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文化

宁陕县政协关注新农村建设

作者:郑伦芳 石玉红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06-07 00:00 【打印本页】

  宁陕地处秦岭南麓,境内山高、坡陡、沟深,海拔垂直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生物多样性突出。在3678平方公里的县域面积上分布着十四个乡镇98个行政村、16808农户60345农业人口,可谓地广人稀。诸多原因使该县的经济还比较落后,属国家贫困县。宁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广大干部和农民最关心的热点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县政协为了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建设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和省委关于建设新农村的“十六字”工作思路,客观准确地把握县情、村情和民情,更好地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集全民之力,聚社会各界之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去年,县政协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活动,有力地促进了该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最近又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到建设的新农村四个乡镇八个村,采取入户调查、现场观摩、查阅资料、听取党委政府的情况介绍等形式进行了调查。政协委员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新农村建设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九条建议。

    一是坚持以发展生态旅游为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的原则。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上突出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的农村主导产业建设。在产业上要因地制宜,以生态旅游为龙头,生产绿色产品,突出培育绿色消费市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工作中采取抓典型引路,抓大户示范的同时,要对贫困户、困难户在发展项目上重点予以扶持,不但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通过这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的弱势群体的“生产发展”,逐步缩小农户之间的贫富差距,整体推进农户的“生活宽裕”,为构建和谐新农村奠定基础。

    二是继续坚持科学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要按照村民认可上级审定的发展规划,量力而行地将规划中的建设内容科学安排到建设年度分步实施,同时根据村情和投入情况合理搞好年度计划。既不可急躁冒进,乱铺摊子,乱上项目,搞超出农民承受能力的建设或政绩面子工程,又不可遇到困难和问题等待观望或悲观失望,丧失信心,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发展规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推进新农村的全面建设。

    三是继续坚持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政府是主导,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惠及九亿农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如何建,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历史重任,应由各级党委政府来主导;农民建设自己的家园,农民是主体。乡镇党委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乡镇政府要认真组织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发挥政府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农民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新农村建设,克服依赖思想,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同时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党委政府要在宏观上把握指导,尊重农民的意愿,干农民想干的事,干农民满意的事,干农民受益的事,避免“上下两张皮”的现象;采取政策鼓励、经济驱动、项目拉动、行政推动等措施,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建设,解决投入不足的“瓶颈”问题。

    四是抓好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当前宁陕大部分农民思想素质、文化水平、劳动技能等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有很大差距。思想陈旧、少文化、缺技术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建设新农村农民是关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设现代农业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新型农民的参与才能实现。因此,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在抓好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注重农民的职业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以及组织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活动,将农民转变为有文化、高品德、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五是实行项目捆绑,重点突破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县政府应将各方面投入农村的建设资金(如农村道路、沼气、扶贫搬迁等项目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突破性地抓好以通村水泥路建设为重点的农村通讯、自来水入户、农村电网改造和改厕、改圈、改厨、建沼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条件,提高环境卫生水平。

    六是抓好农村经营机制创新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家庭承包分户经营的格局,不适应一村一品、数村一业规模发展的现代农业建设需要。创新农村经营机制,将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通过利益的有机联系和统一,走规模化发展、市场化经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围绕农村主导产业建设,组建融技术、服务经营于一体的农民专业协会,粘合离散的农村经济要素,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七是抓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一是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创新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上下关联、左右贯通、功能齐全、服务“三农”的技术服务网络。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五保户供养、医疗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八是抓好试点、示范工作。宁陕地域辽阔,海拔垂直差异大,地形地貌复杂,生物资源多样性的特点明显,各村的人文地理环境、区位条件不尽一致。因此,宁陕的新农村建设更具复杂性,不能搞一刀切的统一模式。去年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六个试点示范村,在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经济基础等多个方面具有不同代表性。经过一年的努力已取得明显成效,当前正处于“九牛爬坡”的态势,需各方面的倾力支持,各级应高度重视,加大对示范村的投入和指导,全面推进示范村建设,为宁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路。

    九是加强领导,确保宁陕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加强领导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首要职责所在。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新农村建设工作,进一步充实工作机构,同时要给试点示范村和所在的乡镇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宁陕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

                 郑伦芳    宁陕县政协经科委主任
                 石玉红    宁陕县政协经科委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