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秦岭森林休闲文化品牌的定位与打造

作者:吕宣强 来源:安康经济 发布时间:2005-12-27 00:00 【打印本页】

 

    文化品牌是一个地方、一个区域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综合标志。一个方域应具有一个方域的特色文化,需要精心打造出一张亮丽的“文化品牌”。自去年以来,宁陕县宣传文化等部门和文化工作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打造出了具有宁陕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秦岭森林休闲文化。秦岭森林休闲文化品牌的确定,成为宁陕县建设“秦岭生态乐园”,实施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一、秦岭森林休闲文化品牌的定位
                     
    从陕西整个文化格局的情况来看,陕北是以革命文化为主旋律的“红色文化”,关中是以帝王皇权文化为基调的“黄土地文化”,陕南则是以自然和谐为特色的“绿色文化”。绿色文化强调的天人合一,它是我们的先辈们世世代代口说心传,延续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绿色文化能够走出全省,走向全国的根本所托、关键所在。
                     
    笔者认为,文化品牌的打造和构造,应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绿色文化与特色经济的关系。绿色文化建设要与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结合起来,通过提升文化自身的品牌和价值,发展文化产业,壮大自身力量,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二是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宁陕地处秦岭南麓,是我国南北文化交流的集散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悠久的人文传统。宁陕绿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在继承历史文化传统、人文精神和特色文化艺术的基础上,重新定位和认识自身在地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优劣势,站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高度,对宁陕“绿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发展和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使其既保留宁陕文化的合理内核,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引领宁陕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三是文化产业与绿色品牌的关系。随着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文化已经迅速成为国际公认的朝阳产业。宁陕绿色文化的发展壮大,必须走产业化之路,按照产品运行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交换、消费,着力打造出能够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将资源、智力、人才等全部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推动整个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故,宁陕的文化品牌定位当推秦岭山水,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绿色的生态和适宜于旅游休闲的自然禀赋。秦岭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也是世界名山之一,被誉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的一座天然宝库。定名秦岭森林休闲文化,是因为宁陕雄踞秦岭南麓,是闻名全国的林业大县,素有西安“后花园”、“岭南瑰宝”、“绿色明珠”的美誉,境内生态资源极为丰富。步入宁陕境内,开门见山,举步入林,深山放歌,栈道走马,认识森林,亲近动物,体验生活,挑战生存,展现生机,是休闲旅游的理想胜地。秦岭森林休闲文化是一种博大丰富的阳刚雄健的交融和谐的绿色的生态休闲的山地文化,它坚持以秦岭南麓为依托,集自然与人文为一体,汇集着宁陕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土民情、民间文化、革命传统,荟集了以秦岭为主要特征绿色生态文化的时代内涵,展示了宁陕现代文明建设的前进方向,适应了打造“秦岭生态乐园”和西安大都市人们避暑、休闲的现实需要。

    二、秦岭森林休闲文化品牌的内涵
                     
    1、秦岭南麓是自然风光的荟萃地和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秦岭南麓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的景观景点有209处。这里有山奇峰异、石怪洞幽的地文景观;在宁陕境内,有泉涌湖静、清流飞瀑的水域风光;有浩瀚神秘、绚丽多姿的原始景观;有羚羊徜徉、猴群飞跃的动物世界……真可谓秦岭自然风光的荟萃地。宁陕林地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且地处我国南北植物区系的交汇过渡地带,具有极其丰富的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有“天然基因库”和“自然生态大观园”之称。境内如茵似毯的高山草甸、如血似红的高山杜鹃以及神秘古朴的原始森林,是陕南山区繁花似锦的植物景观的杰出代表;而火地塘教学基地多年来更是以卓尔不群的森林环境和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享誉省内,备受人们的青睐。古子午栈道沿线山高林密,地处动物区东洋界和古北界的过渡地带,动物区系不仅组成复杂,起源古老,并拥有丰富的动物种类。全县有野生动物种类25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云豹、豹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有林麝、斑羚、黑熊、小灵猫等26种。奇特多样的珍稀动物以其特异性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欣赏价值。
                     
