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关于我县农民收入增长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刘昌志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4-11-02 00:00 【打印本页】

    2002年,宁陕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为81.5%,1999年一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减少110元。如何采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我县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制约我县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近几年,受市场机制的影响,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全面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许多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相对过剩。农产品市场供给矛盾的加剧,造成市场疲软,价格下跌,特别是传统大宗农产品长时间、宽范围、大幅度的价格下跌,导致农业增产不增收。据调查资料显示,近几年食用菌、板栗和天麻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分别都有不同程度下跌。另一方面农民的隐性负担大,降低了农民的实际收入。如仅婚丧喜庆、宴请等陈规陋习一项每户农民年均开支170元左右,加重了农民负担。

    (二)政策因素。一是林业政策调整对我县农民收入严重影响。1998年,全县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7189
人。林业政策调整后,2002年底全县乡镇企业吸纳5863人,比1998年减少1326人。乡镇企业发展速度的减缓,企业效益的下降,吸收农民富余劳动力就业能力明显减弱,从而导致农民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增长速度放慢。二是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不足。除2002年因“6.9”洪灾国家对我县农业的投入略有增加外,县财政每年支农资金仅20万元左右。三是农村经济失去金融支撑。一方面,金融战线在农村全面收缩阵地,乡镇一级仅剩下信用社。另一方面,对农村的金融政策趋紧,现在的农民除了能在信用社获得很少的小额贷款外,在其他金融机构是只能存不能贷。

    (三)农民素质因素。从总体来看,农民素质与农民收入是一种正比例关系。农民文化程度越高,户均
收入也越多;农民文化程度指数越大,地区农民人均收入也越高。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民,比较容易学
习和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对先进实用技术熟练程度高,相应地其农业劳动生产率也能达到较高水平;文化程
度高的农民,商品意识强,择业门路广,容易为非农产业吸纳,因而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也多。一方面,
由于我县长期依靠单一的木头经济为支撑的原因,农民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在就业方面很难适应技术含
量高、劳务效益好的领域;另一方面又不愿从事粗、笨、脏、重的工作,影响了农民增收。

    (四)农民收入结构因素。2002年农民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比例占46.7%以上,来自第二、三产业及其
他收入相对不足,造成农民收入随农业生产的波动而波动,一旦农业欠收或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就锐减。

    二、增加我县农民收入的对策

    如果把农民收入比作一个分子式,那么农民数量就是分母,增收渠道就是分子,转移农民则分母变小,
拓宽增收渠道则分子变大。一方面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另一方面只有广开收入门路,拓宽收入渠
道,才能增加农民收入。在减少农民方面,要继续加大迁移式扶贫、新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力度,充分
利用小城镇建设的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比较优势,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下
面主要谈谈如何拓宽我县农民增收渠道的问题。

    (一)大力发展饮食娱乐服务业。西汉高速公路的全线开工建设,将带动我县饮食娱乐业的发展。高速
公路沿线乡镇要充分利用食用菌、蜂蜜、山野菜、大豆、洋芋、板栗等农产品,开发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
食品,形成“小产品,大产业”的格局。要引导群众增强市场观念,利用闲置房屋,搞好房产租赁。要着
力发展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家乐项目,选择家居环境好,有一定经营头脑和技术的农户进行培训,实现农
家乐在数量上的突破。把“吃”作为一个项目来经营,推出烟熏腊肉、酸玉米糊、和渣、扣肉等风味独特的
食品。积极挖掘开发核桃、板栗、五味子、猕猴桃、香菇、竹笋、微菜、蕨菜等土特产品的野菜食品。在
饭菜质量上多动脑子,下功夫把建设者吸引到农家乐,让他们吃在农家、娱在农家、乐在农家。

