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您现在的位置:宁陕县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财政预算 >> 正文详情
  • 主动公开

    14508条
  • 申请办理中

    0条
  • 依申请数量

    42条
  • 依申请办结数量

    42条
  • 宁陕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33666
  • 宁陕县财政局

    5571
  • 宁陕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381
  • 宁陕县自然资源局

    3096
  • 宁陕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391
  • 宁陕县交通运输局

    2385
  • 宁陕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

    1779
  • 宁陕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1692
  • 市生态环境局宁陕分局

    1434
  • 宁陕县民政局

    1359

宁陕县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索引号: zfbmnsxczj/2023-0103 公开责任部门: 宁陕县财政局
公开日期: 2023-04-18 18:17 成文日期: 2023-04-18 18:17
发布文号: 公开目录: 政府财政预算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宁陕县十九届人大

二次会议文件(24)

 

宁陕县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3年4月7日在宁陕县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宁陕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我县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充分发挥“收、支、管、调、防”财政职能作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全县财政总收总支情况

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5180万元,完成预算的97.65%,同比下降19.15%,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减少。

全县财政总支出完成223474万元,完成预算的99.27%,同比增长28.9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0766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52704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万元。  

(二)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406万元,同比增长6.38%,完成预算的100.2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371万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增长6.64%;非税收入完成2035万元,同比增长45.25%。税收占比68.23%。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70766万元,完成预算的99.06%,同比增长17.51%。其中:民生支出139045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42%。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县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2888万元,完成预算的104.94%;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52704万元,完成预算的99.94%,同比增长88.14%,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专项债券资金支出增加。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1836万元,完成预算的100.27%;支出完成11696万元,完成预算的100.33%。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2年地方政府性债务期初余额为105130万元(一般债务59093万元,专项债务46037万元);上级下达我县2022年新增债券45201万元(一般债券7508万元,专项债券37693万元);当期偿还债务本金1380万元(一般债务1126万元,专项债务254万元);截止2022年12月31日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48951万元(一般债务65475万元,专项债务83476万元)。未超过上级下达我县2022年政府债务限额164415万元(一般债务80298万元,专项债务84117万元),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结果为我县2022年预算初步执行数据,决算数据省市正在汇审,尚未正式批复,收支结果还会发生变化,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六)财政工作主要成效

1.突出精准助企纾困,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扎实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通过兑现落实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有力支持了市场主体的发展,有效稳住了市场预期,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税费支持方面,全年累计退税减税降费6134万元,涵盖市场主体2617户;顶格落实房租减免政策,减免企业房租164万元。资金奖补方面,直接兑付纾困奖补资金1218万元,兑付就业专项资金1485万元,为企业争取上级专项资金4300万元。政府采购方面,提高价格扣除比例,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门槛,清退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262万元,质量保证金940万元财信担保方面,落实新型政银担“4321”合作机制,为 “小微、三农”企业提供“批量贷”9笔1431万元;对在保余额 6501万元的项目、企业免收评审费和保证金,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挥企业还贷周转金作用,累计为县域企业提供周转金8笔1340万元,促使企业2000万元贷款顺利续贷。

2.狠抓财政运行管理,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一是财税协同抓征管,积极发挥财政在组织收入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财税协调联动机制,密切关注和分析经济形势,深入挖潜增效,确保应收尽收。2022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406万元,增长6.38%。二是多措并举抓争取,积极沟通对接,加强项目储备,全年争取到位各类转移支付资金195321万元,同比增长40%,其中:专项转移支付资金87012万元,同比增长42%;政府债券资金44290万元,同比增长147%。三是保压并举控支出,始终坚持“过紧日子”,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不断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加强预算管理,严格项目和资金管理,常态化清理盘活存量资金,确保将有限的资金用在惠民生、促发展、保稳定上

