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
宁档史志函〔2018〕25号 签发人:李瑞华
关于宁陕县政协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106号提案的复函
向冬梅委员:
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转来政协宁陕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提案第106号《关于加大宁陕方言保护力度的建议》收悉。向冬梅委员提出将宁陕方言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重点保护,这对于传承宁陕地域文化、体现宁陕地域文化特色、保护宁陕地域文化多样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丰富文化兴县内涵、展现宁陕人民智慧结晶、增强宁陕地域文化自信,是一个很好的提案。
根据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安排,由我局牵头,县文旅广电局、县教育体育局协助办理这一委员提案。我局进行了认真办理,并与县文旅广电局、县教育体育局协商讨论,现回复如下:
一、宁陕方言基本字、词库和语音视频已初步建立。2017年,我局根据省、市政府及档案部门的通知要求,县委、县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成立了以县委常务副书记马宝剑、常务副县长陈泽勇为正、副组长;县档案史志局、县文旅广电局、县教育体育局、县财政局为成员的宁陕县方言语音建档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宁陕县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实施方案》。我局通过大量实地走访和调查了解,排查确定8个宁陕有代表性的方言语音片区,邀请安康学院语言专家周政教授讨论选定以城关方言语音片区和金川镇小川村王家坪方言为主建档。在确定建档方言语音片区的基础上,反复排查、精心遴选各片区语音发音人,确定在宁陕居住三代且年满60周岁以上的原著民方言语音发音人多人。我局会同专家、发音人对宁陕的特色方言词汇进行了认真梳理、比对,在搜集了大量语音单字、词汇、短句、短文,力求将西南官话、江淮官话方言经典名句囊括其中,周正教授审核了宁陕方言文本、标注了国际音标。最后,省档案局组织西安千影艺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对宁陕方言进行了语音录制,并组织专家对宁陕方言文本、语音视频进行了全面审核,2017年5月颁发了合格证书,作为馆藏文化资源档案在省、市、县永久保存和传承利用。
二、传统方言作品推动了宁陕方言和文化兴县的历史进程。近年来,县文化馆推出的陕南花鼓、宁陕地方戏、方言民歌等成为宣传宁陕方言的重要窗口。宁陕的文化艺人也积极参与方言文化建设,他们自费出版的带有浓郁乡土特色的文化书籍,对于发扬和传承方言母语做出了表率。如:彭东雁《山这边的风》、张家明《宁陕人文史迹》、钟家兴《宁陕宗教》等都是传播宁陕方言的佳作。县文旅广电局将大力鼓励更多的方言爱好人士积极传播宁陕方言,挖掘更多的、具有宁陕地域特色的方言歌舞和语音视频,让群众听得见浓浓的宁陕乡音。中小学课堂教育、教学因受国家推广普通话教学的限制,教育系统将在课外活动开展宁陕方言兴趣班,了解宁陕方言语音特点,能听懂或者会说宁陕方言,记住宁陕乡愁乡音。
三、宁陕方言挖掘整理还需继续努力。宁陕自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建县以来,各方移民经过200多年的融合发展,除少数回民使用的中原官话外,全县92%以上的人使用西南官话、江淮官话方言。这两种方言虽然发音不同,但所使用的俚语、文字和字义几无差异,基本完全融合,而且宁陕方言已接近普通话。随着普通话推广、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宁陕方言面临着快速演变和颓废的可能。宁陕方言语音建档对宁陕方言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宁陕方言复杂多样,有异域不同音、同域有差异的特点,除了这次建档的区域外,其他区域乃至这次建档区域的还有不同的方言,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花费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继续努力,进一步收集整理更多的宁陕方言,力争当好宁陕方言建设的排头兵,把更多能反映宁陕方言全貌的成果展现给全县人民。
最后,诚挚地感谢县政协和向冬梅委员对县档案史志局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欢迎以后再提更多更好的建议!
特此函复。
宁陕县档案史志局
2018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