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体会

宁陕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

作者:刘小兵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8-05-27 00:00 【打印本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立足优势资源,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为目标,把实现工业振兴作为强县富民工程狠抓落实。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聚合民间资本,实施重点项目投资带动等措施,使全县工业经济逐步走出 “天保”工程所带来的困境,连续三年实现高位增长,初步形成了绿色矿产、健康食品、绿色水电、传统制造等支柱工业企业。2007年末,全县工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达到22.4%,拉动GDP3.4个百分点,已成为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基础。
  
    一、工业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经过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努力,我县工业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税收贡献最大的是绿色矿产,发展最为稳定、投资见效最快的是绿色水电,发展潜力最大、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是健康食品,初步形成了我县工业突破发展的大框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业企业总量增加,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7年末,全县各类工业企业总数达到416个(其中,企业53个、个体工商户363个),从业人数2687人(其中,企业1215个、个体户1472个)实现产值29120万元(其中,规模工业11440万元、规模以下工业17680万元),同比增长32%(其中,规模工业同比增长64.8%); 实现工业增加值791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70万元,同比增长71.1%;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2540万元,同比增长6.2%),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2.5%,
  
    (二)重点企业运行良好,支撑作用逐步增加。2007年末,全县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过百万元的企业达到49个,其中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企业有宁矿公司、秦岭石材公司、潼鑫钼业公司、鑫裕铁矿、宏锦达矿业公司和宁陕水电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24704万元,实缴税金948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和实缴税金的84.83%、52.23%。其中,宁矿公司新建的500吨钼精粉选矿车间已投入生产,生产能力从日处理矿石200吨提高到700吨,实现产值5572万元、销售收入3675万元、缴税302万元;潼鑫钼业公司二期扩建项目顺利竣工,从日处理矿石200吨提高到500吨,实现产值2238万元、销售收入1213万元、实缴税金115万元。重点培育的秦岭石材公司和鑫裕铁矿达到规模企业标准;鑫裕铁矿通过改进采掘工艺,提高了出矿率,实现产值2149万元、销售收入1749万元、实缴税金109万元;秦岭石材实现产值5049万元、销售收入2692万元、实缴税金7万元,产品畅销省内外,填补了安康市高档石材加工领域空白。
  
    (三)健康食品加工起势良好,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我县始终把健康食品的培育与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止2008年4月底,全县食品加工企业中产值达100万元以上的有秦宝公司、明强公司,产值达到50万元以上的有秦岭长春酒厂、永兴食品厂、惠康食品厂、正旺食品厂。初步形成了以粮食加工、酒类加工、山野菜加工、传统食品加工等四大类食品加工业。传统特色产品产销两旺,食用菌、山野菜、蜂蜜、豆制品等农产品及健康食品加工规模不断扩大,资源优势开始转化为经济优势。健安公司的“秦岭印象”核桃油在2007年度杨凌农高会上荣获“后稷奖”,明强公司、秦氏公司、友能腊肉厂等3家企业产品获得安康市龙舟节优质旅游产品;秦宝公司的食用菌产品已上报省农业厅申报无公害食品认证; “秦岭印象”、“秦宝”、“广货街”、“天花山”、“山里人”等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占有份额逐步扩大。通过发展健康食品加工业,提高了农产品综合利用水平,扩大了经济总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四)绿色矿产开发方兴未艾, 工业发展前景良好。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绿色矿产工业作为实施工业突破发展的主导产业,通过内引外联,扩大招商、扶大限小、实施资源整合,使全县绿色矿产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成为县域工业支柱。呈现出规模经营的新特点,步入了良性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全县在册矿产开发企业50个。主要分布在旬阳坝、江口、广货街、金川、皇冠、太山庙等乡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钼、铁采掘加工业已成为绿色矿产工业的排头兵。宁陕矿业、潼鑫钼业通过实施节能减排、改进工艺流程,扩大生产能力等手段,使生产规模增加2.5倍,新建可使用5-7年的尾矿库已准试运行;鑫裕铁矿的500吨选厂正在筹建之中; 银达铁矿的500吨选厂即将建成投入使用;宏锦达公司发展前景良好,有望纳入规模工业管理之列;在建的重点项目全部竣工,将使我县钼矿精选能力从日选400吨提高到日选1200吨,铁矿精选能力从日选300吨提高到日选1300吨;将新增产值12000万元,新增税收720万元。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若不受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比上年递增100%的目标能够实现。
  
