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宁陕加快绿色经济强县建设的思考
宁陕县地处秦岭南麓,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2%,总人口7.4万人,山大人稀,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县的主线,提升‘食、药、游’三大主导产业,实现矿产水电、生态旅游、绿色食品三大突破”的发展思路,对全县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各地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立足资源优势,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品种作为开发重点,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这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适合我县县情,因此我们要达到“绿色经济强县”的目标,必须在“特”字上下功夫,充分利用绿色资源,整合绿色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打出特色品牌,加快强县步伐。
一、依托绿色林特资源,发展特色农业
宁陕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土壤为中性偏酸,因此林特产品资源极为丰富,仅商业部门挂牌收购的就有583种,主要有核桃、板栗、木耳、花椒、蜂蜜等,境内中药材资源也很丰富,仅植物类药材就达975种,列入国家级管理的名贵珍稀药材有70多种。面对如此繁多的林特品种,县委、县政府立足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优势产品,使以板栗、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以袋料食用菌为主的无公害蔬菜产业、以猪苓种植为主的山地药材产业、以林下养鸡和猪、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成为农业四大主导产业。截止2005年初,全县建有板栗园21万亩,覆盖60%以上的农户,猪苓累计地存25万窝,成为全国第二大猪苓基地县,林下土鸡养殖业也得到飞速发展。总的来说,产业发展初具雏形,但商品转化率低,发展后劲不足,特色品牌不突出,没有达到说富硒茶想到紫阳,说花椒想到韩城,说板栗想到镇安的程度,仅仅是拥有产品优势,知名度不高的资源富县,经济穷县。
发展壮大宁陕的特色农业,一要打造出高质量的特色产品,充分利用板栗“色泽鲜艳、颗粒饱满、果肉香甜”的优势、秦党“狮头菊心、肉质甘甜无渣、药用价值高”的特点、土鸡“肉细味美、营养丰富”的品质,优化特色产品结构,扩大特色产品数量,提升绿色产品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特性,使板栗、核桃、香菇、木耳、天麻、猪苓、林下土鸡成为真正的发展县域经济的拳头产品;二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特色产品竞争力。品牌是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产品质量、实力的综合体现,全县上下要树立靠品牌带动绿色农业发展的意识,抓住统一的“秦岭牌”绿色食品标识不放松,分产品打出不同的名特优品牌,对现有符合条件的绿色产品要积极申报认证,申报农产品地域标志,以便享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的优惠政策,发挥优势,以绿色品牌开拓、抢占市场;三要加大特色产品的宣传推介,在以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为宣传主体的同时,还要依靠本地群众、商贩、市场对产品的推介,充分利用“龙舟节”、“西洽会”、农产品展示交流会等大型活动对特色产品进行宣传,并鼓励生产经营者或组织专门人力在安康、西安及省外大中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设立土特产专卖店,在超市设立销售专柜,使宁陕的特色产品家喻户晓。
二、围绕绿色山水资源,壮大特色工业
宁陕地处秦岭腹地,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铁、钼、锌、花岗岩、大理石等23个极具开采价值的矿种,境内河流纵横,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120多条,山高水高落差大,年水能理论储量为42.74万千瓦,电能为374425万度,因此,我县立足资源优势,开发绿色水电、绿色矿产、绿色食品三大项目是实现特色工业新突破的必然选择。
做大做强宁陕的特色工业,一要紧紧抓住国家对水电电气化补助的政策、西汉高速公路建设、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的发展机遇,加强对水力资源开发权和使用权的管理,加大对长安河、汶水河、池河、蒲河、旬河五大水系的水电能源梯级开发、利用与保护,促进水资源有偿转让,同时做好电站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小水电开发。二要按照矿产资源开发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原则发展绿色矿产业,对现有的铁矿、钼矿、滑石粉矿企业要从各方面规范其经营,加快技术改造和扩展深层次的加工生产,对未开发利用的资源,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推介力度,吸引国家和私营企业投资开发,使资源物尽其用,使产业快速发展。三要发挥比较优势,主攻农特产品加工业,我县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星罗棋布,以豆制品、蜂蜜、腊肉、矿泉水为主,但发展规模小、实力弱、科技含量低,没有在县外大市场中闯出地盘和名气,长期以来发展滞后、徘徊不前,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企业自身努力外,政府相关部门已不能仅停留在出思路和提对策上了,应该多深入实际、真抓实干,为企业做一些有益、有利的事,落实扶持政策和资金,减少加重企业负担的费用,帮助宣传推介产品,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等,在壮大私营小企业的同时带动全县经济发展。四要处理好特色工业与绿色生态的关系,按照“慎行和适度”的原则,对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盈的目的。
