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加强派出所建设的调研思考
宁陕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张贤成
创建“平安宁陕”,构建和谐社会,让百姓安居乐业,必须花大力气夯实公安根基,筑牢治安防线,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公安派出所在全部公安工作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整个公安工作的基石,各项工作的布置、措施的落实主要靠基础;公安工作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基层;公安队伍建设的重点在基层;执法为民和警民关系也主要体现在基层。因此,基层公安派出所建设水平及战斗力如何,是直接关系公安工作全局和老百姓能否安居乐业的关键性问题。为适应我县实施生态旅游发展战略要求,县委、县政府对公安基础布局进行了合理配置,加强了领导,优化了组合,为公安基础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但是,从公安部的要求和我县的实际情况看,基层派出所的基础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机制落后,考核不规范。考核内容办法老套、虚多实少,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形成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机制,致使民警的潜力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形成干好与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存在有作风漂浮、效率低下的问题。二是民警的基层意识不强。对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服务群众的第一级平台和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基石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基层派出所相对局机关艰苦,眼下不少民警害怕下基层,就是在基层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深入群众不够,有的对辖区的治安中心户长不熟悉,辖区群众的熟悉率不足50%。工作中缺乏进取意识,在工作中不求有功,只求无过。三是缺乏保障机制。目前制约公安基础工作发展的最大因素就是“皇粮”不足,经费困难,特别是派出所表现更加突出,我县派出所经费基本靠罚没款返还来维持,根本无法保持正常运转的需要,罚没创收又极易造成“三乱”现象的发生,影响警民关系。四是民警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民警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执法质量、执法水平。有的在执法中有特权思想和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现象。五是警务模式滞后,难以实现现实斗争的需要,与新形势、新任务对公安基层工作的要求不适应。
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和加强,从而保证公安基层工作有新的发展。
一、完善考核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
要合理设置考核指标,侧重于公安基层基础,重点考察工作实绩。派出所要以发案少、秩序好、安全无事故、群众满意为目标。在考核机制上要做到部署工作与督促检查同步,严格考核和奖惩表彰同步,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同步。要量化民警的考核内容,规范考核方法,坚持奖惩兑现,使考核结果与民警的政治荣誉、经济利益、评优、晋职晋级及待岗培训、末位调整等制度有机结合,成为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有力杠杆,成为激发民警工作热情的有效手段,真正实行奖勤罚懒,改变干好与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局面,努力实现公安基础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新发展。在用人机制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行凭实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二、建立保障机制,落实从优待警政策
要改变目前派出所经费基本靠罚没返还的局面,解决“吃皇粮”的问题,建议政府将派出所办公、办案、装备及经费给予重点保障。上级机关在经费补助、装备分配等方面要优先考虑公安一线单位,切实向派出所倾斜。同时解决好干警的个人困难问题,全面落实优抚、体检、就医等有关从优待警政策。
三、强化管理教育,促进派出所正规化建设
严格科学的管理教育是提高派出所战斗力和工作效能的有效途径。加强派出所建设,要在加强队伍管理,促进规范化建设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基层存在的“稀拉松”问题。一是要教育民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强烈的基层意识,自觉地把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中解放出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身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民警战斗力。二是狠抓学习培训,努力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要结合开展的大练兵活动,按照上级关于“三懂四会”的要求,狠抓民警的学习培训,组织民警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提高民警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要创建“学习型”派出所,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把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注重解决工作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在全体民警中深入开展向任长霞、张本树等英雄模范人物学习活动,进一步增强民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激发民警的工作热情,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三是各级领导要树立服务基层意识,积极为基层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要把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强化监督机制。健全完善人大、政协监督,法纪部门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内部监督制度,把监督制度贯穿在具体执法、服务和队伍管理等各个环节,保证基层执法公平公正和公开透明。
四、积极推动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
积极探索派出所社区民警、治安警、巡警、群防群治组织和农村治安中心户长联动的治安防控工作机制。派出所要以抓安全防范为基础,以社会面控制为基点,以打现行、压发案为龙头,深入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构建社区警务平台,夯实打、防、控一体化建设基础。基层派出所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高危人群管理。重点是流动人口中无身份证件、无固定住所、无固定收入和吸毒人员的管理控制工作,以“出租房屋”管理为切入点,准确掌握暂住人口底数,及时发现、打击其中违法犯罪分子。二是严密控制重点行业和重点场所。加强对收购废旧、典当寄售等行业及手机市场、网吧、娱乐服务等场所的治安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其违法行为的检查查处力度,督促业主依法经营,切断犯罪分子的销赃渠道。三是不断加强治安防范,实行“人防、物防、技防”多管齐下,有效遏制盗抢案件发生。四是加强易燃易爆物品、枪支弹药的管理,有效遏制涉枪涉爆案件及各类不安全事故发生。五是不断强化治安防范网络和群防群治组织建设。要加强对“治安中心户长”、“治安楼院长”的推选和业务培训指导,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六是认真开展熟悉成年人口工作,提高熟悉率。坚持派出所民警深入辖区工作制度,“入百家门、认百家人”,使辖区人民群众认识民警,经常能见到民警,有事能联系上民警,办事能找到民警,切实为辖区群众排忧解难,保持警察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七是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单位”等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广泛发动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不断加大平安创建的力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开展矛盾排查工作,把各类不安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在群众中深入开展安全防范、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防范能力,筑牢基层治安防线,确保一方平安。
总之,要切实履行好新时期赋予公安机关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必须切实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特别要按照公安部《关于加强基层所队正规化建设的意见》,并结合实际抓好派出所规范化建设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公安工作立于不败之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