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宁陕县委、县政府及时作出创建“安全宁陕”的决定,实现了“案件减少、事故下降、秩序良好、群众满意”的创建目标,2005年3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安全县”荣誉称号,为建设绿色经济强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抓领导责任,形成综冶工作齐抓共管合力
一是成立综治“创安”工作领导机构,夯实责任。二是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县委常委会或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分析研究,及时解决维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工作机构健全,专职干部配备到位。四是实行由县级领导联乡镇、部门领导包乡镇和安全小区、乡镇领导包村、村组干部包农户责任制。
二、抓机制创新,促综治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县上每年都要召开一次全县性的专题会议,县委县政府与乡镇、部门,乡镇、部门与村组及下属单位层层签订综治目标责任书,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严格考核兑现。在“安全县”命名后,县委、县政府及时总结工作经验,认真查找差距和不足,提出以巩固提高“安全宁陕”创建成果为目标,努力提高综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抓体制创新,积极探索维稳工作新途径
为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乡镇工作的职能转变,2004年,县委县政府决定乡镇司法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信访办实行“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从2004年10月起,这一新的工作机制全面运行,对外按职能独立行使职责,责任明确,统分结合;对内实行合署办公,统一管理,共同承担三个机构的工作职能。目前,这一新的工作机制运行良好,至目前,已接待群众来信来访414件次,信访量同比下降20%,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
四、抓基层基础,治安防控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是坚持群防群治、专群结合,构建城区、农村、单位内部、交通安全、森林管护和边界地区六大治安防控网络。二是层层夯实基层“创安”措施,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基层系列“创安”活动。三是在继续抓好农村、社区和单位内部、民营企业“四网”防控体系建设的同时,重点抓了城区治安联防巡逻队的组建。
五、抓重点整治,全力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一是针对西汉高速公路建设沿线和非煤矿山企业的社会治安状况,县综治委决定开展企地共建“安全宁陕”活动。二是针对非煤矿山开发中的治安状况,从5月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民爆物品管理专项整治行动。三是根据前几年收枪治爆工作中存在有不彻底的问题,县委、县政府决定从今年5月起,开展为期4个月的收枪治爆及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行动。
六、抓矛盾调处,及时化解消除不稳定隐患
充分发挥基层政法单位、综治、治保、调解组织和治安中心户长在调解民间纠纷,组织群众自防自治、宣传法律法规、帮教“两劳”释放人员等项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继续坚持对重大矛盾隐患,实行定单位、定领导、定责任、定措施、定时限的“五定”责任制和定期回访、督查督办制度,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做到了制度健全、排查及时、调处有效。
七、抓经费落实,逐步健全完善综治工作保障机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之中,县级财政每年给县综治办按全县人均0.15元标准预算安排综治专项经费,政法机关大要案经费实行专项列支;乡镇的综治经费按照乡镇大小,分别按3000元至5000元标准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县乡两级财政每年安排的综治预算经费人均达到1元以上。
(作者系中共宁陕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