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党史工作30年

作者:徐 海 来源:档案史志局 发布时间:2014-11-07 09:02

    宁陕县党史工作大体经历三个时期。
    县党史办成立初期(1981年9月至1988年3月)。1981年9月,成立宁陕县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1982年6月,成立宁陕县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党史办),机构设在县委办,至1988年3月。这一时期,县委党史办主要征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史资料,查实理清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宁陕的活动情况,解放战争时期中原突围部队在宁陕的活动情况,特别是1984年彻底查清了张文津等三烈士在宁陕牺牲的情况,至1986年开展了系列纪念活动并出版专集,使宁陕党史工作进入第一个高潮时期。
    第二个时期(1988年3月至2002年8月)。县党史办与县委党校合署办公,这一时期,补充征集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党史资料,新中国成立初城市接管和剿匪等专题资料,特别是1989年12月,编辑宁陕解放专集,并开展纪念宁陕解放4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1991年至1996年征集宁陕县大事记和1996年开展的纪念张文津等三烈士牺牲50周年系列活动,是宁陕党史工作进入第二个高潮。
    第三个时期(2002年8月至2012年12月)。2002年8月,党史、县志、档案三机构合并成立县档案史志局,征集各个时期党史专题资料20余个,200余万字。特别是2008年始至2012年征编宁陕改革开放30年、宁陕县革命遗址普查资料采集、整理汇编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史资料、宁陕教育发展纪实等专题资料,并印刷出版,使宁陕党史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一、机构沿革。宁陕县党史组织机构分为三个时期。
    (一)1981年9月,成立宁陕县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1982年6月,成立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党史办),设在县委办,编制4人,实有4人,党史办主任由县委办主任兼任。
    主   任  王兴堂(兼,1982.06-1986.10)
                郑恩焕(1987.10-1988.03)
    副主任  郑恩焕(1986.01-1987.10)
    (二)1988年3月,党史办与县委党校合署办公,对内一个机构,对外两块牌子,并明确党史办编制3人,实有3人,党史办主任由党校校长兼任。1991年9月,党史办更名为党史研究室。
    主   任  屈达明(兼,1988.03-1992.10)
                张恒学(兼,1994.12-1998.04)
                张铭安(兼,1998.12-2002.08)
    副主任  寇汉明(1988.03-1993.04)
                徐   海(负责,1993.06-1993.10)
                徐惠心(1996.03-1998.04)
                徐   海(兼,1998.04-2001.07)
                陈光英(2001.08-2002.08)
    (三)2002年8月,在县乡机构改革中,将党史研究室、县志办、档案局合并,成立档案史志办公室,编制9人。2003年8月,更名为档案史志局,内设史志股,仅有1名干部。
    局   长   杨润琴(2002.08-2006.12)
                 沈兰虎(2006.12-2012.12)
    副局长(分管工作)
                徐   海(2003.03-2008.03)
                蒲国玲(2008.03-2009.09)
                汪生学(2009.09-2012.07)
    二、队伍建设
    (一)发展党员。1986年至2001年在全县党史干部中共发展中共党员3人。其中1986年1人,1990年1人,2001年1人。
    (二)干部培训。
    1.学历教育。1987年9月至1989年7月参加安康地委党校党政大专班脱产进修1人,大专毕业。
    1994年9月至1996年12月参加中央党校函授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学习3人,本科毕业。
    1997年9月至1999年12月参加中央党校函授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学习1人,本科毕业。
    2.业务培训。1988年9月,2人参加中央党史研究室在桂林举办的党史业务干部培训班,时间15天。
    2008年9月,1人参加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在西安举办的全省党史干部培训班,时间7天。
    2011年9月,1人参加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在省委党校举办的全省党史干部培训班,时间7天。
