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宁陕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作者:刘戈飞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6-05-03 00:00 【打印本页】

   宁陕地处秦岭腹地,森林面积大,活立木蓄积多,动植物资源丰富,加上区位,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加快林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发展县域绿色经济具有广阔前景。

    立足资源优势寻求致富路子

    宁陕资源富有,森林覆盖率达85.6%,县内有野生植物1178种,具有开发前途的乡土树种有红豆杉、七叶树、元宝枫、紫薇、兰科植物等。药用植物有:党参、当归、柴胡、五味子、金银花等;山野菜有:竹笋、蕨菜、香椿等。
    野生动物资源种类繁多,境内野生动物种类有27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9种。   
    土壤气候条件独特,年平均气温12.9摄氏度,降雨量充沛、日照适中,土壤气候适宜多种野生动植物生长、繁殖。
    县域区位优势明显。宁陕地处安康北大门,县城北界距西安市中心65公里。2007年西汉高速公路建成后,宁陕到西安和汉中及安康均只需1个多小时,为全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和林产品流通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以林为主的林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已发展21万亩板栗、7.5万亩核桃和5万亩枣皮、杜仲等,林产品加工也有一定基础。自然风光秀美,宁陕生态旅游对绿色食品、山地药材两大产业发展已有一定拉动作用,随着旅游的发展,林产品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合理利用资源是林农致富的途径

    利用好森林资源,就必须根据资源状况、群众观念、遵循经济规律,在保护好森林的前提下以最大化效益来发展利用森林。立足优势,应从食品、绿化、药材人手,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继续大力发展板栗、核桃、山野菜等食品生产。通过十多年的努力,该县林特干果业已形成了一定气候,板栗已有21万亩,核桃5万亩,2005年全县产板栗1552.5吨,核桃476.1吨,仅此两项林农收入达1250多万元。近两年通过科学管理,效益凸现,2005年比2004年多产板栗450吨,农民收入增加180万元。如果把21万亩及近三年新发展的板栗园的平均亩产提高到100公斤。总产就可达到2万吨以上,产值将达6200万元,这就要求林农要切实加强果园管理,大力推广板栗、核桃优良品种、良种嫁接、病害防治、科学施肥、修剪等栽培管理技术。
    大力发展木本药材生产.建设绿色药物原料基地。宁陕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杜仲、枣皮、红豆杉、七叶树、党参、当归、五味子、猪苓等药材发展,这是宁陕发展中药材的基础,但药材市场需求难以掌握,是宁陕发展中药材的限制因素,木本药材可最大限度降低这一风险。
    发展名贵花卉生产。充分利用宁陕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和交通便利优势,开发宁陕特有乡土植物七叶树、红豆杉、黄栌、火棘、元宝枫、五角枫、粗匪、紫薇、乌柿、白腊、桂花、香樟、兰科植物、玉兰、腊梅为主的苗木花卉产业,力争建成优质绿化苗木和鲜花、盆景基地,培育特色苗木花卉市场。
    发展工业原料林。该县工业原料林有栓皮栎、元宝枫、黄连木等。栓皮栎全身都是宝,小可养木耳,大可剥栓皮,种子可酿酒或作饲料,栓皮是无可替代的原料。目前栓皮价格也节节攀升。而元宝枫种可榨油,种子出油率达30%,叶呵制茶。这些树种目前正是发展的有利时机。
    积极开展一般性野生动物繁殖,依托大户建立野猪、野鸡、野兔养殖地,加快上坝河国际国内狩猎场建设步伐,结合生态旅游积极开展人工饲养野生动物投放狩猎,形成野生动物养殖、观光、狩猎及野生动物产品加工利用产业链,实现野生动物科学繁殖利用产业化。   
    适度规模,切实抓好袋料食用菌、天麻、猎苓等产业发展。加快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加强秸秆的综合利用和后备资源的保护培育,发展优质珍稀特色菌,积极发展速生丰产林基地,建成万亩南抗场、竹子基地,为发展袋料食用菌和竹子开发利用创造物质基础,推动速生丰产林产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