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B
宁农业函〔2013〕45号 签发人:周晓宁
宁陕县农业局
关于对政协宁陕县八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82号提案的复函
宁江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所反映的全县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非常切合实际,提出如何加强队伍建设的四条建议对健全全县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强化基层防疫力量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结合你的建议,下面将近几年我局在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方面所做的工作做以简单汇报。
村级动物防疫员处于动物疫病防控的第一线,是最基层、最基础、最实在的动物防疫队伍,是农村实施动物强制免疫、疫情测报、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主体力量。当前动物疫病日趋复杂,危害性突出,防控任务更加艰巨。沿袭以往的运动式、阶段性的防疫方式,已难以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与防疫任务相适应的村级防疫员队伍,常年做好以小规模和散养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村级动物防疫工作,已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局对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的建设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队伍的运行模式开展了实践性的调查,总结分析了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运行过程中的经验与利弊。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
一是建议县政府提高村级防疫员报酬,按照各村饲养量和养殖分散状况测算动物防疫工作量,在现有480-600元/年的基础上,提高到3000-4000元/年。同时,为他们购买人生意外保险,提高工作 积极性。
二是积极选拔一批年轻、文化层次相对较高、有积极性的农民加入村级防疫队伍,经过培训合格后从事村级动物防疫工作。将年龄偏大、素质较差的逐步淘汰出村级防疫队伍。
三是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考核机制,采取优胜劣汰的方法,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工作能动性。
四是对于专业养殖场户,政府只需提供强制免疫的疫苗及派出人员监管,其他工作任务由养殖场户内部有序运行,达到动物防疫的目的。
五是建议上级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动物防疫应急反应死亡补偿标准,以消除养殖户对防疫工作的抵触情绪。
感谢您对我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在今后的工作中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宁陕县农业局
2013年6月18日
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宁陕县八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案第82号
案 由: 关于加强镇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提案
提 交 日 期: 2013-1-24 提案来源: 本人撰写 是否调研: 是
第一提案者: 宁江河 界 别: 农业界 提案类别: 经济发展
建议主办单位 农业局 会办单位: 财政局 办复时限: 2013-8-20
关于加强镇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提案
案由:
全县82位村级动物防疫员在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护畜牧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确保全县无重大动物疫情、无动物源性食品药物残留中毒事件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村级动物防疫队伍是农村地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力量。但是,目前村级动物防疫员待遇不高、工作环境艰苦面临后继乏人的现实困境。与此同时,村级防疫员的身份又是农民技术员,人多流动性大,稳定、壮大防疫员队伍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现状
通过在宁陕县城关镇调研了解到该镇承担全县60%以上畜禽防疫及畜禽产品检疫的工作任务,肩负着食品安全的重任,该镇及村级防疫员责任重大。
动物防疫实施强制免疫的畜禽数量、范围、密度等绝对数均在逐年增加,猪、牛、禽死亡率均稳定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内。但是,随着畜禽强制免疫从“一年两季防疫”向“常年防疫”的转轨,实施强制免疫工作量剧增,其与实施人员、经费等投入的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和尖锐。基层防疫员工作不堪重负,人心思走,队伍不稳。不仅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强制免疫的工作进度,而且常常会错过最佳的疫苗接种时节,进而使接种疫苗的畜禽免疫质量大打折扣。
同时,由于不履行强制免疫义务所应负的法律责任偏轻和个别疫苗的免疫副作用较大,而国家对因防疫造成的损失的补偿标准过低(猪死亡每头补偿400元),养殖农户们消极对待强制免疫,不配合免疫畜禽,或故意在实施接种疫苗的时段把畜禽赶到山上等现象时有发生。
1、村级动物防疫员人员配置人员少、文化素质低、年龄大
宁陕县城关镇共辖28个行政村和两个社区,村级防疫员却只有18人,平均每人负责1.6个村,与政策要求每村一个防疫员还有差距。其中男性17人、女性1人,年龄分布35—38、45—55、56—63分别为2、4、12人。受教育程度小学、初中、中专分别为10、5、3人。从事动物防疫年限1—2年、3—5年、5—10年分别为:3人、12人、3人。
2、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重、责任大
防疫工作量大面广、负担重,防疫员既要负责法规宣传、填报报表、监控巡查工作又要负责具体防疫工作。
根据2012年末统计数据分析,全镇共免疫猪48825头、禽180106羽,极少量牛羊,平均每个村级动物防疫员负责区域内有15.1个规模50头左右养殖大户,238个畜禽散养户;平均每人一年承担免疫工作量为猪2712头,家禽10005羽。对于山高路远、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意外事故多发、畜禽散养占养殖比例绝大多数的山区村组来说,工作难度相当大。抛开大户,按平均每村238个养猪散户计算,一个防疫员一天跑50—60个散户打疫苗,一种强制免疫苗打完就需4—5天,一季防疫搞完需要1—2月的时间。这只是给猪注射疫苗的工作量,再加牛、羊、鸡等防疫工作量就更大了。
3、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补贴偏低
全镇18个村级防疫员,到目前为止每年只领到县财政防疫补贴12500元,平均每人每月37.2元,而在整个强制免疫过程中防疫员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如此低廉的防疫报酬与如此繁重的防疫工作毫不匹配,难以留住防疫员的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去。
4、村级动物防疫工作“后继乏人”
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是当前农村动物疫病防控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艰难课题。现阶段,对于村级动物防疫人力资源而言,不仅适应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的村级动物防疫员短缺,而且在岗的村级动物防疫员也面临年龄和知识老化、整体素质偏低、队伍很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老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退了,年轻的村级动物防疫员补充不进来,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已陷入“后继乏人”的尴尬困境。
建议:
第一应建议村级防疫员工作报酬应按300元每月发放,给他们购买人生意外保险,这样可以提高村级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可每村安排一个公益性岗位)。
第二提高防疫造成牲畜死亡补偿标准,由原定猪400元每头,提高到市场价的80%补偿,以消除养殖户对防疫的抵触情绪。
第三定点屠宰厂进场检疫时不光检查耳标,还应检查免疫卡,对未经免疫的牲畜坚决不允许进场屠宰上市,以促进防疫工作的开展。
第四培养、培训村级防疫后备人才,壮大畜牧防疫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