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高扬风帆奔小康

作者:郑光兰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5-10-27 00:00 【打印本页】

    近年来,地处秦岭腹地,素有西安后花园之称的宁陕县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县目标,以“三级联创”为总抓手,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加快了农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2002和2003连续两年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致使该县村级组织活动室41间被摧毁,50%的活动室成为危房。面对这种现状,该县县委站在巩固党的战斗堡垒、稳定党的群众基础的高度,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作为促进农村党建的基础工作来抓,及时制定下发了示范性党员活动室和标准化党员活动室硬件建设标准,明确要求县委每名常委每年包建一个困难最大村的活动室,每个包村部门每年必须完成一个村活动室的改建、重建任务,每个乡镇按实际情况完成一定比例村的建设任务,把活动阵地建设任务纳入县直部门、乡镇党委年度任务目标考核,采取“立足自建、部门帮建、激励促建”的办法,乡镇村累计自筹资金120万元,党员投工投劳8000余个,县直部门投入帮建资金72万元,争取省市有关单位资金24万元,共投入资金216万元,先后对全县72个村党员活动室和村两委会办公室进行了改建、扩建、重建、维修,共新修党员活动室和村两委会办公室34个102间2720平方米,水毁活动室重建14个52间1120平方米,维修改建38个114间2880平方米,为98个村党员活动室和村两委会办公室办理了“两证”(房屋产权证、土地使用证),在安康十县区率先实现公房化。在实现房屋公房化的基础上,该县县委组组织部又先后为98个村统一制作了制度标牌,村两委会记录本、党员花名册、后备干部花名册等16种表册,为81个村配备了一批电教设备,村级覆盖率达82、6%,共建成示范性党员活动室27个,标准化党员活动室41个,占全县98个村总数的69%。

    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解决部分村级班子年龄老化,能力弱化,形不成合力和党员年龄老化、缺少文化、作用弱化的问题。该县站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高度,始终把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放在突出重要位置,在村党支部换届和班子整建中,注意保持基层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的同时,对个别经教育变化不大,工作仍然没有起色或搞不团结的班子采取“选、聘、调、配“等方法,进行组织调整。尤其是在后进村整建中,针对一些后进村没有好的支部书记人选的特殊情况,在拓宽农村干部来源渠道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先后选派2名乡镇科级后备干部到村任党支部书记,选派77名部门科级后备干部到77个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这种高位嫁接的办法即使“老大难村“的班子得到了很大过渡,又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促进了干部素质的提高。据统计,结合村级组织整建和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共调整支书17 人,调整充实支委146名,使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平均年龄下降至43岁以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支部书记比例达到42%。一类支部达66个,占67.34%,二类支部32个,占32.61%。去年以来,坚持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理论与科技知识相结合,以县委党校为龙头,以乡镇党校为纽带,以党员活动室阵地为基点,先后举办下派到村任职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党员绿色产业大户等培训班共10余期,培训1000余人次。先后有85名有潜力、有能力的农村基层干部参加了农广校学历教育。95%以上的乡村干部接受了理论、政策、农业实用技术的学习和培训,从而提高了农村基层部干理论水平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把党员培养成绿色产业建设标兵,把绿色产业标兵培养发展成党员或基层后备干部、把基层党组织培养成先进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四大培养活动,通过精心组织实施,共培养党员绿色产业大户500户,在绿色产业建设大户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99名,在绿色产业建设大户中培养后备干部128名,在农村党员中培养绿色产业建设标兵66名,在绿色产业建设标兵中发展党员51名,在绿色产业建设中培养基层党组织46个。从而进一步改善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党员队伍活力,切实增强了党组织和党员领导经济建设,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服务于经济建设,该县紧扣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中心,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双轮互动,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在开展新一轮“三级联创”活动中,及时制定了活动的实施意见、活动的规划和“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动态管理办法,把“三级联创”活动延伸到机关各部门党组织;为了形成县、乡、村、户联动,乡镇、站所、部门互动衔接,相互促进的创建合力,全面推行了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和部门包村责任制,共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点201个,64个县直部门对口帮扶64个村,每个单位派出一名干部长期驻村指导帮助工作,对口帮扶一定三年不变;始终坚持在“创”上下功夫,在“联”上抓落实,不断丰富“三级联创”活动内容,完善考评机制,目前已有7个乡镇和2个涉农部门党委被县委表彰命名为“五个好党委”,34个村党支部和13个涉农部门党支部为为“五个好支部”;同时该县在开展以党员带头致富、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创建党组织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双带两示范)活动和以创建综合示范先进乡镇党委、综合示范先进村党支部、党员致富带头人为主要内容的旗帜工程中,通过党组织紧扣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搭建发展平台,党员运用科技致富示范作用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使党组织和党员融入了经济发展潮流,形成了一批党建与经济发展的典型。城关镇青龙村党支部在全县率先建立了食用菌示范基地,全村年发展袋料100余万袋,可使全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00元;江口回族镇冷水沟村党支部带领组织全村建成全县最大猪苓栽培示范基地,目前全村已发展猪苓3万窝(平方米),可使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400余元。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太山庙乡长坪村妇代会主任、党员刘道友投资60余万元创办星星腊肉制品厂,年生产腊肉60吨,赢利60余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养殖业100余户,培养养殖大户26户,仅购买原料一项,就使群众增收在10万余元,有效地拉动了太山庙乡养殖基地建设。她本人先后被市、县有关部门授予“致富女能人”,“女状元”、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等荣誉称号,当地群众亲切称她为致富路上的领头雁,养殖户的贴心人。据统计,该县共落实双带党员500名,共建立党组织科技致富示范基地112处(其中党委20处、党支部92处,高标准50处),培养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477户(其中高标准100户);农村“双带两示范”先进基层党组织16个,综合示范先进乡镇党委3个,综合示范先进村党支部10个,党员致富带头人60名。

(作者系中共宁陕县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