    (三)表彰奖励。2007年12月,宁陕县档案史志局被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授予“全省党史资料征集先进集体”。2008年12月,被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授予“全省党史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1月,被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授予“全省党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先进单位”,并将宁陕县革命遗址普查资料作为全省革命遗址的样本。
    2008年12月,徐海被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授予“全省党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三、资料征集
    (一)民主革命时期党史资料征集任务全面完成。党在宁陕的活动,自1934年12月红二十五军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以后,各个时期都开展了许多艰苦卓绝的工作。但1982年党史办刚成立时,民主革命时期党在宁陕的活动资料基本上是空白。面对这种情况,县党史办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根据已有的零星资料,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各个时期党在宁陕活动情况,查阅档案理出各个时期专题,并通过内查外调寻找线索,扩大范围。先后到10余个省市和宁陕大部分区、乡(镇)、村开展走访调查,累计走访调查1512人次,函访306人次。查阅档案3000余卷,征集回忆录等各种资料1000余篇,征集历史照片200余张。在此基础上,1986年配合县民政局申报革命老区,1987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民政厅陕民发(87)148号文件批复,同意将宁陕县的江口、竹山、小川、沙洛、柴家关、五龙、油坊坳、广货街、沙坪、黄金、丰富、四亩地、筒车湾、梅子等14个乡65个村划为革命老根据地的范围。在做好资料征集的同时,坚持“广征、核准、精编”的方针,及时将资料进行分析、归类、整理,至1990年,完成了“宁陕县报考黄埔军校学员名单”、“陕南抗日第一军”、“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在宁陕的活动”、“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宁陕的活动”、“中原突围部队及豫鄂陕军区第五分区部队在宁陕的活动”、“中原突围部队和谈代表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解放宁陕”等专题资料,整理编写了袁血卒、何振亚等16个党史人物的传记传略,撰写“宁陕县组织史新中国成立前部分”,全面反映了民主革命时期,党、政、军、群团组织在宁陕活动的全面情况,为宁陕党史后期研究、宣传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主义时期党史资料整编工作全面开展。自1991年始,县党史办把党史资料征编工作的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通过查阅大量档案资料和调查走访,完成了“宁陕县历史大事记”、“新中国成立初期宁陕县城接管和社会改造”、“宁陕县剿匪斗争”等3个专题资料,协助组织部完成“宁陕县组织史”第二卷编写任务。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调查走访部分老同志,撰写3篇回忆毛泽东同志的纪念文章。调查走访部分离退休老同志,编写了20世纪60年代县委书记王志岐在宁陕工作期间有关资料。
    2002年8月,在县乡机构改革中,县委将党史办、县志办、档案局合并,成立档案史志局,在没有党史编制,没有党史专项经费,没有党史工作业务骨干的情况下,分管领导亲自动手,主要领导具体组织,通过查阅档案,调查专访等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时期党史资料征集工作。累计查阅档案3000余卷,调查走访100余人次,搜集照片1000余张。至2012年,完成了“宁陕县小康村建设”、“宁陕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烈士陵园”、“宁陕县‘三反五反’运动”、“宁陕县大跃进运动”、“宁陕县六十年代国民经济调整”、“宁陕县老区建设”、“教育奠基科教兴安(宁陕篇)”、“宁陕县二十世纪纵览”、“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查”、“宁陕县中药材产业”、“新农村建设口述史(宁陕县城关镇旱坝村)”、“中共宁陕县委工作纪事(2005——2012)”、“宁陕改革开放30年”、“宁陕革命遗址普查”、“宁陕县人民公社化运动”、“宁陕县1952年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宁陕县‘三线‘建设”、“宁陕县教育发展纪实”、“宁陕县农村改革口述史”、“宁陕县两年徘徊综述”等专题资料,并将民主革命时期党史资料整理、编辑成《红色宁陕》一书出版发行。
    四、党史书刊
