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啊!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一首熟悉而又温暖的歌曲在一所安静的乡村校园久久地回荡着。
在这所校园里,有这样的一个老师,岁月的沧桑在他饱满深情的脸颊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曾经坚挺的脊背在岁月的洗礼下已经变得有些佝偻,一双有力的双手却失去了昔日的灵活。他叫但厚全,55岁,已从事乡村教学生涯36年,但他依然坚守着他的三尺讲台,演绎着他始终不渝的梦想。
梦是从童年时萌生的。七岁开始,他就是家中的放牛娃,每天清晨,他都会牵着他家那头老牛,翻过两座山梁、跨过三条河沟,来到离家5里多路的一所乡村小学附近放牛。牛在附近安详地吃草,他坐在石头上,静静地侧耳倾听着校园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不时用手指在空中比划着,用树枝在泥巴地上一笔一画的描着……一头牛、一丛草、一根树枝、一块泥巴地、一行歪歪扭扭的字,就是他的童年。时间久了,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他不仅仅是来放牛的。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他知道除了放牛,还有另外一片天、一片乐园,要是能走进校园,那该多好呀!进校园的梦就这样在他的心中播下了种子。很多时候,熟悉的老牛总会用自己长长的舌头舔舔他的手,用头蹭蹭他瘦弱的身子,似乎在安慰着他、鼓励着他……
父母知道了他的心思也很心疼,为了凑够学费,家里狠心的把老牛卖了。九岁那年,他再次来回走在这条崎岖、蜿蜒的山路上时,他的身边没有了那头熟悉的老黄牛,却多了一只旧书包。嘴里哼着无名的儿歌,快乐和幸福洋溢在脸上,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曾经远远看过无数次、想过无数次、梦过无数次的校园。
一晃五年过去了,他依次去了更远的中学、高中求学。他每次回家,都会来到这块石头上,静静地坐一会,深深回味着母校的味道。他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回到这里当一个孩子王。
高中毕业后,他没有考上大学,也不想去城里当工人,而是回到了这个曾经让他眷恋的母校。他知道这所简陋的小学没有了老师,山里的很多孩子渴望学到知识。尽管是一个代课教师的身份,他还是选择留下来,永远地留下来。在这个只有他一个教师的学校,在那当初每月只有16块钱微薄收入的岁月,他就这样用自己儿时的梦激励着自己,自强不息,从代教到民办、从民办到公办,二十多年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上课时他教会山里娃讲普通话,培育希望和梦想;放学后他修整校园养花种菜,带着孩子们踢球、唱歌,校园不仅是他的家,更是孩子们温馨的家园。一批又一批像他当年一样在泥巴地上画画、写字的孩子们,在他的精心培育下,走出了大山,放飞了个人梦想。一个人的校园,他坚守着,他并不觉得孤独;单调的日子,他重复着,他也不觉得清贫。
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无情的洪水来了,来的是那么突然,那么无情,那么冷酷。2002年6月9日,一夜的倾盆大雨,让他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惦记着学校、惦记着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天刚蒙蒙亮,他就拿着手电筒,冲出大门,不一会儿身影与雨帘融为一体,任家人的呼唤被暴雨、洪水声所淹没……前往学校的路已被洪水冲毁,他只好沿着山坡在雨中艰难地摸索,在突然滚落的石头上翻越,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爬起,当他带着满身的泥水、雨水、血水爬到了校园的后坡上时,他顿时傻眼了。睁大眼睛四处寻找,几间伴随着他走过无数春夏秋冬的校舍不见了踪影,到处都是洪水肆虐足迹,到处都是一片汪洋,校园没有了,他和孩子们的“家”在一夜之间全部被洪水给毁了,就连给孩子们带来无穷乐趣的足球也被冲走了。幸好是周五,所有的孩子都安全返回家中。看着眼前的景象,这个曾经那么坚强,那么刚毅的山里汉子,痛苦地趴在地上,用拳头使劲捶着湿软的泥地,放声大哭,撕心裂肺的嚎啕淹没在洪水的咆哮中……
洪水无情,人有情;洪水无梦,人有梦。洪水过后,他一锄一锄地挖、一锨一锨地铲、一筐一筐地背、一块一块地砌,在村民的帮助下,经过两个周的日夜奋战,一个临时的房子搭好了。简陋的校舍里,又恢复了朗朗的读书声,校园上空又飘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洪水留下的“沙滩”又成了他和孩子们的足球赛场。“只要这里还有我,我依然是孩子王!”他笑了,他们笑了,笑声又一次传的很远很远,传进每一个乡亲们的耳朵里、心窝里。
2007年,随着国家教育的改革,孩子的逐步减少,这所乡村小学被撤并了。他来到了新的校园,路远了,他不得不骑车去学校。在新的学校里,依然是一群一群的孩子围着他,他把充满爱心的接力棒传递给身边一批批天真的孩子,做着孩子王,乐着、笑着。
人有旦夕祸福,在一次上班途中,老天突降大雨,地面湿滑,视线模糊,他的摩托车翻倒在公路边的深沟里,他的右腿和右手的拇指骨折,在与生命的垂死挣扎中,他想到了自己的那一群孩子,想到了那个曾经被洪水冲走的校园。他告诫自己:“会好的,都会好的,我还要爬回去做孩子王!”他艰难地爬到了公路边。三个月后,伤还没有完全恢复,他不听家人、同事的劝告,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校园。右手的受伤,让他无法顺利的书写板书,每写一个字,他的眉头都会紧皱,一阵钻心的痛,可他依然坚持着一笔一画的写着。看着黑板上留下他那一排排歪歪扭扭的字体,像极了小时候在泥巴地上用树枝写下的字,他惭愧地低下头,孩子们却感动得哭了……他却给教室里的学生们讲述起了自己放牛的故事,讲述从教时代艰难的岁月,讲述那些已走出大山的学生们的故事,还给教室里的学生分享着那些来自天南地北邮载着感恩和思念的新年贺卡……他陶醉在对追逐梦想的回忆里,讲到动情之处,他热泪盈眶,但是满脸的自豪和幸福洋溢着。他说,只要心里有梦,就不会被伤痛吓倒。
如今,他年过半百,依然童心未改,只是围在他身边的孩子换了一批又一批。那三尺讲台,诠释了他不变的人生梦想,那半亩校园,锁定了他一生无悔的青春。时代在变,不变的是他当“孩子王”的梦。洪水无情的时节,他挺起胸,冲在前方,无声但却有无穷的力量;年过天命,蜡炬成灰,他依然在用颤抖的手写下人间的真爱,坚守着人生之初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