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体会

矢志不渝战脱贫 苦尽甘来奔小康

作者:石松 来源:太山庙镇 发布时间:2019-07-10 08:18 【打印本页】

太山庙镇太山村位于陕西宁陕县东部,是当地最大的贫困村之一。由于该村地处山区、耕地稀少、缺乏企业。多年前,村内不少群众增收遇阻,生活状况迟迟得不到明显改善。

时间来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和政策方针。此后的几年里,这个地处秦岭腹地的深山老村毫不动摇、坚定不移的举起了脱贫攻坚的大旗,原有的519户1491名村民中相继有222户638人被识别为了贫困户。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太山村成立了脱贫攻坚“四支队伍”,组建了一支具有战斗力的脱贫队伍,开启了一场已历时5年之久的攻坚战。

几年来,太山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紧扣“精准扶贫主题,狠抓“八个一批”脱贫措施,引导广大脱贫干部、群众携手共进,攻坚克难。谋产业,提基建,增民智,扶民心,多措并举,多方发力,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效。据最新数据显示,在太山村建档的222户 638人贫困户中,已有132户446人实现了稳定脱贫,2019年该村还将带领84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越线,结束当地部分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无法保障的时代。

谈到脱贫工作经验,太山村的驻村干部们纷纷表示:“头几年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走过不少弯路。而现在,只要是参与进来的同志,都能说的上几个管用的路子”。的确,在精准扶贫工作正式开展的初期,全国也少有标准化、模式化的经验可循,各地也都是在摸爬滚打中不断总结脱贫经验,对于这个藏在大山深处,信息相对闭塞的贫困村更是如此。而经历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奋斗耕耘,如今的太山村已经掌握了一套具有当地特色且具功效的脱贫模式和方法。

充分保障人力,激发工作活力。在如今这种任务重、事务杂的工作环境下,基层人力保障显得尤为重要,太山村作为宁陕县太山庙镇第一大村,地域广袤,贫困户众多。为确保全村各项脱贫任务按期、按规完成。几年来,太山庙镇党委和县包帮部门国土资源局给予了该村大力支持。在多方支持和努力下,该村长期驻村帮扶人员已达15人,贫困户结对包帮干部人数达到51人。相对充足的人力大大提高了全村整体工作效率,也让该村“四支队伍”更加富有活力,更加具有战斗力。

加快项目建设,改善基础条件。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设施条件简陋是多年来制约太山村发展的具大瓶颈,也是实现该村整村脱贫的最大短板。因此,自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该村一直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县、镇及包帮部门的协调、争取,几年来,当地已累计投入各类项目建设资金过亿元,先后建成村内主干道1条、集镇安置社区1处、中心卫生院1处、文化广场1处、维修、新建便民桥合计13处、各类农田保护工程9处,饮水工程10处、高压线路改造3公里。此外,各类整村推进、人居环境改造项目也顺利实施,全村村容村貌得到大面积改善,水、路、电、住房等公共设施保障率达100%,有效破解了基础条件薄弱的难题。基础平台的保障,让当地群众得以安心在产业发展、就业创业上大显身手。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增收。拥有村级主导产业是实现稳定脱贫增收的保障。针对过去太山村产业薄弱这一实际,几年来,当地一直将培育富民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采取引进社会力量帮扶、建立农民合作组织、破解产业发展融资难题等举措,帮助群众拓宽致富门路。一方面积极推动产业互助资金、脱贫贷发挥实效,一方面引导群众结合自身优势发展山区产业。截至目前,全村互助资金累计贷取达65万,脱贫贷累计投放430余万。通过以点带面、重点扶持、培训指导、金融支持等具体扶持措施的落实,太山村近年来的产业发展如雨后春笋,遍地发芽。

除鼓励群众发展个人产业外,该村还不断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协调引进了艾班卓生物科技、隆源生态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引导贫困户群众进入企业,就近务工增收。同时,该村还不断推进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协调组建了宁陕县山水农庄、德洲种植养殖、招群梅花鹿等一批专业农村合作社,引导贫困群众通过流转土地、人力、资金等方式入股获得股权受益。截至目前,通过进入当地企业务工、合作社入股分红等方式,已累计带动贫困户80余户,户均年增收6000余元。

通过因地施策,因户施策,如今的太山村已经逐步形成了以林麝、梅花鹿、跑山猪、中蜂养殖为重点,有机杂粮、魔芋、黄花菜种植为特色,传统种养业广撒网的产业格局。贫困富余劳动力也得到了有效利用,解决了贫困群众“不知道发展什么,怎么去发展”的大难题。

加强扶志工作,培育良好民风。扶贫先扶志,要让贫困群众真正甩掉贫困户的帽子,拔掉穷根,关键还得充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引导困难群众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贫困观、脱贫观。为此,太山村近年来一直大力推进“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组织群众开展道德评议会,评优树模。利用脱贫攻坚群众会、走村入户的契机,广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和脱贫典型事迹,不断开阔村民视野,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随着扶志工作的不断深入,当地贫困群众也不断彰显出了更多的发展热情。

除了上述一系列措施外,太山村在生态、教育、健康等方面也紧跟省市县步伐,共同摸索出了具有陕南地方特色的帮扶模式,当地群众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2019年是太山村计划实现整村脱贫的年份,而这一年离全国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仅剩1年时间。该村驻村工作队表示:“作为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取得成绩,并实实在在受益的村子,太山村更没有掉队的理由。为了困难群众,为了国家赋予的责任,太山村全体帮扶干部一定会鼓足干劲,再接再厉,为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