    2、秦岭南麓是研究第四世纪冰川地貌的天然博物馆。在子午栈道沿线存在着较大面积的冰缘地貌,这里岩峰突露裸立,四周依次为草甸、灌丛和原始森林所环绕。山峰岩突兀峥嵘,千姿百态,如立如奔,栩栩如生。当天气清朗之时,观日出日落,看朝霞晚霞,俯察群山,层层斑斓,宛如仙境,使人心旷神怡。在此冰缘地貌的下部和秦岭东梁附近,则存在着罕见的冰石集地貌,面积大者数百亩,小者数亩不等,状如“石海”,是古冰川侵蚀的遗迹。冰石集地貌不仅奇特少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是研究第四纪冰川地貌的天然博物馆。
                     
    3、秦岭南麓有着独特的传统民间文化。多籍杂居,秦楚文化交汇相融,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境内民风淳朴,热情豪爽,慷慨好客。农历春节,耍狮子、舞龙灯、彩船、高跷、跑竹马、张公背婆、打蚌壳等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更是独特风趣、热闹非凡,与静寂的群山密林交相辉映,一起构成了清纯自然、古朴优雅、具有浓郁山野气息的优美画卷。
                     
    4、秦岭南麓古子午栈道起始段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宁陕西通巴蜀,东达鄂豫,毗邻西安,地处商州、安康、西安、汉中四市交汇处,素有“南山老林”之称。西汉末年,王莽指挥开凿了从长安“直通梁汉”的通道。古人以北为“子”,南为“午”,因此道的北端由长安正南门进入南山谷口,抵达汉中,连接川蜀,这条战略通道便被称之为“子午栈道”。古子午栈道是发现和使用较早的道路之一,其开辟和使用至少在秦代,故有所谓“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之说。古子午栈道纵贯南北,通衢川陕,自古就是商旅往来的黄金通道。它从长安出发,出子午谷,翻越秦岭到宁陕广货街,然后经江口、旬阳坝,从月河过汉阴进入安康,全长千余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古子午栈道上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无数史迹奇观。清代构筑的宁陕老城残垣犹存;保存完整的老城城隍庙依然气势恢宏;巧夺天工的江口石桥,虽历尽数百年而坚固如初;掩映于现代建筑中的明清民居颇具特色,形成了秦楚交融、体现明清文化、独具特色的风土民情。三国景元四年(公元263年),魏遣钟会统兵十余万,从斜峪、子午栈道趋汉中,一举灭蜀汉。东晋时,“恒温伐秦,命司马勋出子午道”,以策应对关中的进攻。唐代为杨贵妃送荔枝的马队均路经此栈道,栈道旁“金鸭浮舟城隍庙”、“蓬莱仙境石佛台”等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颇具历史神秘色彩,据史料记载,县境内有唐王李世民的避暑山庄,秦王秦始皇的秦府庄,至今有着其射猎浏览地界和摩崖石刻。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五月,太平军陈德才部,率军从子午谷进攻西安,在中国近代史上谱写了农民革命运动的辉煌篇章!
                     
    5、秦岭南麓演绎着革命传统的历史话剧。宁陕是一块被红色浸染的土地,宁陕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不知留下了多少革命者英勇奋斗的足迹,洒满了无数共产党人殷红殷红的鲜血。1925年,宁陕关口街人、“宁都暴动”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原国家民政部副部长袁血卒就是从秦岭南麓上的重镇关口奔赴西安辗转江西的。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有300多名热血青年参加了工农红军,近千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龙王镇人、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总参谋长、后勤部部长何继周率领“陕南抗日第一军”沿秦岭南麓的古子午栈道奔赴延安投身革命运动。宁陕是陕南第一个秘密党组织的诞生地,又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之一,李先念、徐海东、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秦岭南麓历尽艰险、英勇作战。1946年8月,“中原突围”后,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毛泽东的侄儿、中原军区干部毛楚雄等3位烈士为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前往西安同胡宗南进行谈判,途经江口镇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英勇捐躯,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一页。

    三、打造秦岭森林休闲文化品牌的对策

    旅游是当代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们在忙碌于都市内的喧嚣生活之后,利用节假日来到风光旖旎的山林、动物世界或前人创造出来的含有丰富文化意蕴的人文古迹游览度假,就会受到超脱尘俗的自然山水风光的熏陶,感染到前辈们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从而使身心得到很好的调节,激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