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关于我县野生中药猪苓资源的调查

作者:杨国群 来源: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2012-12-25 09:11 【打印本页】

    药名猪苓,别名野猪粪。担子菌亚门,属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菌核生于地下,长形块状或不规则球形,稍扁,有的分枝如姜状;表面灰黑或棕黑色,凹凸不平,有皱纹或瘤状突起。子实体自菌核生出,菌柄基部相连或分枝,形成丛生菌盖。菌盖肉质,干燥后坚硬而脆,表面白色至淡褐色。菌肉薄,白色。菌管与菌肉同色。生于山林中树木的根旁地上。猪苓菌核可入药,性平,味甘。功能:利水渗湿。主治:小便不利,淋沥热痛、水肿等症,并有抗癌作用。


    一、猪苓概况


    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菌核含麦角甾醇、生物素、糖类、蛋白质。所含多糖组成比为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是20:4:1,从子实体又可分得7个新甾酮类。


    目前国内外开发的猪苓产品有猪苓多糖注射剂、复方猪苓多糖胶丸及猪苓片剂、粉剂、饮料等保健食品,猪苓多糖注射剂主要成分为猪苓多糖,有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肿瘤;降低转氨酶,抑制肝炎病毒复制,对肝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适用于治疗银屑病,各种肿瘤、慢性病毒性肝炎。可作为抗肿瘤辅助药,改善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与化疗药合用,能增强疗效和降低副作用等。猪苓保健品,则是通过强化免疫作用的活性,改善艾滋病症状,以达到防治艾滋病的作用。


    二、猪苓的国内临床研究开发情况


    1.治疗肺癌


    用猪苓提取物“757”治疗三、四期原发性肺癌,症状改善率为62.5%,瘤体稳定率(包括缩小)25%,50%的生存期为12.5个月,其能改善肿瘤病人的精神食欲、增体重、提升血红蛋白等;能缓解肺癌的主要症状,并有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且无不良反应。猪苓多糖伍用化疗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一定作用。


    2.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
 

    猪苓多糖注射液肌内注射1疗程(三个月),经观察,ALT升高患者中,总有效率77.4%;HbsAg阳性转阴有效率49.66%。猪苓多糖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降低ALT,抑制病毒复制,对肝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疗效较巩固,长期使用无毒副反应。


    3.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体弱儿童


    8岁以下儿童使用猪苓多糖注射液治疗后各项免疫指标IgG、IgA、IgM、补体C3均有明显改善,PHA皮试平均直径>10mm,免疫球蛋白升高亦很明显。
 

    4.治疗银屑病


    取猪苓经水煮酒沉法,制成每1ml相当于原生药0.5g的针剂。总有效率86.4%。本药可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猪苓目前作为抗肿瘤、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抗艾滋病毒等辅助药物及治疗银屑病效果较显著。因此,猪苓制剂的推广应用及发展潜力较大。


    目前,我县的猪苓有性繁殖取得成功,大面积栽植也已经全面铺开,但是野生猪苓被采伐接近枯竭,野生的原种亟待有效保护。而且我县的人工繁殖的猪苓尚未做到科学种植,在陪植各阶段对猪苓的检测数据缺失,没有科学的数据支撑,对未来的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因此,加强野生猪苓的保护、规范猪苓生产,保证我县猪苓质量,就必须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GAP)的要求生产猪苓。目的在于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保护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实现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GAP对中药材的产地生态环境,栽培种植和采收都作了详尽的规定。实践证明:产地,采摘季节,加工方法都对中药材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继续研究和推广地道药材,开展GAP认证,进行规范化种植,是提高中药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制定合理的野生猪苓采挖和保护办法


     按照野生猪苓的习性,科学合理的利用好这一资源,为猪苓的持续生产提供后续发展动力。地道药材,保证药材的培育、种植、加工,更科学合理用非地道药材来进行替代,保护种质资源,保护中药材资源的基因库,是现在需要解决的同等大事。要发挥地方优势,将野生的药材资源,逐步推广进行驯化,变为家养,广泛开展异地的引种和栽培,就像我国许多地方培育的新的地道药材一样,但必须要有原种。因此,野生的原种猪苓必须加以保护,教育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合理采挖野生猪苓的重要性,坚决遏制“涸泽而渔”的采挖行为,否则将导致野生猪苓资源的枯竭,造成我县猪苓有性繁殖因无原种而无法持续的局面,这样的教训,作为宁陕人是有教训的。


    四、发展我县猪苓中药材的几点建议


    1、对我县的野生猪苓资源做好祥实的基础数据调查,制定科学的猪苓生产发展和野生猪苓保护规划,为我县的猪苓生产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2、开展猪苓GAP种植,为猪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开展猪苓的GAP种植是发展壮大我县猪苓产业的必有路径,要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全面落实猪苓的GAP种植。我县目前的猪苓不科学生产,一旦盲目大面积生产,产量大幅增加,但没有质量可控的资料证明,有可能会让我们的猪苓产业面临坍塌。
    

    3、建立猪苓原种基地,确保品种优良。建议县科技局牵头,组织农业科技力量,必要时聘请高级技术人才,建立猪苓原种基地,以保证优良品种的不断涌出。政府应对基地给予适当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以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4、成立药材检验中心。县政府应预算一定的专项经费,落实技术人员编制并纳入财政保障。相关部门应积极遴选相关技术人才,迅速开展对猪苓生长各阶段的数据检测、分析,为我县的猪苓发展提供原始科学数据。
    

    5、为猪苓规范种植培养技术人才队伍。县科技、农业部门要做好猪苓种植人员的培训工作,大力培养专门人才,提高中药材种植队伍的素质,为猪苓的规范种植提供人才技术保障。
    

   6、加大猪苓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工作,为猪苓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积极争取和引进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猪苓中药饮片和其他药品的生产,为猪苓的大规模生产种植提供市场。
  

    我国对地道药材的研究应用历史久远,无论是采用传统的方法还是现代科学手段,也无论是引种栽培、成分分析或提高临床疗效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距离阐明药材地道性的科学内涵还相差甚远,根据近几年的中药饮片检测情况看,中药饮片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抽检不合格率偏高。要解决质量问题和猪苓产业的发展壮大,就必须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建设我县地道中药材猪苓示范基地,把我县的中药产业做大做强,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为我县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