3.加大重点民生投入,百姓福祉持续增进。教育方面,始终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标准,全力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围绕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三个增长”,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引导各阶段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足额安排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1048万元,持续落实学前段“一免一补”,义务段“两免一补”等教育扶贫政策资金8055万元,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镇工作津贴、义务教育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1206万元,安排教育均衡性创建资金500万元,教育强国推进工程资金3628万元用于薄弱学校改造、校舍安全改造等项目。社会保障方面,全面落实各项社保政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8连涨”,同步同比例提高各群体社保待遇,全年安排社会保险县级配套及兜底12500万元,安排7000万元落实低保金、五保生活补助、残疾人两项补助、高龄老人、孤儿生活补助、退役士兵补助、敬老院薪酬运转经费、职工一次性死亡抚恤金;安排3124万元用于县级公立医院补助。惠农政策方面,安排1152万元保障全县村(社区)在职、离任干部报酬及村级办公经费,自2022年7月起,村(社区)在职干部及村级办公经费保障标准提高;切实落实粮食直补、生产资料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兑付各类惠农补贴8000余万元。民生重点项目方面,安排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资金1000余万元,安排全域旅游资金2000万元,县本级投入3000余万元用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统筹上级资金兑付秦岭小水电站整治奖补资金26157万元疫情防控方面,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建立疫情防控经费保障机制,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全面落实防疫体系建设、防疫物资采购、一线防疫人员补助等政策,全年投入疫情防控资金1481万元,其中县级投入1388万元。

4.加强涉农资金管理,乡村振兴接续推进。2022年,继续足额预算县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800万元,确保过渡期内政策和资金规模总体稳定。全年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3790万元,安排项目87个,资金支出11255万元,支出占比82%,其中衔接资金支出100%,中省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同比增长且占比达55%以上。探索创新财政衔接资金管理“三精”做法,即“项目精准、管理精细、监管精进”,常态化对资金管理使用、衔接资金项目“三级两账”监管工作开展督查,紧扣资金使用、项目运行等关键环节,实行实时全程监管,对资金管理使用进行流程追踪、问题预警、动态监控,达到每笔资金从预算安排到拨付、使用、监管、绩效评价全程可追溯。

5.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切实兜牢“三保”底线一是坚决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努力化解债务存量。截至2022年底,累计债务化解任务完成率达277%,坚决杜绝债务增量,本年度无新增违法、违规举借债务情况,持续提升债务管理水平,修订印发《宁陕县政府性债务偿还管理办法》,对政府性债务的举借、使用、偿还做了进一步明确要求,不断扩充符合债券申报要求的储备项目,在政府债务限额内,积极争取债券资金,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二是坚决兜牢兜实“三保”底线,统筹资金优先足额安排“三保”预算,严格执行“三保”预算,强化库款保障水平,合理有序安排预算支出,实时监控“三保”支出风险,未发生“三保”风险预警问题。

6.持续深化财政改革,管理效能不断提升。一是强化统筹监管服务。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统筹监管服务。2022年,共评审财政投资项目191个,送审金额11.4亿元,审减金额1亿元,审减率8.75%。二是持续深化资产管理。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基本实现了对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监管,多措并举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及增长收益,加大资源整合,进一步盘活闲置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着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坚持“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管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工作流程,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改进预算管理、编制预算和安排资金的重要依据,有效多安排,无效必压减,确保发挥预算资金效益。

2022年,我县财政预算执行总体平稳,但仍存在一些不

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税源基础薄弱,税收增长点不足,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三保”支出与偿还政府债务等刚性支出增加,收支矛盾突出;预算绩效管理还需深化和拓展。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23年财政收支形势

根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综合研判分析,2023年全县财政形势将更加严峻,收支矛盾更加突出。从收入看,受经济下行和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影响,我县经济体量小,财源基础薄弱,县内企业多数为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且绝大多数为税收优惠政策惠及企业,从上年度税收数据分析来看,留抵退税后增值税回补效应不明显,后续财政收入增收将十分困难。从支出看,秦岭区域小水电拆除、矿业权退出补偿、常态化疫情防控、重大项目建设等刚性支出增加,民生领域保障仍需加强,兜牢“三保”底线,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等,对财政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23年全县仅各类还本付息(政府付费)达15878万元,存在偿债压力向“三保”传导的风险,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巨大。

(二)2023年财政预算安排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十六届六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措施,进一步加强政府资源统筹,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兜牢“三保”底线;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全县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按照全口径预算管理要求,2023年编制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因我县国有企业数量少,不具备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条件,2023年未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按照上述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2023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增长6%安排,预期目标6800万元。其中,税收收入4700万元,非税收入2100万元,税收占比69%。

