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于过年的感情以及重视是所有节日里最强烈的,而宁陕人对于过年有着特殊的感情。
宁陕人的年应该是从腊月开始的,从腊月初一起各家各户,男女老少便围绕“年”忙碌起来。主妇们把大块的肉挂在楼梁上用烟熏烤,让烟熏干肉的每一个细胞,这样肉能储存很长时间,人们把它称为“腊肉”。鲤鱼剖开洗净,在鱼身上打上花刀,再撒上食盐•花椒面•辣椒面•葱花•酱油,将鱼挂在阳台上,阳光和风促使鱼风干,而调料的香味渗入鱼骨,待除夕之夜或蒸或炸或煮,这些鱼干都会散发无以伦比的美味,刺激人的味蕾。鸡腿也以同样的方法腌制,挂于阳台之上,经过阳光与时间的酝酿,这些肉没有了原有的腥膻,增添了许多的韧性和嚼劲,这样的味道是令人终生难忘啊!也许那些远在他乡的游子,不畏路途遥远,旅途颠簸,千里还乡就是为了能吃上母亲亲手腌制的“腊味”吧!
母亲在这个腊月可谓是大忙人了。做豆腐可谓是头等大事。母亲把自己亲手种的黄豆倒进簸箕里,挑选又圆又大的好豆子放进水里浸泡,待豆子一个个鼓起大眼睛,便把这些豆子倒进手磨里,母亲使劲推着手磨,豆汁便从磨盘里流出来,母亲已汗流浃背,用袖子拂着汗,我们姊妹三人便蹦跳着去帮母亲推磨 子,母亲便教我们如何使劲推,看着手磨转的飞快,我们便大笑起来,笑声和着推磨声在弄堂里久久回荡••••••这画面便是儿时过年的记忆。豆腐做多了,母亲便会把它熏成豆干,熏豆干是我求学时常带的干粮,也让年味持续着。为了延长豆腐的储存时间,将其切成一厘米见方的小块,在滚上一层盐•一层花椒面•一层辣椒面,均匀码入坛子内,在坛子口倒入包谷酒,再用黄泥将坛子完全密封。一个月后的除夕之夜,揭开坛子,那诱人的香味弥漫满屋,洁白如玉的豆腐已改变了她的容颜,变得容光焕发,红光满面,人们把她称为“红豆腐”或“豆腐乳”,年夜大餐中“红豆腐蒸肉”可是压轴好菜呀!后来手磨被打浆机替代,我也去过许多地方吃豆腐,但早已没有了儿时的味道,母亲说“好水才能做出好豆腐”,许是宁陕的灵山秀水赋予了豆腐醇厚的口感和生命,才让人食过难忘!
如今我们都已成家立业,有了各自的生活,过年不能团聚在一起,但母亲做的豆腐•豆腐干•红豆腐,却被我和妹妹带回婆家,因为只有吃了母亲做的豆腐,这个年才更具味道!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宁陕的年俗也和这首谚语是一样的。农历的腊月二十三被称为“小年”也被称为“祭灶节”。 灶神,民间又称灶君、灶王、灶王爷等。传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将这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福祸交于灶王爷之手。祭灶仪式多在黄昏入夜时进行,在灶王爷神像前供上用麦芽糖制的糖瓜,意在用麦芽糖封住他的嘴,以免他到玉皇大帝那里乱说,还要烧些纸钱,作为灶王爷路上要用的盘缠,另外,要准备一些草料,供灶王爷喂马用。宁陕人,还将糖涂在锅灶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的话莫说。”除夕晚上,家家再燃香烛,摆上供品,把新买来的灶神像贴在灶上神龛里,上面写着保佑二字,两边贴对联,有的写“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有的写“油盐深似海,米面积如山”。这就是把送走的灶神又请回来了,俗称“迎灶”。现在的人已不在粘糖瓜,而我们儿时等待母亲做糖瓜那可是世上最美妙的事情!母亲在一入腊月就精选上好的麦子,淋上水,放在灶房最暖和的地方,待小年,麦子发出了长长的芽,把它倒进大锅内熬煮,等熬到半夜麦芽糖熬出来了,变成“糖稀”,再冷却便做成了麦芽糖。我们兄妹围着灶台用手指头蘸着糖,用嘴吮吸糖,弟弟把糖抹在嘴角,妹妹用手把他化成了“大花脸“,我们一起吃着,笑着,闹着,糖的甜蜜让小年充满乐趣! 糖熬好了,母亲用自己种的天新米粘上糖,或用花生,瓜子粘上糖,好吃的糖瓜就做成了!那种麦芽糖的甜密是现在超市商店里的糖果无法比拟的!儿时的记忆就像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年画被岁月永远的定格在门框上,回味悠长,思念悠长••••••
“二十九,蒸馒头“蒸馒头是取”蒸蒸日上“之意吧!可母亲蒸的馒头是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应该称为”花馍“吧!二十八发好的面,母亲做成鲤鱼,再用颜料点上鱼鳞,取“鲤鱼跳龙门”之意!把面团做成桃子的形状,再用红花点上福字,寓意“福寿双全”!用面捏成了五个形态各异的胖娃娃,寓意“五子登科”!今年是羊年,三只不同形态的羊在母亲手里活了起来,真是“三羊开泰”。还捏出了“小兔子•小刺猬•大老虎”等等,只要生活中有的事物,在母亲手里都被赋予生命和灵性,蒸花馍已远远超出了食品范畴,成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除夕之夜,万家灯火,神州大地,普天同庆!这可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母亲做了丰盛的年夜大餐,还包了饺子!母亲说“今晚吃啥,这一年就吃啥”因此,平时吃不到的东西,除夕夜准会华丽登场,这也便是小孩都翘首以盼过年的原因。吃完晚饭,道过祝福,大人们嗑着瓜子,剥着花生,津津有味的欣赏春晚时,孩子们到外面点着鞭炮,放着烟花,追逐着,嬉戏着,蹦着,跳着,欢呼着,雀跃着••••••
年对于中国人来说已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寄托着中国人的感情和美好的夙愿!宁陕人的年,也许就是母亲精心腌制的一桌“腊味”;也许就是母亲亲手磨得豆腐;也许是母亲粘的糖瓜;也许是母亲蒸的“花馍”;也许是母亲自酿的五味子酒;也许是母亲两鬓的白发;也许是母亲思念的泪水;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