三、凭借绿色自然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业
在宁陕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与璀璨夺目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大鲵等20余种珍稀野生动物频频出现,各类植物1178种,有“自然生态大观园”之称。全县自然景观151处,人文景观58处,既有雄浑壮观的苍山翠岭、幽遂神秘的溶洞石林,又有清丽美妙的泉潭河瀑、变幻离奇的天象景观,还有古墓庙塔、道桥关隘、革命纪念址等人文景观和龙灯、彩船、花鼓、二簧、皮影等地方民俗文化,且气候舒爽宜人,生态环境极好。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宁陕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将旅游列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要实现“生态旅游强县”目标,一要树立起旅游业是21世纪县域经济支柱产业的观念,从全球、全国范围来看,旅游业都是新兴的“朝阳”产业,而任何产业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强至衰”的发展过程,从宁陕县的地理位置和发展现状来看,旅游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如果赶上了产业发展的“快车”,必将带动全县的经济腾飞,如果落在后面或没有赶上,就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发展机遇的丧失,因此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抢抓意识将旅游业放在战略目标的位置。二要打造以自然风光为主的“秦岭森林”特色旅游品牌,争取国家资金、政策的扶持和倾斜,吸引有投资意向的开发商来宁陕开发旅游项目,加快景区建设步伐,提升景点等级,因地制宜开发出具有宁陕特色的返朴归真自然风光游、农业观光乡村风情游、休闲度假疗养游,同时融入特色民俗表演、石制工艺品、竹草工艺品、土特产品等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增加景点内容和内涵,提升品味和档次,使游客不虚此行。三要花大力气对外宣传推介旅游产品,实现资源的经济价值,通过在陕西电台上打广告,在网站中传输图片和信息,与西安、安康旅行社挂钩联合,在大、中城市举办大型旅游推介活动等方式吸引游客来宁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更重要的是搞好服务,树立良好形象,在游客中形成好的口碑,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宣传效果。四要完善与旅游业相关的配套工作,提高宾馆饭店的服务档次和质量,增加小旅店、饭店、商店数量,提高游客接待能力,扩大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搞好专业技能和素质培训,同时抓好路、电、信、环境治理等多方面工作,从多角度、多层次为旅游业发展奠定基础。
四、弘扬绿色人文精神,促进特色经济
宁陕人拥有“山里人”的特性和品质,朴实无华,诚实善良,热情好客,努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营造优美舒适、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近年来,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生态示范县建设,积极创建“安全宁陕”和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城乡经济持续发展,公民素质逐年提高,社会治安日趋稳定,呈现出蒸蒸日上、和谐发展的喜人态势。宁陕人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诚信的形象,敞开广博的胸襟,伸出热情的双手迎接各界朋友、客商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创业、共谋发展。
宁陕人继承优良传统,弘扬“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克难奋进,争创一流”的宁陕精神,团结一心,通力协作,抢抓机遇;诚实守信,苦干实干,勤劳致富;不畏艰险,勇于探索,奋发进取;不等不靠,不甘落后,勇攀新高,在绿色经济强县建设中打造自己独特的人文精神品牌,战胜艰难险阻,迎接时代挑战,不断夺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现阶段弘扬宁陕精神,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将人心凝聚到加快发展的大局上来,激励斗志,全县上下形成人心思齐、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氛围;就是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拿出能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的办法来,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服务质量,鼓足干劲,务求实效;就是要在艰苦的条件下,在各种困难面前,发挥主观能动性,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地推进宁陕跨越式发展;就是要找准位置,认识差距,明确目标,树立一流的作风,塑造一流的形象,争创一流的业绩;就是要树立宁陕发展“一盘棋”的思想,有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促进整体工作再上新台阶。总之全县干群都要以加快发展为己任,人人都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努力营造特色突出、环境优良、和谐融洽的环境,为建设绿色经济强县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