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脱贫攻坚扩大会议上,县委张书记用一句“脱贫攻坚当使洪荒之力”做结尾对讲话高度概括。这句话既生动地表明了我县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又饱含了满满的正能量,对参加会议的全体干部给予了莫大的鼓励和鞭策。回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精准、整合、包帮、施策……”一串串饱含深意的关键词跃然于眼前,在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努力之下精准脱贫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立足当下,要在2016年底确保4400人摆脱贫困,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丝毫懈怠。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张书记讲话精神,用奥运赛场上争分夺秒的拼搏精神,用心尽力地落实每项工作任务,紧紧围绕冲刺目标再发力。
思想意识上再发力
扶贫先扶“志”,毕竟,物质上的帮扶是有限的,自我发展才是摆脱贫困的根本路径。脱贫攻坚必须“标本兼治”在贫困户思想上一帮到底。首先要从观念上加以引导。通过“连心工程”活动的开展,深入走访贫困户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政策,关心关爱五保户、残疾人、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贫困户感受到脱贫攻坚党和政府牵挂着每一个人。其次要帮贫困户树立发展信心。运用好身边贫困户通过自身奋斗脱贫致富的成功典型和实例,激发广大贫困户斗志,从内激活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等、不靠、不要”树立生活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最后服务一定要跟上。发展产业对一些贫困户来说无疑是摸着石头过河,前来咨询办理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份莫大的帮助。一次两次事没办成就会打消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如果再受到“门难进、脸难看”的待遇,则会大大打击贫困户的信心。这就要求干部要真心实意为贫困户排忧解难,从执行层面给予贫困户最大的照顾和倾斜,让他们获得更大的帮扶收益。
帮扶措施上再发力
帮贫困户找到一条致富门路是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除了老、弱、病、残等客观原因导致贫困以外,因学、缺资金、缺技术、交通落后等致贫原因都是可以通过外力改变的,因此帮扶措施要跟着户情走。家庭情况随时发生着变化,那么精准的帮扶措施也不能只停留原定计划上。有中高职、大学生的家庭,不能整户都确定为“通过教育资助脱贫”,应该扶持发展的,就要扶持发展,应该劳动转移的,就要劳动转移。因病致贫在大病救助恢复后就要及时调整帮扶措施,不能一直停留在原措施上,贫困状况还是得不到改善。这就要求帮扶干部想方设法为贫困户增收致富出谋划策。引导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为贫困农民外出务工和寻求就业门路创造条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对贫困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户致富能力。统筹卫生、民政、扶贫等部门资源,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救助等途径,遏制和减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动态的帮扶过程中要重点扶持发展型,积极帮扶维持型,救助萎缩型,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不再返贫。
产品销路上再发力
贫困户能不能脱贫关键要看产品卖不卖得出。为贫困户农产品寻求销路要做到早安排早谋划。建议建立贫困户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及时推送农产品信息,为贫困户与市场牵线搭桥。有能力的企业、单位可与贫困户签订收购协议保底收购,最大程度地保护贫困户利益。要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对农产品的推广和带动作用,通过地理标志的认定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议帮扶干部用“朋友圈”为贫困户产品打广告,采取“随手帮”“顺路带”的形式为贫困户推销农副产品,千方百计让贫困户把钱装进腰包。
收入测算上再发力
实效是检验脱贫的标尺。脱没脱贫要干部算账,要群众认账。要进一步细化贫困户收入测算表,采取跟进式的方法准确掌握贫困户家庭收支情况及脱贫成效。对农村农产品产量、价格及产值正确估算,与群众面对面算账,确保群众收入的准确性;定期与外出务工贫困户进行沟通,了解生活收入状况。根据跟踪记录,对贫困户的收入增长趋势进行分析、研判,对预期收入不能达标的深入查找原因,及时进行针对性补救,对持续稳定增收、成效好的贫困户,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发扬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全力以赴聚焦脱贫任务,为第三方评估如期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