(三)全县收支预算(草案)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

按照中省预算管理改革要求,从2023年起,年初预算编制不再对上级转移性收入等进行预估编制,严格按照提前下达转移支付指标编制预算,此因素造成全县年初上级补助收入大幅下降,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编制。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115639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拟安排6800万元,返还性收入1190万元,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56997万元,上级转贷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资金6200万元,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收入44436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6万元。

2023年支出总计115639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3214万元,上解支出2425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3214万元,其中:县本级支出68778万元,上级专款支出44436万元。分项目情况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181万元,公共安全支出4377万元,教育支出1487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59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91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643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2645万元,节能环保支出3758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454万元,农林水支出22302万元,交通运输支出9070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490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415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764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25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164万元,预备费500万元,其他支出1310万,债务付息支出1275万元。

2023年“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情况:“三公”经费预算774万元,同比下降4%,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498万元,同比下降6%;公务接待费276万元,同比下降1%。

2023年一般债券资金项目安排情况:按照入库项目情况,上级转贷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资金6200万元用于以下项目:县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800万元,国道345征地补偿资金4400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10180万元,分别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0000万元(含土地增减挂交易指标资金20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2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60万元,调入资金7743万元(棚改债券到期还本5000万元,专项债券利息2743万元),政府性基金总收入为17923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拟安排12923万元,主要用于移民搬迁安置建设、征地拆迁补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债券利息等支出,加上专项债务还本支出5000万元,政府性基金总支出17923万元。收支相抵,当年预算收支平衡。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13820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0302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518万元),加上上年结余8185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上年结余21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上年结余8164万元),收入总计22005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拟安排12793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0302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491万元),滚存结余9212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21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9191万元),支出总计22005万元。

(四)财政涉农整合资金项目安排情况

按照《宁陕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关于下达2023年度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2023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总数81个,资金规模总数17625万元,其中产业发展类项目32个,项目资金规模为10780万元,资金占比61%;基础设施类项目37个,项目资金规模为4854万元,资金占比28%;其他类项目12个,项目资金规模为1991万元,资金占比11%。

三、2023年财政工作重点任务

2023年,将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聚力培育壮大财源。

着眼长远培植财源。产业项目是培植财源的基础,坚持着眼长远培植财源,充分发挥康养旅游产业和“菌药果畜”四大主导产业优势,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聚力稳定税源基础,认真研究并全面落实财源建设扶持政策、财税优惠政策,夯实普惠金融帮扶措施,扩大招商引资工作成效,培育支持符合我县优势资源且税收贡献大的产业类项目,不断做大财政蛋糕,促进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继续落实惠企政策。继续落实退税减税降费、中小微企业预留采购份额、财信担保降费让利、企业还贷周转金等惠企利民政策,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轻装上阵、更好发展,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切实增强保障能力。

千方百计应收尽收。坚持组织收入全县一盘棋的思路,加强财税协作,健全完善财政收入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各镇、各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重点税种行业的分析,认真查找征管薄弱环节,有效改进征管方式方法,依法组织收入,充分挖掘增收潜力,提高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收缴方式和操作程序,督促各执收单位依法依规抓好非税收入征管,加大非税收入欠缴清收力度,抓好闲置资产处置工作,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多方联动向上争取。树立“跳起来摘桃子,跑起来争资金”的理念,加强与上级部门汇报衔接,精准把握上级政策导向与资金投向,积极争取资金,增加可用财力。认真分析对比各部门近两年来上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增减情况和项目入库情况,及时推送政策信息,督促各部门“跑市赴省进京”跑项目争资金;认真研究财政支持政策,找准资金争取的突破口,为各部门争取资金提供依据和导向,争取把更多的项目挤进上级财政资金计划安排的“大盘子”。严格按照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发行规定,认真筛选上报2023年债券项目,提高项目申报质量,争取更多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审核。

全力做好资金保障。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牢固树立“节支也是增收”的观念,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坚持保重点、压一般、促统筹、提绩效,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严把各个关口,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力争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全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把更多的财政资金腾出来用于发展要紧处、民生紧需上。以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继续清理结余结转资金,盘活变现存量资产、资金,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三)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加强项目源头管控。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源头管控,严格落实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论证、无资金来源不立项、无预算不采购的规定,坚决杜绝脱离财力实际上项目,杜绝各类变相举债行为。

有效防范债务风险。按照“谁举债、谁负责,谁使用、谁偿还”的原则,压实单位和企业偿还隐性债务和债券本息主体责任,加强协调统筹,落实督办考核机制,实行“一项目一领导,一项目一对策”工作机制,加大各方面资金资源统筹力度,及时化解债务并上缴债券本息,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和债券偿付风险。