    (五)水电建设项目前景看好,将成为又一支柱产业。全县现已建成小水电17个,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652万元,2008年1-4月份实现产值130万元。在建的观音砭、沙梁子、花岩、金鸡河、迎春、黄草坪、大花坪、铁炉坝、太山、梨子园、月太、骆驼垭等12个水电站,设计装机容量41660KW,项目总投资25188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3329万元。汶水河流域的沙梁子电站、大花坪电站和观音砭水电站分别完成总工量的70%、 85%、40%,预计年内可建成发电;观音砭水电站完成总工量的40%,预计2009年6月建成发电;月河流的月河水电站,前期工程已全部完工,目前站在架设上网线路,进行机组安装,预计8月份建成发电;池河流域的太山电站,隧洞即将全线贯通,大坝、厂房正在施工,预计2009年10月份建成发电;旬河流域的骆驼垭电站,目前改河工程全部完成,隧洞已经开始开挖;花岩水电站、黄草坪电站、梨子园电站、金鸡河电站、铁炉坝电站项目环评、水保、核准已完成,预计年内开工建设;在建的水电项目预计2009年底全部建成运营,建成后每年可新增发电能力33328万度,新增工业产值8998万元(按年发电8000小时*0.27元测算),新增税金540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乏力。2007 年我县工业总产值在全市十县区排名中名列倒数第二。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县GDP的22.4%,工业对全县经济的主导作用不突出,带动力不强。虽有5家规模以上企业,在省、市排不上号,与邻县相比,缺乏大企业带动。企业科技含量低、产品等级不高、无品牌效应、市场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突破发展难度大。
  
    (二)农产品加工水平低,农产品工业整体竞争力弱。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农产品深加工是有效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从我县健康食品主导产业状况看,虽然在豆制品、食用菌加工上有所突破,但是产业化“龙头企业”没有形成,畜牧、食用菌等主要农产品及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初加工转化率低,精深加工更是弱项,产业增长方式粗放。
  
    (三)工业企业融资困难,政府扶持手段缺乏。我县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及信贷支持工业企业发展资金缺乏,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电站建设后期资金不足,融资贷款手续复杂办理困难。小水电优惠政策未能得到很好落实。加之企业主管部门扶持全民创业缺乏有效手段,难以在创业辅导、人员培训、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
  
    (四)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政府扶持乏力。我县中小企业自身能力弱小,自有资金不足,信誉等级低下,资金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原因之一是我县金融企业少,资本市场尚未发育成熟, 银行放贷限制多,自主权不大,企业贷 款融资困难。二是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财力弱,政府调控扶持能力不强。
  
    (五)企业用地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国家土地保护政策越来越严格,政府手中无地,外地企业往往进不来,难以安家落户。在企业建址也因土地问题,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
  
    (六)投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少数部门服务意识淡薄,从自身利益和局部利益出发,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的现象时有发生。上门不是搞服务,上门就是找问题,找出问题就罚款,完全不顾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发展困难,服务仅仅只停留在会议上、口头上。在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三令五申下,吃拿卡要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企业生存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三、建议与对策
  
    (一)解放思想,坚定发展工业的信心。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我县耕地资源有限,农业只能解决农民温饱,对地方财政增长没有直接贡献,县域经济增长乏力。而实现突破发展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径是发展生态旅游业和实现工业振兴。要继续按照大力培养绿色消费市场的思路,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努力打造工业支柱产业。当前要结合“解放思想,实现宁陕突破发展”大讨论活动, 坚定发展工业经济信心,理清工业发展思路,营造工业大开展的声势,教育和引导广大干群众认识到工业发展对实现县域经济突破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干群思想,转变政府服务职能,凝聚发展合力,为全县工业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二)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制订工业发展规划。要结合县情,科学修定“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在工业振兴初期,立足优势资源,优化绿色矿产结构,强化健康食品加工, 稳步发展绿色水电。在绿色矿产上,加大政策争取力度,上大关小,扶优汰劣,加强资源整合,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同时,限制原矿出境,鼓励企业就地走精深加工道路,提高矿产品附加值,增加税收收入。在健康食品加工上,引进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