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凤村的茶苗绿意盎然,南昌村的猕猴桃枝扶摇直上,初夏的梅子镇好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这些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两位县人大代表付出的辛勤努力。
梅子镇山大人稀,土地资源差且分散,产业基础相对薄弱,长期缺乏强有力的产业主体支撑,成为了脱贫攻坚战斗中存在的最大短板,唯有建大建强产业主体,才能确保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对此,来自梅子选区的王兴波、邱桂芳两位县人大代表主动领命,立足村情实际,带头大兴产业。
王兴波代表在2015年高票当选为南昌村村主任,当时该村仅贫困户就有180户,这几年借助脱贫攻坚的好政策乡亲们大多都摆脱了贫困,但要稳住这个成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兴波深知村里存在的最大的短板就是缺乏能长期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产业主体,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真正杜绝返贫现象的发生。于是他多次前往眉县、周至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同时主动邀请专家到南昌村进行现场调研,随后便萌生出了建设现代化猕猴桃产业园区的想法。想法一出,大多数村民都处于观望态度,王兴波知道种植猕猴桃时间不等人,为了打消乡亲们的顾虑,他自掏腰包,出资10万余元率先开始了园区建设,扛着锄头亲自平整土地,挖坑、埋水泥杆......渐渐地村民们都被他的勇气和毅力所打动,纷纷主动参与到园区的建设之中。目前南昌村猕猴桃产业园区建设规模已经到达325亩,80余名贫困群众在园区里实现了务工增收。
邱桂芳代表同时也是生凤村党支部书记,该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80%以上的村民都是贫困户,作为一名女支部书记,邱桂芳身上的担子显得格外沉重,但她没有退缩,坚守着一名县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毅然决然投身于生凤村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村子的整体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村民们逐渐摆脱了贫困,贫困户数量由当初的206户下降到了92户。现在邱桂芳将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带领群众稳定增收上,带着村民走向富裕才是她的最大目标。依托生凤村悠久的种茶历史,经过外出调研、专家指导后村里规划建设1200亩有机茶园,为了促使茶园快速建成,邱桂芳带着村两委班子苦干实干,挨家挨户发动群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经建成标准化喷灌式茶园180亩,带动增收全村56户贫困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