    (二)积极兴办民营企业。一是启动以砂石料为主的建材企业。西汉高速公路沿线砂石资源丰富,西汉
高速公路建设对砂石的需求量大,给砂石利用提供了条件。对流域内砂石开采要根据公路隧道、桥涵以及
施工作业面情况、砂石资源分布情况,统筹规划,合理布点,服务指导培植一批骨干砂石企业。二是大力
发展交通运输业,新增各类运输车辆200辆,组建一支公路运输大军,把各类物资及时送到建设工地。三
是大力发展绿色加工企业。抓好豆制品、蜂蜜、蔬菜、药材、畜产品加工,建一批龙头企业,拉动产业发展。要在筒车湾镇建成药材经营企业1个,豆制品企业1个;力争在梅子乡建成蔬菜、果品保鲜经营企业1个;
力争在皇冠镇建成豆制品加工企业1个、洋芋系列制品企业1·个;力争在新场乡建成蔬菜经营企业1个。

    (三)以“稳果、优菌、扩药、强牧、兴菜”为突破口,全面加强产业基地建设,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在果业发展方面,要在稳定板栗、核桃面积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林果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林果丰产率,通过
扩大板栗园嫁接面积,促使早挂果。在食用菌的生产上,一是优化发展模式;二是优化品牌。要大力推广
城关镇石沟村千家万户利用田地发展袋料食用菌的生产模式。要引进、改造适宜我县生产的食用菌品种。
在中药材发展方面,要尽快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服务机构,吸引县内外客
商来我县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加工企业,逐步形成“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产业格局。要围绕中药材产业重点发展绞股蓝、秦党、天麻、猪苓等地道中药材,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每户有l至2名劳力掌握2至3种中药材种植技术,每个品种至少有100名专业技术人员,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先进优质的技术服务。在畜禽养殖方面,要抓好江口、城关等4个乡镇的草场建设,普及良种,改造圈舍,提倡圈养,提高疫病防治,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大力支持冷水鱼养殖,争取养殖户达到20户以上,养殖水面突破10000平方米。在蔬菜种植上,城关镇、汤坪镇要继续抓好大棚蔬菜建设,广货街、旬阳坝、皇冠等镇充分利用海拔高,夏季气候凉爽、交通相对便利等优势,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要加强宣传引导,努力扩大蔬菜种植规模。要切实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户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提高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四)用好国家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一是要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加
强水利设施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要从我县农村实际出发,逐步改善农村用水、供电、交通和通讯等条件,
逐步让农民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二是要抓好退耕还林工程。在退耕还林中推进结构调整,增加农民
收入。在退耕还林树种选择上,要坚持面向市场、因地制宜、乡土优良树种优先的原则,积极推广板栗、
核桃、山茱萸、杜仲等经济生态兼用树种。采取林竹、林药和林草间作等方式,大力发展林果畜牧业,使农
民尽快富起来。三是要全力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加快信用村镇创建步伐,扩大农户小额信贷面,
解决农民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四是要抓住国家进一步改善基础医疗卫生条件的机遇,逐步完善健全农村
三级卫生保健网络,提高农民就医水平,有效解决农民因病返贫的问题。

    (五)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负即增收。因此,要休养生息,以便农民有能力增加农业投入,扩大再生
产。一要切实做好村级范围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监督管理,要严格按“一事一议”的程序报批备案。
在批准时要严格控制限额,所筹资金每人每年不得超过15元,所筹劳务每年每个劳动力不得超过10个工作日。要严格按照改革后确定的税费项目及标准收取税费,严禁任何名目的搭车收费或任何形式的变相集资。二要规范农村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要严格执行涉农收费价格政策。继续实行农民负担专项治理部门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切实抓好农村中小学乱收费、报刊摊派、农村用电乱收费、农民建房乱收费等专项治理工作。三要认真执行税费改革各项配套政策。各有关部门在认真组织实施的同时,要跟踪检查,看政策是否科学、合理、可行,是否起到了维护农民利益的作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农民负担控制在最低限内,使农民得以休养生息。

    (六)从技能培训入手,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铺设道路。现在,一亩耕地年纯收入约在400元左右,而外出打工,一个月就能挣到五、六百元,但缺乏专业技能是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制约因素。科技部门要切实为农民提供各种实用科学技术,教育部门要在巩固农村教育“两基”达标的基础上,加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扩大农广校的招生覆盖面,大力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造就一支庞大的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新型农村劳动大军。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向农民提供价格、生产、库存以及气象等实用信息,起到农户与市场的桥梁作用,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作者系宁陕县政协委员、宁陕县政府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