哪个年代,沿革上没个准,从外观上看很古老了。盐店街也可称算是花屋院子,对它的了解是从十多岁开始的,那时刚上学不久,爱读爱看,四叔上初中时在了一篇获展作文《家乡的石桥》中把老院子和石桥说了个大概。

    说是院子,更像街道。所有的砖砖瓦瓦上都长满青苔,院子是依河而建,房屋的墙壁都是用木板镶嵌的板墙,用土漆油的很光,如此院子的男男女女都佷讲究,整齐的花雕式烽火檐有序站成准备检阅的队伍,高过灰瓦屋顶,色泽搭配大方,两旁的老房子呈多个等号(====)平行排开,中间留出了相等宽度的青石板铺设的空地,步履层层叠叠,确实是街。

    是街吧,不像集贸市场那样热闹逼真,没有车水马龙。一般大我两岁许哥哥的同龄伙伴,也都在这一带的豆腐坊换过豆腐,小葱拌豆腐也是早些年很多长辈的最爱,现如今豆腐坊已经不在了,开豆腐坊的人也已进了城,落了户,听说生活很向前。这街吧,更像北京的市井或者胡同,经常能见到头发花白,精神舒展爷字辈的老人,手拎鸟笼,多半都是野画眉,不停用流畅如线条般的口技逗着、跳着、乐着。是街吧。不到一袋烟功夫,张家何时给孙子办满月酒席、李家何时嫁女这类的消息就一目了然。是街吧,更像北京的老市井或胡同,最大的不同是它没有南墙,不像死胡同会碰到南墙。

    自去过了青海,那里满是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的历史佳话。从“一花一世界,一佛一菩提”的哲理中我懂得:街就是院子,院子就是曾今的老街。

    老街的尽头没有南墙,是那座坚实浑厚的青石大桥,早在四叔的文章就已经提及到的,桥身的石料与街道的基石一样,步履不鲜,应该是这一带最早的桥,据说是鲁班带领众弟子,花了一夜工夫,架起飞渡大河的石狮桥。桥的南北头各有两只威武的大石狮把守,足有半吨多重,威武的姿态一直守护着子午栈道的畅通和老街的安宁。每年的石狮总是“披红装”,周围馨香缭绕,有石狮子的护佑,东江口总是块人杰地灵的宝地,常常能听到邻家闺女金榜题名的喜人消息。桥身护栏上也雕有数十只小石子,时而蹲坐,时而匍匐,形象各异。石桥与老街已栉风沐雨,经历了岁月沧桑变换,仍然显得浑厚庄严。

    站在这里遥想子午栈道发展的曲折过程和贸易文化的繁荣景象,老街景和古石桥的历史沧桑就是商贸文化的大根系,是早期东江民族成长的真实写照,是文明进步的车辙。

    立秋后的火老虎照耀大地。傍晚间利剑般的斜阳打在汩汩河流上,可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岁月沧桑变换,可老街的历史佳话犹若耐人陈年美酒,越发悠长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