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严防“三保”风险,坚持“三保”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严格规范财政库款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清理消化历年财政暂付款,严肃财经纪律,严控新增暂付款,严防财政运行风险。

(四)扎实推进管理改革。

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持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从严从细从实科学编制部门预算,不断推进零基预算,试点实施预算指标核算管理。继续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做好“陕西财政云”系统推广应用,加强与省市的信息贯通,加强对各镇、各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系统服务。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开展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价,绩效目标集中汇审,绩效运行监控和自评管理,持续推动预算绩效全过程监管机制,加大绩效公开力度和强化绩效结果应用,倒逼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加强监督严肃纪律。从规范单位财务管理入手,切实加强财会监督工作,注重加强与纪委监委、审计等部门的联合监督,建立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机制,构建日常监管、重点检查、绩效考核、内审内控“四位一体”的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财政“大监督”格局,及时发现和全面整改违反财经纪律行为,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县人大各项决议,主动接受县人大监督,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聚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全国生态经济强县、建成全国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预算、国债、转移支付、政府采购等工具以及财政支出增减变化的结构性安排,影响社会总供求,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根据应对经济运行的不同状态,可以分为积极、从紧和稳健三种不同的政策取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其中的一种,指通过增支、减税、优化结构提质增效等措施扩大总需求、优化供给,促进经济稳定,具有扩张性逆周期调整的特征。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在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强化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

2.预算管理一体化:预算管理一体化是新时代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借鉴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将预算管理全流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整合完善预算管理流程和规则,实现业务管理与信息系统紧密结合,将规则嵌入信息系统,提高制度执行力。预算管理一体化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的一体化:政府预算管理的一体化,各部门预算管理的一体化,预算全过程管理的一体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体化以及预算数据管理的一体化。

3.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的新型预算管理方式,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注重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强调支出的责任和效率。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是伴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而产生的,从2000年左右开始,部分地区就开始了绩效评价试点探索,经过20余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确立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和目标。

4.“三保”: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2019年,为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中央要求各级坚持“过紧日子”,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先保障干部职工工资发放、保障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兑付到位,同时要求坚持“两个优先”,即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持国家标准的“三保”支出在“三保”支出中的优先顺序。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一些地方财政受疫情影响较大,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2020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支持基层政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是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推动政府履职和各项政策实施的基础条件。

5.一般性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是地方政府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使用的补助资金,主要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革命老区转移支付、固定数额补助等。主要用于均衡地区间财力配置,保障地方政府日常运转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6.专项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是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给予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引导下级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

7.一般债券:指省级政府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

8.专项债券:指省级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

9.债务限额:指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地方政府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规模纳入限额管理,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分地区限额由财政部在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内根据各地区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因素测算并报国务院批准。

10.债务余额:指地方政府在国务院批准的分地区限额内举借债务的余额。一般债务应在一般债务限额内举借,一般债务余额不得超过本地区一般债务限额;专项债务应在专项债务限额内举借,专项债务余额不得超过本地区专项债务限额。
    11.两个只增不减: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和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

12.三个增长:教育投入“三个增长”指国家规定财政预算内义务教育拨款的增长应高于同期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国家规定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步增长,国家规定预算内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在达标的基础上逐年增长。

13.新型政银担“4321”合作机制:在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下,按照省政府确定的4:3:2:1的风险比例分担,结合安康财信担保业务开展实际,市财信担保公司、省再担保机构和合作银行分别按照40%、30%和20%的比例分担风险,市县两级财政承担10%(市级与所在县区承担比例为3:7),同时积极争取省财政按市(县)财政承担部分的50%予以补助。

14.批量贷:“三秦融担贷”“总对总银担批量担保业务是由省再担保公司牵头,代表“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再担保公司-辖内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成员”三级组织架构的融资担保体系,与陕西信合各行社开展“风险分担、批量担保”的银担合作业务。

15. 企业还贷周转金:是指由宁陕县扶贫开发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筹集,专门用于企业因还贷、续贷期间资金周转暂时困难而借给其临时周转的资金。

附件:1、财政预算报告

          2、宁陕县2022年预算编制、债务及绩效开展情况说明

          3、宁陕县2022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