    1982年6月,宁陕县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即创办《宁陕党史工作通讯》内部刊物,主要刊登党史办征集的各个时期党史资料,每期100份,印发各区乡(镇)和县级机关和相关市县党史办。共计出刊108期。1986年,编辑出版《血染东江口》,主要记述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生平事迹以及反映三烈士的纪念文章,印数2000册。1987年编辑出版《抗日战争时期党在宁陕的活动》,记录宁陕县四亩地党支部、四亩地汉南交通站以及李文芳、向碧波等党员在宁陕活动情况,印数2000册。1988年编写《红军在宁陕》(未正式出版,打印50册),主要反映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陕南抗日第一军在宁陕的活动情况。1989年编辑《解放宁陕》(未正式出版,打印200册),反映宁陕解放的历史过程。1997年编辑《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49-1990),印数200册。2008年编辑出版《宁陕改革开放30年》,反映宁陕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及发展变化,印数500 册。2009年编辑出版《探索》(宁陕县改革发展调研文集),内容包括理论探讨、发展思路、工作研究、调查报告、史志编研5个方面的内容,印数500册。2010年编写《宁陕县革命遗址普查资料集》,打印100册。2011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前夕,编辑出版《红色宁陕》,并在6月30日召开的“宁陕县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大会”举行了发行仪式。该书全面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党在宁陕的活动情况,全书由大事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回忆录、人物传记、附录7部分构成,印数2000册。2012年编辑《基石》(陕西宁陕教育发展纪实),由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全书以纪实的手法,以时间为经,内容为纬,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重点记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实现“一无两有”普及初等教育,依法实施六年义务教育,“普九”和新世纪实行“营养计划”、“蛋奶工程”、普及高中教育,以及十五年义务教育,创建教育强县等情况,全面反映了宁陕教育发展历程。印数1000册。
    五、党史宣传
    (一)结合历史事件,举办纪念活动。1984年12月,查清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于1946年8月10日遇害情况,将烈士遗骨重新安葬,并于1984年12月21日,中共宁陕县委、县政府,中共江口区委、区公所在江口中学操场联合举办了“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追悼大会”,县委办主任兼党史办主任王兴堂致悼词,县委副书记廖世勤讲话,县、区、乡、村干部群众及中小学生1000余人参加追悼会。
    1986年8月,中共宁陕县委、县政府举办纪念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牺牲40周年纪念活动。8月9日下午,县委、县政府在县招待所召开座谈会,会议由县委副书记廖世勤主持。县委办主任王兴堂介绍了三烈士事迹和遇难情况,地委顾问黄克礼、县委书记白智民及烈士亲属蒲芸湘、毛泽普分别在会上讲话。会上,县委书记白智民和县长王世科,给烈士亲属赠送了由县委党史办编辑出版的《血染东江口》三烈士纪念集一书,地区及相关部门领导、烈士亲属60余人参加。8月10日,在江口中学操场召开“纪念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牺牲40周年”大会,会上地委顾问黄克礼,县委副书记廖世勤,烈士亲属毛泽普、吴世希,青年代表刘宝志等在会上讲话,县委书记白智民在大会上宣读中共宁陕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和宣传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革命事迹的活动决定》,地、县、区、乡、村干部群众、中小学生、三烈士亲属及家乡代表1000余人参加纪念活动。
    1989年12月5日,举办“纪念宁陕解放40周年”系列活动。12月5日下午,县委、县政府在县电影院召开“庆祝宁陕解放四十周年”大会,会上,党史办副主任寇汉明介绍宁陕革命斗争史及宁陕解放经过,原渭南军分区独四团政委兼宁陕县委书记田继霖在宁陕解放四十周年之际,也写来了热情洋溢的书面发言,宁陕解放的见证人,宁陕中学退休教师张程仲、县人大代表廖琼楼在纪念大会上也做了发言,县委常委、副县长黄光飞代表县委、县政府做了讲话。会后,放映了革命历史题材影片《血沃中华》。会上正式发行了党史办编辑的《宁陕解放专题资料集》,全面反映了宁陕解放的全过程及解放初期县委、县政府的一系列重大活动。同时还举办了纪念宁陕解放四十周年照片剪辑,共有8个方面的内容:1.宁陕解放简介;2.征编宁陕解放资料;3.参加解放宁陕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4.首批来宁陕的部分西进干部;5.在外地的部分宁陕籍老革命;6.本县部分老革命;7.曾在宁陕战斗过的部分外籍老革命及革命烈士;8.1946年8月三五九旅转战宁陕写的部分标语。
    1996年8月,中共宁陕县委、县政府举办“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牺牲50周年”纪念活动。8月9日,在县招待所召开三烈士牺牲50周年纪念大会,会上,县委副书记吴永荣介绍三烈士生平事迹、牺牲及遗骨查找经过,省军区副司令员路银良、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焦敬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熊美杰、地委副书记陈有德分别作了讲话,烈士亲属代表毛华初、张天辉、吴世希以及烈士家乡代表吴作元、朱培铭、刘斌珍也分别讲话。8月10日,在江口三烈士陵园举行祭奠仪式,省、地、县领导及城关、江口干部群众3000余人参加纪念活动。
