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全县经济运行的诸多困难和连续两年特大自然灾害,紧紧围绕工作大局,突出恢复重建、加快发展这个中心,积极探索围绕中心发挥人大作用的新途径,为建设绿色经济强县,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途径之一:深入调查研究,为依法审议决定重大事项提供科学依据。
跨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林业政策的调整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于号称“林业大县”的宁陕来说,无疑是一次现实的挑战和考验。“天保”工程的实施,单一的经济结构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自2002年以来,我县又连续两年遭受“6?郾9”和“8?郾29”特大洪水泥石流灾害,给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困难。面对严峻考验和繁重的建设任务,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抱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紧紧围绕恢复重建、加快发展的主题,进一步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开展了决定前的各类调研活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关系全县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决定之前,始终坚持把认真开展视察、调查活动作为常委会依法审议决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的重要工作方法,始终围绕恢复重建、加快发展的主题,组织开展了调研活动、视察评议和执法检查活动,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人大工作的立足点,组织开展专项视察活动,近几年来,重点对灾后重点建设项目、灾民建房、汶水河综合开发、山地药材产业建设、旅游产业建设等专题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重大事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003年“8.29”洪灾后,城关、汤坪、龙王三个重灾镇共有665户2232名灾民无房居住,如不及时加快灾民建房进度,势必严重影响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对此,县人大常委会抱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组织人大代表对城关、汤坪、龙王三个重灾镇进行了以灾民越冬安置为重点的视察活动,听取了县人民政府的专项汇报,指出了存在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引起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突出灾民建房、群众生活安排这个重点,采取了多种措施,狠抓了工作落实,实现了2004年春节前全部搬入新居的目标。“8?郾29”特大洪水泥石流严重袭击了宁陕县城,城区基础设施遭受了严重的损害。城区供水工程、宁陕小学迁建、县城防洪工程、城区后山泥石流排导工程等灾后恢复重建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事关城区人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县人大常委会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批评和建议的基础上,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城区恢复重建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和视察,针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建议。县人民政府诚恳接受人大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从人大代表、离退休老干部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等各界人士中聘请了社会监督员,对恢复重建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进行全程全方位监督,确保了各项建设工程如期完工。
西汉高速公路建设的全面开工,给宁陕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如何面对这一发展机遇,依法审议和科学决定全县的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提前介入,用调查“说话”。在组织代表开展汶水河综合开发的专项视察活动中,深入到汶水河沿线的乡镇进行了视察,为汶水河综合开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针对汶水河沿线综合开发对外宣传力度不大的问题,县人大办会同县有线电视台拍摄了电视专题片———《汶水河畔展宏图》,全方位介绍了筒车湾镇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无限的开发前景,达到了对外宣传开发,对内鼓舞干劲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县人大常委会紧紧抓住“秦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机遇,积极推进“生态立县”战略。针对西汉高速公路建设中各施工单位不注重环境保护的问题,县人大常委会督促政府及有关执法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县环保局先后查处了环境违法行为5起,发出整改通知10份,整治影响环境安全的隐患4处,处理有关环保方面的来信来访21起,有效地加强了环保监察工作,促进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县委关于“稳果、优菌、扩药、强牧、兴菜”的发展战略,去年8月份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县人大代表,深入到9个重点乡镇,进行深入的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县农业局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评议,下发了《评议县农业局工作整改意见的通知》,要求县人民政府要不断强化各级人民政府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在建立农科服务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途径之二:围绕发展主题,依法决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
发展是兴县富民的第一要务。对此,宁陕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适应建设绿色经济强县的需要,抓住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在本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的各次例会上,基本每次常委会都有经济方面的议题,先后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中药材产业建设情况的汇报》、《关于旅游产业建设情况的汇报》、《关于汶水河综合开发情况的汇报》等专题报告。在听取了县政府《关于旅游产业建设情况的报告》后,对旅游产业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具体建议,要求县政府要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决策这两大历史机遇,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各方配合”的原则,切实将我县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支柱产业来加快培育。县政府按照县人大提出的要求狠抓工作落实,制定了“打造秦岭生态乐园,建设生态旅游经济强县”的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实施了“两线三区六点”建设,即西汉路、210国道两线,七亩坪、皇冠、县城三区,七亩坪高山峡谷风景区、皇冠朝阳沟休闲度假风景区、上坝河森林公园、城隍庙宗教文化风景区、渔湾现代农业观光区、筒车湾陕南民俗风情旅游区建设,全县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带动了生态旅游开发工作全面升级。
在听取了县政府所作的《关于我县中药材产业建设情况的汇报》后,县人大要求县政府尽快出台《宁陕县中药材基地县建设方案》和扶持优惠政策,实施示范带动,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依托资源优势,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机制和中药产业发展基金,加快我县中药材基地建设步伐;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和中介组织,加快建设市场营销体系,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全力打造地道的药材品牌。2004年,我县以天麻、猪苓、黄姜、枣皮等品种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涌现出了一批中药材种植专业户、专业村和示范乡镇,从而提升了山地药材产业建设的水平。同时,我们还作出了《关于城区灾后重建规划的决议》、《关于筒车湾镇建设规划的决议》等,把县委关于实施灾后县城建设和发展边贸经济重镇,加快发展的重大决定依法变为全县人民的统一意志和自觉行动,经济与社会发展同以往相比,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郾63亿元,同比增长10?郾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47万元,占年计划的43?郾2%,同比增长5?郾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50余万元,同口径增长13?郾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873?郾5元,同比增长10?郾7%。
途径之三:服务工作大局,为建设绿色经济强县建功立业。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全党的工作大局,也是人大常委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来,县委高度重视人大工作,始终把人大当成“一线班子”,在恢复重建、加快发展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县委的领导下,县人大常委会积极转换角色,充分发挥“一线作用”。在“6?郾9”、“8?郾29”两次特大自然灾害后,县人大常委会都担负起了抗洪抢险救灾的重任,同时,积极提出建议,协助县委、县政府领导做好抗洪抢险、重建家园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6?郾9”洪灾重灾区四亩地镇,曾一度矛盾突出,工作量大,加之班子调整,新班子情况不太熟,副主任陈迪生临危受命,被县委安排到四亩地镇协助工作,通过与群众开展心连心、心贴心、心换心的思想政治工作,“零距离”的接触群众,终于理顺了群众的思想情绪,化解了各种矛盾,有力地维护了一方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坚持积极参与和督促落实相结合,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在经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包村工作中,一是狠抓了“果、菌、药”三大主导产业建设。引导该村群众大力发展以板栗、核桃为主的林果园1700余亩,发展袋料食用菌23万袋,发展以猪苓、天麻为主的地道中药材230余亩。二是主攻基础设施建设。新修便民桥4座,新修村组道路2700米,普修公路11公里,修连户路6000米,恢复堰渠2000米。完成农网改造2500米,更换变压器1台,建沼气池25个。通过狠抓主导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两项重点工作,加快了太山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了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