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菜单
过了五月端阳,在宁陕乡村,从浅山区到高山区洋芋逐渐进入了收获期。洋芋虽是杂粮,但山区群众爱种洋芋,它既可当菜,又可当饭,一年季少不了。
在我的记忆,冬腊月天里,家家户户就在地边烧好了一大堆火粪,犁好了冬地。大年三十刚过,心急的人家就开始点早洋芋,点上几佰斤种子也不算多。
等到收获的季节,大人在前面挖,小孩在后面检。几天工夫,洋芋在农家的堂房里堆成了座座小山。夜里,一家人便围在小山前按大小优劣把洋芋分拣开来,大个的储存起来,中等的留作种芋,个小的磨粉,渣则喂猪。为了便于保存,也有人家趁晴好天气晒干洋芋片或洋芋果。于是,在洋芋收获后的季节里,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少不了洋芋。炒洋芋丝、洋芋片,炕洋芋粉皮子,蒸洋芋干饭,搅洋芋糊汤,舂洋芋糍耙……吃的花样一下子丰富多彩了起来。
但吃的最多的还数汤洋芋,里面放点花椒叶子和小青菜,再舂碗大蒜花椒辣子,不仅味道好,还省粮。夏天天气长,农家兴吃夜饭。四季豆出来的时候,夜饭是四季豆汤洋芋。南瓜出来的时候,夜饭是南瓜汤洋芋。如果大人们做了一天重活,晚上有时候是打汤洋芋拌汤或下汤洋芋面,也有时候是喝汤洋芋吃两面黄的锅盔馍。
等到天凉进九的时候,农家便在院场边的空地上挖一个或几个长方形的抗,将洋芋按食用、种用分别窖起来。上面盖上稻草或苞谷杆,一则保温,二则遮挡雨水。这样既避免了受冻后霉烂,又能防止失去水分后变得干瘪。随吃随取,十分方便,直到接上二年的新洋芋。