    (二)协助拍摄电视专题片。1988年至1989年协助西安电视艺术中心和西安电视台拍摄反映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事迹的三集电视连续剧《巍巍英魂》。2004年和2005年,协助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拍摄《今日长征路》和《永恒的旋律》专题片,为中省、市电视台拍摄专题片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三)开展理论研究,为经济建设服务。通过民主革命时期党史资料的征集,总结民主革命时期党发动群众,领导武装斗争、建党、建政、建军的历史经验以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开展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资料的征集,总结党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了宁陕县“三反、五反”运动、“大跃进”运动、六十年代国民经济调整、老区建设、中药材产业发展等经验教训,为现实提供了直接的借鉴。自1990年始,县党史办注重党史理论研究工作,20余年来有30余篇论文和调研文章被有关刊物、网站和理论研讨会采用。寇汉明1990年撰写的《试析延安精神的本质内涵》一文入选为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并被《安康党史通讯》采用;《企业承包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入选全省企业承包制理论研讨会论文;1992年撰写的《延安整风运动与党的思想路线》一文入选为安康地区党史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并被《安康党史通讯》采用;《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一文入选为陕西省党史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并被《安康党史通讯》采用。1991年徐海撰写的《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一文入选为全省党校系统第五次理论研讨会论文并被《安康党史通讯》采用;1992年撰写的《延安整风运动与批评和自我批评》一文被《安康党史通讯》采用并被评为陕西省党校系统科研成果三等奖;1993年撰写的《毛泽东思想与改革开放》一文被评为安康地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2006年撰写的《西部人要学会推销自己》一文被《安康日报》、《宁陕工作交流》采用,并被评为陕西省党校系统科研成果三等奖。1996年为豫鄂陕边区创建50周年纪念活动提供论文2篇,被评为优秀论文。利用党史资料征集成果,为宁陕申报老区县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使宁陕享受老区县的待遇,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配合老促会加大宁陕老区的宣传力度,提高了宁陕老区的对外知名度。
    (四)开展党史知识宣传教育。县党史办除编辑《宁陕党史工作通讯》、出版党史书籍、举办纪念活动、宣传党史知识外,注重搞好经常性的党史知识学习教育活动。每年“七一”前夕,主动配合县委宣传,组织部门开展党史知识学习教育,组织党史知识竞赛,把中共党史和地方党史学习综合起来。特别是1991年,县党史办与宣传部、组织部在全县干部中开展庆祝建党70周年党史知识学习活动,由党史办出题1000余题,内容包含中共党史和宁陕地方党史知识,在普遍学习的基础进行了考试,并在电影院举办了党史知识竞赛,共10个代表队参加,在此基础上,组队参加地委举办的庆祝建党7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2011年3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前夕,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档案史志局发出“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知,开展“六个一”活动(读好一本党史书,举办一场唱红歌文艺晚会,举办一场演讲比赛,开展一次党史专题辅导讲座,举办一次图片展览,开展一次党史知识测试),在干部中开展系列党史学习。学党史、强党性、知党恩、跟党走,促使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党爱国热情,增强党的宗旨意识,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起到了积极作用。配合中小学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向中小学生介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参与组织中小学生为烈士扫墓。配合机关工委等单位,在江口烈士陵园举行入党宣誓,缅怀三烈士生平事迹。从2003年始,结合《档案法》宣传,开展党史珍贵资料和图片展。
    (五)开展党史工作横向交流。30年来,先后向有关省、市、县党史部门及大专院校、图书、档案等部门及党史爱好者交流大量的党史资料及书籍,这样既可以取长补短,提高了党史资料的利用价值和社会效益,又对外宣传了宁陕党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